![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劳动…教学设计 (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6/131572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劳动…教学设计 (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6/131572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劳动…教学设计 (3)
展开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民歌的三种题材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民歌的起源。
3.情感目标:熟悉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歌的热爱。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在欣赏部分中国民歌的基础上,懂得民歌的产生及其特点,并能感受其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民歌
一、导入
以冼星海的一段话作导入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出示课题―――民歌
活动2【讲授】民歌
二、民歌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1. 中国民歌的起源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远在原始社会,它就在人们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只是因为当时没有文字和乐谱,使得那时的民歌无完整的资料可考。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民歌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收录了我国北方一百六十篇民歌,虽仅是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民歌已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
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就是民歌这浩瀚海洋里留存下来的几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
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哺育着历代文艺家。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歌也随之走上了新的历程。
2.《诗经》欣赏
歌曲《关雎》
活动3【活动】民歌
三、中国民歌的分类
1.介绍
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形成了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们有许多分类的方法 。从题材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反映社会矛盾的;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婚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逗趣启智的;歌唱传说故事,人物新闻,景物古迹的等等。
从体裁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近大半个世纪产生的新民歌中又出现了进行曲和颂歌两种新的体裁因素。
从风格色彩来看,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歌都以自己的独特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
2.分类
(1)号子
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号子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属于那种很剧烈的劳动,你可以想象一下,众人在抬一个非常重的物体的时候,不可能唱出很抒情,很悠闲的如《摇篮曲》式的歌曲,他们为了使大家的力量用到恰到好处,会出现由一个人像唱似的,按节奏的呐喊出来,其他人然后附和着,按照先开始的那个人提示的节奏快慢,接上去一块呐喊。这就是号子的前身,后来,演变成一种歌曲体裁。
号子的演唱形式很单一,常见的如合唱`一领众和。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是一领众和的,领唱者又叫“号工”,也是劳动的指挥者。
教师穿插介绍俄国著名的《伏尔加船夫曲》
(2)山歌
欣赏《采茶歌》
山歌产生于田野山涧,歌曲节奏往往比较自由,有类似于戏曲演唱风格的拖腔,各地有很多著名的山歌,如山东民歌《秀美的沂蒙山》,山歌之乡浙江民歌《采茶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等,歌曲往往会有一个让演唱者自由发挥的段落,如《上去高山望平川》;《洞庭湖好风光》等!
并不是一定在山里唱才叫山歌,有的歌曲如《洞庭湖》在湖上演,也叫山歌。
(3)小调
欣赏《孟姜女》
小调主要流行于城市乡镇之间,歌曲的曲调大多比较舒缓,结构也比较方整,常采用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风俗作为体裁,如江苏民歌《孟姜女》,《茉莉花》,《无锡景》,《拔根芦菜花》,云南民歌《绣荷包》,四川民歌《敬茶歌》等。有些小调,在很大程度上有揭示现实的意义。
(4)长调
长调,顾名思义,也就是篇幅比较宏大,多以叙述诗为题材,如彝族民歌《阿诗玛》,蒙古族民歌《噶达梅林》等。
歌曲曲调叙述概念比较强,情绪多变,唱采用分节歌的曲式,也就是一段旋律多段歌词,这个种类很少被人提起,在现在的教科书上也难见到,而它却很有生命力的存在着,正说明了它的魅力所在!长调对现在舞台艺术中的诗朗诵,也有着很直接的启发意义!
欣赏《噶达梅林》
活动4【练习】民歌
四、中国各地民歌欣赏
1.《太湖美》
2.《茉莉花》
介绍内容、特点
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流行于全国。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都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其内容。
这首小调和一般的小调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三、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在音乐上也很难从中剪断。此曲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锲尼用于歌剧《杜兰朵》中。
3.《凤阳花鼓》
4.《掀起你的盖头来》
活动5【作业】民歌
五、结语
德国音乐家-舒曼: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交流:谈谈欣赏中国各地民歌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