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劳动…教学设计 (2)
展开1教学目标1、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聆听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2教学目标2在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嗺咚嗺》的活动时,能用聆听、演唱、律动、动作表演、分析等活动感受和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教学目标3、知道劳动号子及其基本类别,探究音乐要素和劳动强度、劳动风险、劳动情绪之间的关系,乐于积极参与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编创活动。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初中音乐课中的歌唱方法、乐理知识、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但他们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5教学重点:在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嗺咚嗺》的活动时,能用聆听、演唱、律动、动作表演、分析等活动感受和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6教学难点:探究劳动号子或劳动歌曲的音乐中劳动强度与劳动紧张度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劳动的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劳动情境,请学生合着教师弹奏的音乐搬运凳子,初步体验劳动音乐与劳动之间的联系。 (活动意图:在不同的速度、力度的音乐中搬运凳子,在对比中初步感受动音乐与劳动之间的联系。)
2、简介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号子因其与劳动地区、劳动民族、劳动群体、劳动形式、劳动强度等有关,需要以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演唱方式来统一劳动的步调。 (活动意图:对劳动号子有一个整体的字面认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活动2【活动】聆听
~(一)、聆听《哈腰挂》
1、教师播放《哈腰挂》片段,学生聆听音乐,身体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作品的力度、速度、节奏中感受伐木工人搬运木头的劳动力度和强度。 (活动意图:身体律动能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验劳动强度与劳动紧张度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强度的劳动,轻体力劳动还是重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 (活动意图:将身体的体验与感受直接用语言进行表达。)
3、从音乐的角度分析自己是怎么判断的。(乐句幅度短小,领、和紧凑。速度为中速,与劳动的步伐协调一致。音乐构成因素较单一,结构形式变化少,曲式简单。节奏规整。) (活动意图:加深学习难度,让学生从音乐要素去分析音乐作品与现实劳动的强度,情绪之间 的关系。) 板书:搬运号子 (板书意图:让学生知道劳动号子的类别里有“搬运号子”这个类型。)
4、简介“哈腰挂”:哈腰挂属于搬运号子类的抬木号子,是伐木工人在装车、归楞、运木时所唱的号子。在搬运劳动工程中一般八人为一组,木头两侧各站四人,边走边唱。领唱者并不抬木头,而是专门用歌声来统领别人抬,他唱完一句,大家便挪动一下脚步,同时应和一声。由于领唱者张口就唱“哈腰挂”,因此将此类劳动号子名为“哈腰挂号”。 (简介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哈腰挂》的音乐内容,为下一步听音乐律动打基础。)
5、播放音乐,学生看着课件中的歌谱,像搬运工人那样听领唱者唱完一句后,挪动一下脚步,同时应和一声。再次体验搬运号子的音乐特点。 (活动意图:用劳动的步伐去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和劳动号子的作用,从内心深处去尊重勤劳的劳动者。)
(二)聆听《嗺咚嗺》
1、播放《嗺咚嗺》片段,学生随老师用右手划拍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 (活动意图:学生在划拍的活动中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情绪的变化。)
2、说一说:这段音乐相比《哈腰挂》而言,是一个什么强度的劳动,轻体力劳动还是重体力劳动。 (活动意图:将身体的体验与感受直接用语言进行表达。)
3、从音乐的角度分析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活动意图:加深学习难度,让学生从音乐要素去分析音乐作品与现实劳动的强度,情绪之间 的关系。)
4、简介:《嗺咚嗺》属于农事号子中的打场号子,主要是劳动者在甩梿枷打麦时歌唱的号子。
5、板书:农事号子。(板书意图:让学生知道劳动号子的类别里有“农事号子”这个类型。)
6、观察教材中的梿枷图片,模仿图中展示的打梿枷的动作。 (出示图片意图:将音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7、播放音乐。师生共同合着音乐体现打场的劳动情景和收获的喜悦之情。 (活动意图:体验农事号子的音乐特点和劳动情绪。)
(三)、聆听《船工号子》
1、听前设问:请听一听这首歌曲,判断它与前面两首歌曲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辨析传统劳动号子和艺术创造后的劳动歌曲的区别,此设问让学生思维的方向更加明确。)
2、播放音乐,学生听后回答。
3、设问:从音乐中,你听出来船工们的劳动强度、劳动情绪、劳动风险有什么变化? (设问意图:让学生从力度、速度、节奏方面去初步探究劳动号子或劳动歌曲的音乐中劳动强度与劳动紧张度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4、学生回答。
5、、出示川江图片。 课件展示:船在平水中即将起航 船即将进入险滩 船开始进入险滩 船在进入险滩后、遇见惊涛骇浪。 船出险滩顺流而下 船驶入水势湍急的下滩,顺流快速冲向前方,要小心别让船冲向礁石。
6、简述船工和船工的劳动。 (4、5、6活动意图:让学生了解川江船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劳动风险、劳动情绪,从而更深层次了解劳动歌曲与劳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7、活动:听音乐,随音乐律动。 要求:船工在不同的江面上会怎样劳动呢?让我们随着音乐用动作表演来展现吧。 课件展示:船在平水中即将起航 船即将进入险滩 船开始进入险滩 船在进入险滩后、遇见惊涛骇浪。 船出险滩顺流而下 船驶入水势湍急的下滩,顺流快速冲向前方,要小心别让船冲向礁石 (1)学生看见课件出示的内容,随着音乐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船工在不同江面上的劳动场景和情绪。体验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的音乐特点。加强理解力度、速度、节奏方面去初步探究劳动号子或劳动歌曲的音乐中劳动强度与劳动紧张度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2)学生随音响再次跟唱“乘风破浪”及“涛声不断”的旋律,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角度出发,分析两乐段各具有那种船工号子的风格。③教师板书学生的分析内容。
8简介船渔号子,并板书。
(四)视唱《打路基》 1、简介:工程号子并板书。 2、视唱教材实践与创造中的《打路基》 3、分析这个劳动号子表现的劳动强度与劳动力度。
活动3【讲授】劳动号子的特点
~三、归纳:刚才听到的劳动号子在演唱形式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一领众和)节奏无论是舒展还是紧凑短促都具有什么特性?(有固定的节奏型,具有律动性)因为歌曲采用的节奏单调重复,所以旋律也具备简单和重复的特性。为了配合劳动动作的统一与协调,乐句句式一般比较规整,为了劳动的持续进行,号子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反复唱下去,因此乐段独立性不强。
活动4【练习】创作我们自己的劳动号子
~四、创作 活动内容:下周我校体育节即将举行,主席台上需要几张大工作桌,请几位男同学去搬运,请大家设计一首劳动号子,让搬运的同学劳动时动作更协调,搬运起来更轻松。 活动要求:根据劳动的强度和紧张度确定节拍、节奏、力度和速度。 创编旋律和歌词并演唱。
活动过程: 1、 全班讨论确定节拍、节奏、力度和速度。
2、 创作劳动号子的基本节奏型。
3、 确定劳动号子的基本节奏型。
4、 创作歌词。
5、 全班演唱自己创作的劳动号子。
活动5【讲授】小结
五、小结
在今天,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了,不需要再唱号子,但是劳动号子音乐特征具有其鲜活的生命,使它们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劳动号子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节奏具有律动性;音乐材料简单具有重复性;曲式结构具有方整性和乐段的不独立性。 五、组织学生喊着自己创作的劳动号子有序离开音乐教室。
活动6【导入】板书
劳动的歌
一、劳动号子:搬运号子 农事号子 工程号子 船渔号子三、 创作天地
二、连线题
力度 强 劳动强度大
弱 劳动强度小
速度 快速 劳动风险大
中速 劳动风险小
慢速 劳动情绪紧张
节奏 短促 劳动情绪轻松
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