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统编版春江花月夜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春江花月夜备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今评说,背景探寻,江花月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哲理美,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 流畅诵读,感悟诗歌。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生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滟滟 皆似霰 汀 纤尘 扁舟 捣衣砧 碣石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 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
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文章标题点出几种意象?
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春江月夜图——画面美主要描绘月下春江、江上明月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波光荡漾,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茂盛的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小冰粒。从空中洒落的月光皎洁明亮,好似白霜却不见飞扬,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一,潮水涨落有定时,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候的誓言。
二,明月更使离人渴望与亲人团聚。
三,“何处春江无月明”透露出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诗人面对海潮、明月,倍偿相思之苦的情景。
“江流”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芳甸、花林、沙汀的洁净、宁静,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暇,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
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输送着流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只看到长江的水不停地流淌。
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怎样的思考?
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是就人类整体而言,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诗人面对明月和江水,想到了人生短暂,有所感慨,但是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流露出热爱人生的积极豁达情感。
从描写景色转向关照人生:
①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
②月的圆满和人的孤独无依。
③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第三部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扁舟子: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青枫浦:即双枫浦,在湖南浏阳南。
明月楼:明月映照下的阁楼。这里指楼上的思妇。
胜: 能承担,能承受。
内容概括: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请简要分析。
白云:白云的飘忽、不定。比喻游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是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则是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楼:是思妇望月怀人之所。明月楼借指楼上思妇。
——这些意象将相思之苦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南北朝)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 (明)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唐)
云在空中随风而起,随风而止,形状千变万化,始终处于飘荡、不安定的状态。在诗人眼里,这与游子天涯漂泊、无依无靠的命运相似,白云成为游子离别的象征。
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孔子译文:大道若不能推行于天下,就乘坐着竹筏子到大海上去漂泊。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唐·张九龄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扁舟子: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词。
可怜楼上徘徊的月光,应该照耀在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梳妆台上。月光洒在玉门帘上,门帘翻卷,却卷不走月光,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欲拂去月光却拂去又来。这时相思之人共同望着月亮可是不能互通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照射去紧随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内容概括: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诗中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的?请结合“徘徊”、“卷”、“拂”等词进行分析。
“裴回”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但思妇似乎并不领情,思妇因明月增添相思之苦,想“卷”去和“拂”走惹人愁思的清辉,但卷而不去,拂之还来。“卷”、“拂”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古时制衣的料子如罗纫、缟练等大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称为“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杵”)敲平,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有时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前人诗歌中也统称“捣衣”。
捣衣的机械重复的劳作,砧声单调悠长,有助于除掉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如此,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游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辛弃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欲尽此情书尺素(书信别名),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
鸿雁: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还是信使,可以传递爱情、亲情、友情之书;还可以比喻兄弟之情。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叠成鲤鱼形状。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淌,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在潇水湘江的离人的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内容概括: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这八句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
用落花、流水、残月等伤情的意象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
本诗歌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请欣赏全诗 , 并思考全诗以什么为中心、以什么顺序为线索展开。
明月初生: 月上中天:月渐西斜:月沉江海: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 线索:月生—月上—月斜—月落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性思索,更写出了月光引起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江天一色无纤尘,运用拟人手法,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走近作者,诗体解说,给红色字注音,第一部分景色美,春江花月图景色美,第二部分哲理美,第三部分情感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生平,古今评价,解读标题,任务一划分诗歌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空明澄澈美妙绝伦,任务二分析艺术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