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 我们的公共生活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 我们的公共生活精品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个标志是的标志,谁的观点是错误的?,下列不属于爱心公益活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人与人之间需要平等相待,需要相互关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经常帮助班里的贫困学生
B.小杜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经常嘲笑
C.小王给班里的残疾同学起了“瘸子”的外号
2.下列行为中,侵犯他人合法公共权益的是( )。
A.在广场中的篮球场地打篮球
B.占用人行道修理机动车
C.在公园的座椅上休息
3.( )规定不得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停车。
A.高速公路管理部门
B.法律
C.交警部门
4.这个标志是( )的标志。
A.和平
B.志愿者
C.红领巾志愿者
D.公益事业
5.谁的观点是错误的?( )
A.小华认为看看好朋友手机的微信内容很正常
B.小雯认为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要注意声音不能过大
C.晓晓认为,任何情况下,冒领、隐匿、毁弃、私自开拆或者非法检查他人邮件都是违法的。
6.下列不属于爱心公益活动的是( )。
A.小勇爸爸为城区考生提供免费高考爱心车
B.田家炳基金会捐资建立爱心小学
C.小军帮助小明学习英语,并向小明索要50元零花钱
二.填空题(共6题,共26分)
1.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 )。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逐步解决( ),增加生活的( ),丰富人生的( )。
2.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 ),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 ),逐步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 )的意义。
3.遵守社会公德、( ),才能保持良好( ),构建( )的公共生活。
4.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 )的行为做起。
5.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 )。
6.( )是指在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
2.小明的爸爸早上公园遛狗时,小狗在公园绿地上随地大小便。( )
3.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
4.公共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损害公共设施就是损害他人的公共权益。( )
5.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但不需要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
6.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我们未成年人,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
四.简答题(共5题,共35分)
1.设置公共标志的目的是什么?
2.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3.我们是小学生,也可以参加公益活动。说说我们参加公益能做些什么呢?
4.怎样才能建设好有序的生活?
5.近年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道德风气在社会上不断弘扬。简要说说身边的好人好事。他们向社会传播了哪些“微文明”?
五.辨析题(共1题,共6分)
1.图中的做法正确吗?谈谈你的认识。
六.综合题(共1题,共12分)
1.情境再现。
小刚乘坐公共汽车回家。上车后,他抢了一个座位坐下后用脚不停地点着前面人的座位,前面的乘客不时地回头表示抗议,他却视而不见,还带上耳机和着音乐大声地歌。周围人纷纷向他投以不满的目光,但是他却不以为然,并强调唱歌是他的权利。公共汽车到站了,他才急匆匆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下子冲到车门口跳下车。请你找出小刚的无理举动(至少4处),并说明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A
6.C
二.填空题
1.丰富多彩;现实问题;乐趣;意义
2.丰富多彩;需求;人生
3.法律法规;社会秩序;有序和谐
4.规范自己
5.公共生活
6.志愿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题
1.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
2.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3.我们既可以节省零花钱为灾区捐款,资助困难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敬老院替五保老人打扫卫生等志愿活动。
4.(1)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2)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
5.全国助人为乐模范:马旭、王红心、王振美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王书茂、王爱东、吕保民、李道洲等。他们向社会传播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
五.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报假警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公共秩序,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六.综合题
1.①上车抢座位;②用脚点其他乘客的座位;③公共场合大声唱歌;④不能有序下车。
小刚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利益,妨碍和危害到公共汽车上的其他乘客的利益,不利于平等友善的社会建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 我们的公共生活精品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属于公共场所,对于公共生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当我们过马路时,需要做到,下列不属于占用公共资源的是,下列标志属于公共标志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1 我们的公共生活优秀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下列标志属于公共标志的是,下面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生活中我们提倡的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 我们的公共生活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服务社区的活动是,不属于公共场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