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酸、碱的性质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酸、碱的性质解析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酸、碱的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2.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变硬 B.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C.用烧碱干燥氮气、氧气 D.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3.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A.烧碱 B.石灰石 C.熟石灰 D.稀硫酸
4.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O2 B.NH3 C.SO2 D.CO2
5.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C.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6.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B.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
C.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7.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8.下列关于浓盐酸及浓硫酸的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浓盐酸稀释后可以用来给金属除锈
B.浓硫酸是油状粘稠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C.浓硫酸被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可以看到有白雾出现
9.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B.无明显现象
C.生成无色气体 D.石蕊呈紫色
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Cl、Cu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向一定量该溶液中不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Ba(OH)2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不含Na2SO4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l
C.b点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D.对应溶液的pH:a 11.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饮料添加剂或药物工业原料,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 )
A.CO2 B.CuO C.NaOH D.Mg
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镁条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
B.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镁条迅速溶解
C.将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可能会听到爆鸣声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是( )
选项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中的现象
A
紫色石蕊试液
浓氨水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
无色酚酞溶液
浓盐酸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
饱和蔗糖溶液
浓硫酸
有晶体析出
D
硝酸银溶液
浓盐酸
有蓝色沉淀出现
A.A B.B C.C D.D
14.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盐类,但一定不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中和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15.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Ⅰ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CO2
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CO2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CO2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注入稀盐酸,共注入稀盐酸20mL,此时瓶内的气压刚好恢复到起始气压
1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分析图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溶液中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B.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阴离子只有
C.溶液在B点之前的pH大于7,B点以后溶液的pH小于7
D.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17.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和F组成元素可能相同
B.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
C.D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
D.A~F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四类物质
18.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化学探究活动。
实验一: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中,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n小时
8.14g
8.32g
8.62g
11.16g
9.36g
2n小时
5.74g
5.93g
6.67g
12.53g
8.45g
实验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敞口久置后浓度会变小
B.实验二的溶液①中溶质只有Na2CO3
C.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变化小于水的质量变化,原因之一是饱和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19.某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铜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将 200g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的稀硫酸加入到样品中,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溶液和31.4g滤渣,则该样品中氢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A.98% B.31.4% C.68.6% D.49%
20.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CaCO3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aCl2
C.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D.P点时,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二、填空题
21.用炉灶清洁剂(主要成分NaOH)清洗炉灶时,应戴上橡胶手套,其原因是 。
22.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这个现象说明盐酸具有 ;浓硫酸能夺取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使其炭化,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23.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2NaOH =X + 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4.
(1)某同学向盛有Ca(OH)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K2CO3溶液到一定量时停止了实验,烧杯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为了探究反应后液体的成分,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过滤后的滤液,继续做以下实验:
(2)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该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写一点即可)。
25.归纳总结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小军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1)图2利用微观示意图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该图还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7(填“>”“一”或“<”)。
(2)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HCl
B.Na2CO3
C.CuSO4
(3)另外,NaOH溶波还能与某些金属(如Al)发生反应,请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 H2O+ Al= NaAlO2+ H2↑
26.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中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若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的名称是 。
(2)若X是稀硫酸,B是红色的氧化物,则X与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X是稀盐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①试管A中的现象是 ,试管B中反应体现盐酸的化学性质是 。
②C试管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中发现试管D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E中产生白色沉淀,将E中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则试管D中的溶质有 ;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0~a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或溶液)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X、Y可能的一种化学式:X Y: .
(2)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的现象是 .
2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小王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溶液的pH>7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小李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A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 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30.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 。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 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装置E的作用是 。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三、综合题
31.根据物质X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溶液X的pH 7(填“>”、“<”或“=”)。
(2)写出浅绿色溶液溶质的化学式: 。
(3)无色溶液X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4)无色溶液X还可以用于金属除锈。请写出无色溶液X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图甲两种物质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 。
(2)图乙中,要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最好加入的指示剂是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3)图丙反应的现象是 。
(4)图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实验完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支试管的液体倒入大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得到无色溶液,对于无色溶液的成分(酚酞除外),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氯化钠、氯化钙、
猜想二:氯化钠、氯化钙、稀盐酸
猜想三: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
猜想四:氯化钠、氯化钙、碳酸钠
【讨论】小明认为猜想三不正确,理由是 。小红认为猜想四不正确,她的理由之一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实验】小明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二成立。小红对此提出了疑义,她的理由是 。小红设计了实验证明了猜想二正确。实验步骤是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滤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猜想二成立。
四、推断题
33.
(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雪同学用下列方法鉴别,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铁粉,观察到A中有气体产生,则A是 溶液(写化学式)。
②她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不可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氯化铜溶液 D.碳酸钠固体
(2)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Cu(NO3)2、NH4Cl、(NH4)2SO4、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实验过程③中生成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 。
③溶液E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符号)。
④混合物A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⑤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溶液E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
34.A~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不同类型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C、F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反应即可)
(3)E的一种用途是 。
(4)D所属的物质类别为 。
五、实验探究题
3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同时由于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4)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方程式分别是:
;
①他不选用碳酸氢铵制取CO2的理由是 。
②实验室里用A装置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36.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下列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以及硫酸铜溶液,然后邀请珊珊和小恒同学为同学们演示了下列两个实验:
(1)(实验活动1)珊珊同学先取少量两种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再将这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用吸管向溶液中吹气,观察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请你写出此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
(2)(实验活动2)小恒同学也取少量两种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再将这两种无色溶液混合,溶液显红色;用吸管向溶液中吹气,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推测小恒所取药品为 。
(3)(提出问题)初心同学取少量小恒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实验结束后他绘制了此过程中离子的变化趋势图,你认为②离子应为 。
(4)(深入交流)小成同学结合初心同学的实验,认为可以另外选取一种足量的无色溶液加入到小恒同学得到的溶液中,观察到 现象,也能确定溶质的组成。
(5)(总结归纳)从上述实验中同学们了解到碱能与 发生反应。
37.蚊子、蚂蚁等叮咬人体后,会向人体注射蚁酸,使皮肤红肿、瘙痒。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兴趣,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①甲酸的俗名叫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式为HCOOH。在隔绝空气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一种气体氧化物。
②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或铁)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Ⅰ、小组先自制了一种紫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紫薯汁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钙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肥皂水
颜色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2)Ⅱ、进行实验。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薯汁,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3)将镁条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
(4)(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生成的气体氧化物。
(推断与猜想)根据蚁酸中的化学式,小组同学对气体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猜想一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二该气体是 。
(5)(进行实验)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①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一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装置B的作用是 。
③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装置D中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二成立的结论。
(6)(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肯定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
A.牙膏 B.食醋 C.肥皂水 D.烧碱
38.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A、B、C三个学习小组同学根据三个特殊的复分解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1)(A组)探究中和反应,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图A),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对。小东同学按以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有气泡产生
稀盐酸过量
(2)(B组)探究两种显碱性的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再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图B)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小方认为溶质是们NaOH;小欢认为溶质是NaOH、Ca(OH)2;
小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 小华同学思考后用以下方案验证了他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小华猜想正确
(3)(C组)探究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小迎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图C)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小迎得出结论: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
从观察角度解释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
(4)(反思交流)
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气体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小苏打与稀盐酸 B.氯化钠与稀硫酸 C.氢氧化钙和稀盐酸
六、计算题
39.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0.某兴趣小组同学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分五次加入到139.6g硫酸铜溶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质量/g
4.9
9.8
m
19.6
19.6
(1)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吸水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白色片状是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碱性是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B、物质的颜色、状态、熔沸点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C、物质的酸性、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
D、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在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是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变硬,生成了碳酸钙,属于化学变化;
B.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C.用烧碱干燥氮气、氧气,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进行判断。
【解析】【解答】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不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不符合题意;
B.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性物质,常用于建筑材料.不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不符合题意;
C. 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碱性不太强,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符合题意;
D. 稀盐酸是一种常见的酸,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但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能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显碱性的物质,碱性不能太强,不能具有强的腐蚀性。
【解析】【解答】A. 氧气不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其干燥。故A符合题意;
B.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会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气体,会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会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说明此气体不与硫酸、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实验2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强,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水强,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通过对比A、C或A、B瓶的现象都能够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是因为A瓶变瘪比B、C都更明显,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三种物质的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塑料瓶的变化分析
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的成分氢氧化钙反应,消耗锥形瓶内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使气球变大;打开止水夹后,U型管内水在大气压的影响下左侧升高右侧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消耗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气球变大;打开止水夹后,U型管内水位左侧升高右侧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消耗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气球变大,操作中锥形瓶内压强未再变大,故气球膨胀后打开止水夹前不会瘪下去;打开止水夹后,U型管水位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消耗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气球变大,而不会变瘪,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的成分氢氧化钙反应,消耗锥形瓶内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使气球变大;打开止水夹后,U型管内水在大气压的影响下左侧升高右侧降低分析。
【解析】【解答】A. 因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锂性质相似,则LiOH能与CO2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因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锂性质相似,则LiOH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因氢氧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锂性质相似,则LiOH不能与Fe2O3反应,故C符合题意;
D. 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锂性质相似,则LiOH能与硫酸铜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稀盐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浓盐酸稀释后可以用来给金属除锈,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无味,符合题意;
C、浓硫酸被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可以看到有白雾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
B、根据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放热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色,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硫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遇酸性溶液变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析】【解答】A. 由分析可知,Na2SO4与Ba(OH)2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Na2SO4,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分析可知,加入Ba(OH)2溶液后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的溶质中肯定含有HCl,故不符合题意;
C. a点时HCl与Ba(OH)2完全反应生成BaCl2和H2O,b点时Ba(OH)2和CuCl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BaCl2,所以b点烧杯内溶液中只含BaCl2一种溶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析知,a点时HCl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CuCl2,溶液的pH<7,b点时Ba(OH)2和CuCl2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c点时Ba(OH)2过量,溶液的pH>7,所以对应溶液的pH:a<b<c,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
之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
【解析】【解答】A、酒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与酒石酸不反应,符合题意;
B、酒石酸显酸性,氧化铜能与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酒石酸显酸性, 氢氧化钠显碱性,氢氧化钠能与酒石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D、酒石酸显酸性,镁属于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析】【解答】A、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有气体生成,压强变大,冷却至室温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此选项符合题意;
B、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镁条活泼,与酸反应剧烈,镁条迅速溶解,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点燃不纯的氢气时,会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压强增大分析;
B、根据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分析;
C、根据不纯氢气燃烧会发出爆鸣声分析;
D、根据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结合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析】【解答】A、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氨水显碱性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能使石蕊由紫色变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密闭容器中水蒸气减少,导致饱和蔗糖溶液中水分子加速运动到空气中,饱和蔗糖溶液析出晶体,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硝酸银溶液中,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挥发性,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及酚酞遇碱性物质变化,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硝酸银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分析。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为碱,碱能与某些盐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该选项说一定不是碳酸盐是不正确的,该选项符合题意;
B、反应②是酸和碱的反应为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反应③为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指CO2和SO2)的反应,少量氢氧化钙溶于水得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会使石蕊变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
B、根据酸和碱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D、根据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分析。
【解析】【解答】A、20mL水注入容量瓶后,若二氧化碳不溶解到水中,则此时瓶内气体相当于被压缩,压强会变大,而曲线1显示压强没有变化,说明20mL水正好溶解20mL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减小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减少体积由水的体积补充,使得内部体积不发生变化,保持在等压条件下,不符合题意;
B、曲线1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曲线2变化明显,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D、继续向瓶2中注入20 mL稀盐酸,不一定生成与最初瓶内一样体积的二氧化碳,故瓶内的气压不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溶解度及气压变化,来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曲线情况和化学反应特性,来进行分析解答;
C、按照对比实验的原则,来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实验条件是否发生变化,来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A点之前没有气体生成,则是稀盐酸与碱发生反应;通过图示分析可知,AB段有气体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无法共存;所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A点之前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原有)和氯化钠(生成),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l-和 ,此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都大于7,B点之前,溶液还未反应完,pH大于7;B点之后完全反应,但滴加过量的盐酸,所以pH小于7,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B点之前,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有氯化钠一种溶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次根据加盐酸产生气体确定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然后根据OA段不产生气体确定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然后才产生气体。
【解析】【解答】A、C是水,F是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B、B是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不符合题意;
C、D是一氧化碳,E是氧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法不符合题意;
D、A是氢氧化钠属于碱,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F是过氧化氢都属于氧化物,E是氧气属于单质,共三类物质,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所以A是氢氧化钠,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根据图中反应关系可推知:F是过氧化氢,E是氧气,代入验证,推理符合题意。
【解析】【解答】A. 浓硫酸敞口久置于空气中,其浓度会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从实验一知道,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小于水的质量变化,原因之一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产生了Na2CO3,溶液①中加入50g 7.3%的稀盐酸后,溶液质量是68.8g,则没有物质逸出,盐酸是和先与溶液①还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盐酸的量不足,和Na2CO3反应只能产生碳酸氢钠,而不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溶液①的溶质还有氢氧化钠,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因为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可能大于氯化氢的蒸发量,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变化小于水的质量变化,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浓硫酸能吸收空气的水分。
B、根据实验一中水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数据对比,结合实验二中溶液①到溶液②的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水蒸发的量,氯化氢气体的挥发量进行分析。
D、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析】【解答】稀硫酸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00g×8%=16g,
设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水的质量为y:
解得:x=68.6gy=131.4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z:
z=68.6g
氢氧化铜样品的质量为:68.6g+31.4g=100g;
则该样品中氢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 (1)“200g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的稀硫酸”,可知,硫酸溶液的质量为200g,氢元素的来源于硫酸溶质和水。所以先用乘法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
(2)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可知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所以列出方程组分别计算出硫酸溶液中硫酸和水的质量。
(3)根据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可知硫酸是完全反应完。根据硫酸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铜的质量。
(4)滤渣来自氢氧化铜样品,最后计算出样品中的氢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A、铜不和稀盐酸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M点后固体依然减少,所以碳酸钙还有剩余,所以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CaCO3,不符合题意。
B、M、N点时,均发生碳酸钙和盐酸反应,M点碳酸钙过量,N点碳酸钙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的氯化钙,不符合题意。
C、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所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符合题意。
D、P点时,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两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人的皮肤。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属于碱有强腐蚀性分析。
【解析】【解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挥发性、腐蚀性、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分析】根据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可解答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或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反应前有1个硅原子,4个氧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a2SiO3。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进行分析X 的化学式。
【解析】【解答】向盛有Ca(OH)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K2CO3溶液到一定量时停止了实验,烧杯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是碳酸钾和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沉淀,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钾过量,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的氢氧化钾,过量的碳酸钾,化学式为KOH、K2CO3。(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则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碳酸钾,碳酸钾含有钾元素,故该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作钾肥。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分析
(2)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化肥的种类分析
【解析】【解答】(1)图2利用微观示意图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该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从该图还可以看出,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以及水分子,说明溶液pH=7。
(2)A. HCl是酸,不是盐,故不正确;
B.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不正确;
C. 硫酸铜是盐,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正确。
故填C。
(3)NaOH溶液与金属Al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OH+2H2O+2Al═2NaAlO2+3H2↑。
【分析】(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NaOH溶液与A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解:黄色溶液应该是铁盐的溶液,浅绿色的溶液应该是亚铁盐的溶液,蓝色溶液应该是铜盐的溶液,那么无色溶液就应该是酸的溶液,从而可以得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故A为紫色石蕊,B为氧化铁,C为铁,D为氢氧化铜,同时蓝色溶液可以与C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也可以验证C为铁,
(1)由上述分析可知若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是石蕊试液。
(2)由上述分析可知若X是稀硫酸,B是红色氧化物氧化铁,则X与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若X是稀硫酸,D是碱,与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D是氢氧化铜,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u(OH)2=CuSO4+2H2O。
故答案为:(1)石蕊试液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3)H2SO4+Cu(OH)2=CuSO4+2H2O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解析】【解答】解:①试管A中,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试管B中反应体现盐酸的化学性质是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
故填:溶液变红色;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
②C试管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③向滤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内不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则试管D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铁和过量的硫酸;
E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3BaCl2+Fe2(SO4)3=3BaSO4↓+2FeCl3;
图2中0~a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分析】① 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盐酸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
②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③ 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解析】【解答】(1)由Ca(OH)2和X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的化学反应较多,常用的反应就是和 CO2反应,当然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可溶性碳酸盐都能反应.由HCl和Y反应生成CuCl2的化学反应也较多,据学过的相关知识判断Y是CuO(或CuCO3、Cu(OH)2等)时,都符合题意;
(2)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写出Ca(O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写出HCl和Fe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它的反应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故答案为:(1)CO2(或Na2CO3和可溶性碳酸盐等)、CuO(或CuCO3、Cu(OH)2等);
(2)Ca(OH)2+2HCl═CaCl2+2H2O;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1)由Ca(OH)2和某物质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根据学过的相关知识判断X是什么物质,由HCl和Y反应生成CaCl2根据学过的相关知识判断Y是什么物质;
(2)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写出Ca(O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描述HCl和Fe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碳碱性酸钠溶液呈显碱性,也能是酚酞变红色;
(2)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所以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要检验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需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将碳酸钠除去,再用酚酞检验,所以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溶液的酸碱性,会使酸性、碱性减弱,碱性减弱,pH偏小;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6)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来检验氢氧化钠变质;
(7)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而除去.
故答案为:(1)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白色沉淀产生,BaCl2+Na2CO3=BaCO3↓+2NaCl;
(3)过量;(4)偏小;(5)2NaOH+CO2═Na2CO3+H2O;(6)HCl;(7)Ca(OH)2.
【分析】(1)根据碳碱性酸钠溶液呈显碱性进行分析;
(2)根据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要检验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需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将碳酸钠除去,再用酚酞检验进行分析;
(4)根据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溶液的酸碱性,会使酸性、碱性减弱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6)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7)根据除杂的原则,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组成,故可猜想二氧化硫也能象二氧化碳一样,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当然也可以做出相反的假设:二氧化硫不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
(3)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可知,由于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故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B);由于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故在D装置中,二氧化硫气体会溶解在先前滴加的水中,并反应生成酸;由于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通过D中的石蕊变红能证明反应中生成了酸;由于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E),由此可知,①②③④的知识都需掌握。
(4)①装置C内蓝色石蕊试纸虽然与二氧化硫气体(干燥的)接触,但却不变色,可以说明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的蓝色试纸变色;
②未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前,向蓝色试纸上滴水,试纸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当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到二氧化硫气体时,试纸由蓝色变成了红色,说明试纸遇到了酸性物质;而根据C装置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硫并不能使试纸变红,因此,可推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而使试纸变红;结合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类比猜测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③由于二氧化硫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结合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性质,可把多余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以防止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5)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知,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与所做的假设一致,因此,假设成立。
【分析】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解析】【解答】(1) 无色溶液X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则呈酸性,pH<7;
(2)铁与酸反应生成浅绿色亚铁盐溶液,由X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可知,X为硫酸,则浅绿色溶液溶质为FeSO4 ;
(3) 无色溶液X(硫酸)与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OH)2=BaSO4↓+2H2O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4)X为硫酸,铁锈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3H2SO4+Fe2O3=Fe2(SO4)3+3H2O 。
【分析】(1)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pH小于7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分析;
(3)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4)根据铁锈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铁和水分析。
【解析】【解答】(1)图甲中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图丙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4)图丁发生反应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将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溶液是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碱性物质,故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正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氯化钠、氯化钙、盐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猜想二成立;
猜想二成立,说明溶液中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滤液,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现象是:氢氧化铜固体消失,溶液变蓝。
【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分析;
(2)根据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可利用酚酞颜色变化证明酸和碱的反应及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析;
(3)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4)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亚铁分析;
(5)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6)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钙都能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 、氢氧化铜能溶于盐酸分析。
【解析】【解答】(1)①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铁粉,观察到A中有气体产生,则A是硫酸,故填:H2SO4;
②A、石蕊试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为蓝色,在硫酸溶液中为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都没有现象,不能鉴别;
C、氯化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加入硫酸没有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碳酸钠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填:B;
(2)①氢氧化钠能与铵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故气体B的化学式为NH3,故填:NH3;
②实验过程③中生成沉淀F,则是硝酸钡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的缘故,氢氧化钠与硫酸铵混合反应产生硫酸钠,故是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SO4=BaSO4↓+2NaNO3;
③溶液E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氢离子,故填:Na+、H+;
④得到的沉淀D加入稀硝酸得到的是蓝色溶液,故混合物A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氧化铁,故填:Fe2O3;
⑤经过推断,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硫酸铵,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H4Cl,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就是确定氯离子的存在,若用溶液E再进行实验。可以取适量无色溶液 E 于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 AgNO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 NH4Cl,若无明显现象,则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 NH4Cl。故填:NH4Cl;取适量无色溶液 E 于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 AgNO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 NH4Cl,若无明显现象,则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 NH4Cl。
【分析】(1)根据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二氧化碳不与酸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铵盐反应产生呈碱性氨气,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氧化铁与硝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及利用硝酸银和稀硝酸验证氯离子的存在分析。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B与C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E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4)D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
【分析】根据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 是硫酸;
根据氢氧化钙、硫酸铜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可以生成硫酸铜,所以C是硫酸铜、F是氢氧化钙;
根据B 可以与硫酸、硫酸铜反应,所以推断B 是活泼金属。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由图可知,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C中二氧化碳与容易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填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表明低层的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大;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故填灭火。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即c端通入瓶中,故填c端。
(4)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氨气两种气体,制得的气体不纯,所以不选用碳酸氢铵制取CO2,故填碳酸氢铵分解产生两种气体,制得的气体不纯。
②实验室里用A装置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使用的盐酸太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太多,与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影响了二氧化碳的检验,或者是石灰水变质,故填盐酸太浓或石灰水变质。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灭火性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4)根据碳酸氢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氨气两种气体及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解析】【解答】实验活动1:先取少量两种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再将这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用吸管向溶液中吹气,观察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其中一种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另一种溶液是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
实验活动2:小恒同学也取少量两种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再将这两种无色溶液混合,溶液显红色;用吸管向溶液中吹气,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小恒所取药品应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取少量小恒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是因为一开始未反应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②离子一开始不变,后逐渐减小至零,故②离子应为碳酸根离子;
深入交流: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可取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加入到小恒同学得到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可以确定溶质的组成;
总结归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说明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碱能与酸反应,故填: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氧化钙的碱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先氢氧化钠反应,然后碳酸钠反应分析;
(4)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等反应及氢氧化钠的碱性分析;
(5)根据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酸碱指示剂反应分析。
【解析】【解答】(1)紫薯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碱性溶液中显绿色,中性溶液中显紫色,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作为酸碱指示剂;
(2)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薯汁,蚁酸溶液显酸性,紫薯汁显红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
(3)蚁酸溶液显酸性,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活泼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该气体是H2;
(4)蚁酸的化学式HCOOH,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且生成气体是氧化物,猜想一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二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5)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猜想一不成立;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③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说明气体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A、牙膏显碱性,正确;
B、食醋显酸性,不正确;
C、肥皂水显碱性,正确;
D、烧碱显碱性,但具有强腐蚀性,不正确;
答案:BD。
【分析】(1)根据在酸碱性溶液中呈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作指示剂分析;
(2)根据酸性能使紫薯汁变红分析;
(3)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6)根据食醋呈酸性及烧碱的腐蚀性分析。
【解析】【解答】【A组】酚酞的变色规律为酸无色,碱红色,最后溶液为无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由实验结论稀盐酸过量,且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可知盐酸和碳酸根反应有气泡生成,反应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加入碳酸钠溶液。
【B组】
(2)澄清石灰水,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过滤,如果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过滤后的溶质为NaOH;如果澄清石灰水过量,则溶质为NaOH、Ca(OH)2;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CO3;故填:NaOH、Na2CO3。
小华的猜想是有NaOH、Na2CO3,只要证明有Na2CO3存在就可以说明猜想正确,可用稀盐酸检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冒出,则证明猜想正确,故答案为: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组】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满足其中一种条件即可发生反应。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由于混合后有沉淀产生,说明这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故填:有沉淀产生。
【反思交流】
(4)A.小苏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了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且有气体生成,选项A正确;
B.氯化钠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不会发生化学反应,选项B不正确;
C.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了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气体产生,选项C不正确,
故填:A。
【分析】(1)根据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可能剩余一种及利用加盐酸是否有气泡产生确定碳酸钠分析;
(3)根据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发生分析;
(4)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可产生气体分析。
【解析】【解答】(1)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说明杂质质量是2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10g-2g=8g。
(2)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铁,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8g+92g=100g。详见答案。
【分析】(1)根据杂质不与酸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以此计算氧化铁的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硫酸铁的质量,再计算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4.9g沉淀,第二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共产生9.8g沉淀,第四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共产生19.6g沉淀,由此可得出,每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4.9g沉淀,故m=4.9g×3=14.7g;
【分析】(1)根据每次加入20g氢氧化钠产生沉淀的质量,得出m的值
(2)利用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硫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专题09 酸、碱、盐和化肥(练透),文件包含专题09酸碱盐和化肥专题跟踪检测教师版docx、专题09酸碱盐和化肥专题跟踪检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常见的碱及性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于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