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考点解读与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考点解读与训练,共12页。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常见题型】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方法归纳】
判断说明对象
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2.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3.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述。
4.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答题模板】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①……②……
考点二:信息提炼与概括
【常见题型】
(1)整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概括说明的中心内容或主要内容)
(2)说说某段(或几段)的内容(或中心句)。
(3)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
(4)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合的是哪一项(或选择不正确项,或选择正确项)。
【方法归纳】
一、概括内容。我们在概括时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内容。如果有中心句,就可以直接用中心句,即采用“直接摘录法”,这样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则在标题当中,偶尔也要关注承上启下句。如果没有中心句,那么我们就要分析材料,看看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了有关事物的哪些事理,这就是“综合概括法”。注意:概括说明主要内容时表达要完整,内容上,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形式上,一般为说明了+说明对象+内容(特征、事理)。
二、筛选信息
这类题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语、句子或段落来回答。解题时我们先审清题干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这时,我们要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特别要关注标点,真正读懂文段;然后检索相关信息,这时要借助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表时间的词语、找代性词语以及过渡句等,如能用原句回答,则直接摘录,如果不能使用原句,则通过提取关键词,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简而言之,筛选信息时注意以下三点即可:首先从试题出发,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然后将筛选范围内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挖掘出隐含的信息;最后对照试题要求,对筛选的信息进行辨别确认。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的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和程度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答题格式】
1.说明对象+内容(特征、事理)。
2.本文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说明:①……②……
考点三:分析段落作用
【常见题型】
1.文章某段有什么作用(好处)?
2.文中某段与某段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3.下面这段文字介绍“XX”内容,将它放在文字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方法归纳】
在说明文中,段落的作用与其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段的常见作用有这样几个: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总领下文。如果在中间,那么一般情况下,较短的段落是过渡、衬托,较长的段落,则要根据内容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可能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趣味性,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是照应开头,揭示意义,突出中心内容;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展望未来,说明美好前景;补充说明。这里需要特别关注补充说明这一作用。说明文的目的是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往往在主体内容结束后再补充与之相关的内容。
【答题格式】
1.本段引用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增强文章的文化韵味),引出说明对象;
2.引出说明对象,吸引阅读兴趣。在结构上:引出说明对象/承上启下/照应开头;在内容上:揭示意义,突出中心内容;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展望未来,说明美好前景,补充说明。
3.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与前某一句、某几段的顺序相照应。
考点四: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题型】
1.第X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引用……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分析画线句部分的作用。
【方法归纳】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各种说明方法通常比较好断定,如: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时,会出现“如”、“例如”等词;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时,会出现明显的数字;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时,会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对象,会出现“比”“更”等词语;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时,从修辞上可以看出是比喻或拟人;运用“作引用”说明方法时,会有直接引用的语言或语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句式通常是“……是……”而且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可以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不可交换位置……但答题时也要注意:有数字不一定是列数字。一个句子同时含有多种说明方法,要细心鉴别。
在分析作用时,首先应把握“大方向”——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言环境综合考虑,合理“填空”。
★说明对象及其作用
1.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9.画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答题格式】
1.列数字——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举例子——作用: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作用: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4.打比方——作用: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5.下定义——常用格式:“××是什么”或“××是怎样的”。作用:××是××,准确揭示了××的本质。
6.分类别——作用: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7.作诠释——作用:使××(说明对象)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8.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慕状貌——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
10.列图表——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考点五:鉴赏说明语言
【常见题型】
1.某段画线句加点词(副词/形容词)有何作用?
2.某段加点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3.某段加点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替换?为什么?
4.举例谈一谈本文语言的严密性。
5.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举例谈一谈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方法归纳】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实,其中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说明文语言的赏析题往往是针对这些限制性词语进行设题。如“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一句中的“经常”,解答时,我们先得定性,如表限制,表修饰;再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义,所谓语境义指的这个词在整个句子里的意思,切不可理解为词语的意思;最后加上术语即可。如“经常”这个词语我们可以这样分析:“经常”表限制,在文中指松鼠并不总是在高处活动,偶尔也会到地面上来,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则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加强说明,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来加强文章的生动性。
【答题格式】
1.用了“xx”一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不能。删掉了"xx”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xx”一词,可以准确地说明……,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不能。原文“xx”(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xx”(词语)只有……的意思,如果换成“xx(替换词语)”一词,就与原文的内容不相符,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考点六: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题型】
1.全文(某一段、某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某几段的顺序能够调换?
3.本文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方法归纳】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多以空间为序;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像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说明。
2.注意标志性的词语。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以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东”“西” “里”“外”“左”“右”等方位词。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
3.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先将段落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了。
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一篇说明文往往不仅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会根据说明的需要将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
【答题格式】
1.本文(第X段到第X段)的说明顺序为XX。
2.不能调换。X段介绍了……,X段介绍了……,前者是……,后者是……,两者是XX关系(或按照XX顺序进行说明),调换后,两段之间会……,所以不能调换。
考点七:开放探究题
【常见题型】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假如……,你认为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3.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几条……的建议。
4.你认为……的主张,是否适合……请说明理由。
【方法归纳】
说明文中的开放性试题归纳起来主要有选文知识运用类、想像类等几种。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略有不同。
1.选文知识运用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运用选文中说明的道理、原理或规律来解释类似现象。解答时要找出选文说明内容与所给材料的相似之处,选择其中相应的答题知识点;最后运用文中知识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想像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联系文章内容展开联想,解决问题,解答时要从题干中找出答题角度,然后调动丰富的想象,利用积累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符合科学原理。
3.献策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所提出的对策应紧扣文中的内容要点,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
4.广告警示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选文中说明的问题拟写广告或标语。解答时力求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表述时应尽力做到语言简洁、准确。
5列举类。解答时要注意所列举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与选文内容。
【答题格式】
1.文中说明的……道理,正是这类现象的体现。
2.针对此类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真题例析】
(2021年黑龙江龙东中考)
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
①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第⑤段中的“神器”具体指什么?
【答案】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依据“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可知,“神器”具体指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
16. 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的方式与模式,使说明更清晰、更全面、更富条理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说明方法及作用。结合“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可知,画线句子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的方式与模式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17. 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不能,“主要”一词说明“获得月面以下样品”只是钻取模式下钻具钻取的主要样品,并非唯一样品。如果去掉“主要”一词,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主要”一词是限定性词语,表示范围、程度。“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说明钻取模式下,“获得月面以下样品”只是钻具钻取的主要样品,并非唯一样品。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如果去掉“主要”一词,与事实不符。
18.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再列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项科技成就。
【答案】 示例:(1)2017年9月22日18时许,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全部完成,阔步迈进“空间站时代”。(2)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这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能力。作答时要注意三点:1.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2.新中国成立以来;3.两项科技成就。只要符合上述三点要求均可。例如: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跟踪训练】
1.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 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80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0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1)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奥密克戎来袭
①2021年11月9日,南非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短短2周时间,该变异株即成为南非豪登省新冠感染病例的绝对优势变异株,增长迅猛。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 f cncem,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n(奥密克戎)变异株。截至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和中国香港等,已监测到该变异株的输入。我国其他省市尚未发现该变异株的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发现和报道,但不代表这个病毒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②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让我们谈“奥”色变的强大能力,原因之一是它的突变位点数量多。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据此推测奥密克戎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境况:一、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二、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三、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
③面对这种新型病毒,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可能就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了。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④那么,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是否有影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的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变异区,并不位于我国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公布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区域(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向全球公布的ORFlab基因和N基因)。但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可能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
⑤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的快速流行趋势,包括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限制来自非洲南部的旅客入境。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⑥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呢?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另外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也要减少非必要出入境。短短数天时间,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我国也面临该变异株输入的风险,并且目前全球对该变异株的认识仍有限,因此,应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机会。
(1)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②~④段的说明内容分别概括为:奥密克戎危害大(令人谈“奥”色变)的原因、出现的原因、对疫苗和抗体药物的影响、对我国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的影响。
B.因为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所以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在南非首先被发现和报道,但一定不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
C.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有效?选文虽然分析说明了其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化,但从结果看,还没有定论。
D.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应做好以下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做好个人检测,减少非必要出境。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截至”使用错误,应改成“截止”。
B.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地说明了奥密克戎的突变位点数量多,进而说明了它让人谈“奥”色变的原因。
C.选文第⑤段划线的词语“上述措施”,具体指的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
D.选文第⑤⑥段说明了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采取的措施,运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公众个人”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3)选文第④段加点词“可能”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①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
②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
③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 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2)不能。因为②段到③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与①段中的“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中的陆、空形成对应关系。
(3)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示例:人工合成胰岛素,为人类攻克疑难杂症树立了信心;互联网应用于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手机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2.(1)B
(2)B
(3)“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文中起限制性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08 说明文拓展延伸-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共7页。
这是一份考点07 说明文句段位置-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共6页。
这是一份考点06 说明文句段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