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授,巩固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掌握、优化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将单纯的连加计算转化为更为快捷的计算方法并导出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一指周长
师: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上来指一指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
是怎么指的?
问:谁来说说它是怎么指的?
(从一点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线绕一周就是它的周长)
说一说周长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周长?(物体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算一算周长
问:求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师:一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复习周长的概念,巩固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它的各边长之和。)
二、新授
探究一:长方形周长
游泳池的周长
师:天气越来越热,小熊猫想去游泳池里去凉快一下。仔细观察,谁来介绍一下这个游泳池各边的长度?(长为50米,宽为25米)
师:你们知道这个游泳池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了吗?(长方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求一求长方形的周长。(板贴:长方形的周长)
师:同桌两人先在课堂练习纸上写一写,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
问:说说你的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
50+50+25+25 ②、50×2+25×2 ③、(50+25)×2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①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小结)哦,你是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的。一个图形各边长度之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②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问:为什么乘2?(长方形对边相等)
(小结)你是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来想的,相同两个数相加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③长方形周长=2×(长+宽)
师:这个想法很特别,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板贴:)
(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问:谁听懂了,再来说说他是怎么想的?(PPT出示动画)
(小结)瞧,正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们还可以把它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看作一组,(边说边做动作)两组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伸出手我们一起来用手指围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有根据周长概念的,长+宽+长+宽,有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两条长加两条宽,或是2个长+宽的和。但不管怎么算,都是求出了4条边的长度之和。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跟进练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问:你怎么算得这么快?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图形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特征出发,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小结)对啊,第③种方法最简便,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就可以用2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得。(板书:2×(长+宽))
(2)还有一题,请你们求周长。能求吗?(补充:52米)
(小结)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探究二:正方形周长
1、(过渡)师:为了能够让小朋友更好的游泳,游泳池进行了改建,一部分划为了浅水区。你们能求出浅水区的周长吗?自己动笔算一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迁移,自己探索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①25+25+25+25=100 ②(25+25)×2=100
③25×2+25×2=100 ④25×4=100
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更喜欢哪个?说说你的原因?
(②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④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小结)是啊,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我们可以用刚才得到的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又因为正方形四边相等,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边长乘4来表示正方形的周长。(板贴:正方形周长=边长×4)
跟进联系:
4dm
13cm
问:说说算式里的两个4分别表示什么?
问: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小结)看来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它的边长就行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发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找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你们猜猜今天这节课的课题会是什么?
(揭题,板贴: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
(2)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
问:这里的10厘米表示什么?
(3)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2、选择
(1)这幅画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小巧要给它做个画框,最少要用多长的边框? ( )
A 10 分米 B 20 分米 C 16 分米 D 20 厘米
(2)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的篱笆?
问:这道题问什么?就是求什么?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2+6
3、讨论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通过线段的平移,初步让学生感知面积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相等。)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0+50+25+25=150(米) 25+25+25+25=100(厘米)
50×2+25×2=150(米) 25×4=100(厘米)
(50+25)×2=150(米)
长
宽
周长
长方形
7米
3米
55米
25米
48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七、 整理与提高周长与面积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新授,练习,动脑筋,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六、 几何小实践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周长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