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 核 舟 记
【教学目标】
1.掌握“端、可、为、奇、诎、衡、而”等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微雕艺术。微雕是把书法、绘画、雕刻融为一体的微观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新课解读】
一、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两位同学为一组,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互相合作扫清字音障碍;
(2)尽量读准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2.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学生纠正试读过程中未能把握准确的词句。
3.学生自由诵读。
(1)学生根据听读,再次自由放声朗读。
(2)对照注释,调用已掌握的古文词句知识,也可以查阅工具书等,疏通文章大意,勾画出重点词句,并提出疑难字词句。
(3)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相互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
4.应掌握的重点句子如下: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文:船从头到尾长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译文: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译文: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清清楚楚。
(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5.全班解决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明确:奇巧。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层意,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3.辨明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再写它的背部。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舟尾。
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1.研读课文第3段
(1)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明确:三个主要人物(苏东坡、鲁直和佛印)的雕像。
(2)找出描述苏轼、鲁直和佛印动作神态的句子,反复朗读,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什么样的心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3)在这里,我们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交流明确:
东坡的外貌、鲁直的衣褶、历历可数的念珠等。
2.研读课文第4段
(1)船尾情况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呢?
交流明确:
主要运用了总分的结构,先总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2)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讨论明确: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3.作者花那么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这只雕刻精美的核舟有什么目的?
交流明确:
反映古代艺人技艺的奇巧灵怪。
四、拓展延伸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教师引导学生从下列角度展开讨论:
(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
(2)表达方式及语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记”的是“桃花源”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一“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是说明文。
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桃花源记》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渲染;《核舟记》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
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五、本课小结
《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篇幅虽短,却完美地展现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确实令人惊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靠的是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另一方面靠的是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附板书设计:
人物
动作神态
心 态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苏东坡指点江山于画图中,好朋友同舟共济
鲁
直
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奇景共赏,书画同读
佛
印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超尘脱世的神情,活画出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宛然弥勒在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语入题,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教学评价与反思,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