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七单元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
知识链接: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1、字词解释
“吴”和“楚”都指镇江一带地方。
平明: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冰心:像冰一样莹洁的心,这里表示不改志节,不为宦情所污。
2、诗词今译
连绵的寒雨在夜晚洒落吴地,
清晨送别辛渐时,心中感到像楚山一样孤独。
洛阳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的情况,
就说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那样明净无瑕。
3、诵读点拨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诗的头两句,作者不仅交代了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而且表达了诗人当时强烈的离愁别绪。为什么诗用“孤”字点明自己的心境?这不仅是写知已远行后自己的境况,同时也写出了自己一生的孤傲独行,心中的愤慨。后两句表白了自己品格行为的清白。用“冰心”比喻自己内心思想的高尚、纯洁。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诵读时把握“吴、孤、壶”等韵脚强化记忆。
小学语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知诗人,释题,整体诵读,品评朗读,品诗,悟情,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初读诗文,整体感知,再读诗文,理解大意,诗文品读,赏析感悟,了解背景,读懂心迹,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