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教案
展开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4.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应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应对磨难。
一、 新课导入
史铁生的生平介绍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有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用勇士来形容史铁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能够呈现史铁生面对的人生困境以及他的感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来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从而获得我们自己的感悟。
二、 朗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初读文章,疏通字词
1、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以及我朗读时的语气和节奏变化,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提出自己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和写错的字。
明确: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暴怒、侍弄、诀别:不易再见的离别、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分别在哪里?分别又是什么季节的花?
明确; 三次。第一次在第一段,第二次在第三段,第三次在第七段。春季(北归的雁以及,母亲笼统地说北海花开了,而且强调是“都”开了),秋季,秋季。
2、作者对每一次的“看花”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吗?分别是什么样的?
明确:不一样。第一次坚决拒绝。第二次勉强同意。第三次在妹妹的帮助下主动去看。
3、文中第一次提到看花时,作者的身体状态怎么样,有什么表现?母亲有什么表现?此时母亲的身体状态怎么样?
明确:双腿瘫痪。暴怒无常。患重病,肝疼睡不了觉。担忧、忧愁、痛苦、难过。
4、文中第二次提到看花时,作者有什么表现?母亲有什么表现?此时母亲的身体状态如何?
明确:勉强同意,不耐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央求,狂喜,敏感。病情更加严重。
5、文中第三次提到看花时,作者有什么表现?
明确:愿意主动去看花,愿意走出自己的不幸的自怜自虐的个人世界。作者在母亲的关怀和母亲去世的刺激下彻底觉醒,改变了生命态度,他振奋精神,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学会了如何去接受现实以及如何去享受当下的生活。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探讨,认识并熟悉了作者的生平,知道了他所处的境遇。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经历了这样的人生打击,作者的感悟是什么?
一、 本篇文章用平静的细节叙述,表达了作者及作者母亲的深沉、感人的情感,请同学们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并向大家讲述这句话让你觉得感动的原因。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明确;面对作者的暴怒无常,母亲害怕作者更加生气,不敢直接阻拦或劝解。,但是又担心儿子,所以只能小心地、“偷偷地”“躲出去”,在隐秘的地方默默地密切地关注儿子的动静,这充分体现出来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担心。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起,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扑”“抓”写出一向安静、克制的母亲在听到儿子说出轻生的话语后的大幅度举动,体现出母亲内心情感起伏之大,“我可活什么劲”是母亲最不愿听到儿子说出并付诸行动的话,她想要“抓”住的不仅是儿子的手,还有儿子的命。母亲忍得住的是自己的哭声,忍得住的是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忍得住的是照顾儿子的艰辛,而面对儿子轻生的念头,她却实在忍不住,“好好儿活”是母亲最大的心愿。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母亲“挡”在窗前,不希望儿子看到窗外树木凋零,害怕儿子沉浸于痛苦伤感之中,还害怕儿子再次心生轻生的念头,“憔悴”暗示了母亲的疾病和儿子的厌世轻生对母亲身心的折磨,心力憔悴的母亲害怕自己无法陪伴儿子很久,恳求儿子去看花,也是恳求儿子转变生命态度,振奋精神。母亲对儿子爱得深沉,简直有些绝望。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母亲在听到儿子的肯定回答后,喜出望外,狂喜到不能自已,这在普通母子之间仅仅是件小事,而母亲却狂喜到这种程度,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得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忽然不说”“比我敏感”“又悄悄地出去”都表现出母亲为自己的失言而后悔,对儿子感到歉疚的心理,体现出儿子在母亲心中地位之重,以及儿子轻生的念头对母亲的折磨之深,母亲无比迫切儿子能够重拾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
二、 思考积累拓展部分,品味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明确:“一直”是始终的意思,这个词体现出来作者对自己当时对母亲的顶撞,为自己对母亲的毫不关心感到悔恨与自责。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明确:“再也”表明母亲的去世是不可挽回的结果,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去世的痛心,对自己言行给母亲造成伤害的自责与后悔。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绝”完全的意思,“竟”竟然的意思,表达出作者内心无比悔恨自责的心理。
三、 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母亲第一次说“好好儿活”时已经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她希望儿子能够摆脱残疾给儿子带来的痛苦无望,希望儿子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命,放弃自杀的念头,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好好地过日子。她还希望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因为她还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还没有办法放心地离开,她还想继续陪着儿子,照顾儿子。
儿子说“好好儿活”,儿子在经历了暴躁绝望的经理过程,母亲去世的打击后,终于在秋季“泼泼洒洒”的菊花中,理解了母亲的话语,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感悟出了生命的意义:人即使处在生命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好好活下去,因为人活着不单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深爱你的和你爱的人。
四、 课文为什么要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明确: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主要发生在秋天,作者通过回忆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含义:“秋天”常常代表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也常常带来秋风的肃杀,草木摇落,生命凋零,这样的景象和作者的不幸状态是协调的。而在严酷的打击下,不只有凋零的落叶,还有正如母亲一般坚忍和伟大的“泼泼洒洒”的菊花。“秋天的怀念”暗示作者在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后,经历过暴躁绝望的经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秋天的怀念”既有对母亲的怀念,也有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课堂小结: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总是容易在失去后才后悔,也总是会说如果当初,可是现实生活中哪儿有那么多如果。你我皆是凡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希望各位同学珍爱自己,珍爱眼前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文体介绍——关于散文,跨越障碍,检查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及分析,教学对象及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