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18讲三角形的边与角(讲练版)
展开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
第18讲 三角形的边与角
【疑难点拨】
1.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的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即a+b>c,c+b>a,a+c>b三个不等式同时成立.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①当线段a,b,c满足最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的线段时就可构成三角形;②已知两条线段,可根据第三条线段大于这两边之差,小于这两边之和,来确定第三条线段的取值范围.
2. 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不是直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上.
3. 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也是线段,它是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是这个顶点的对边中点.
4.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是一条线段,角的顶点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对边上.
5.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也是应用最多的图形,因此画出它们高、中线、角平分线经常用到,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高的画法:类似于垂线的画法,用三角板过某一顶点向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垂线,交对边于一点,所得到的垂线段就是这条边上的高.
(2)中线的画法:取一边中点,连接这点和这边相对的顶点的线段,就是所求中线.
(3)角平分线的画法:类似于画角平分线,作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交对边于一点,这点和角的顶点之间的线段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
6. 三角形中线应用拓展:根据三角形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特征,先把原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然后再依次等分.
7. .等腰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最大的特点是两条边相等,所以反映在三边关系中,就是底与腰的关系:①只要两腰之和大于底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②在等腰三角形中,底的取值范围是大于0且小于两腰之和.
8.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易错点分析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它们都有长度,这与前面所学的垂线是直线、角平分线是射线容易混淆.
(2)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时易出错,如下图三种画法都是错误的.
三种情况错误的原因都是对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理解不透彻.图1中BE不垂直于边AC,错因是受锐角三角形的影响,误认为高的垂足必落在对边上;图2错在没有过点B画AC的垂线段;图3错在把三角形的高与AC边上的垂线混淆,把线段画成了射线.正确的作法是过点B向对边A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E.因为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所以垂足落在CA的延长线上,如下图所示:
(3)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出错,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构成三角形,才能进行其他运算,这是前提.特别是等腰三角形在没指明哪是底哪是腰时更易出错,一定要分类讨论,且必须考虑“不同情况下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三角形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是三角形中关于角度计算的基础,也是其他多边形求角度数问题必备的基础知识,目前它的应用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已知两角求第三角
这是内角和定理最简单、直接的应用,一般是直接或间接给出三个内角中的两角,求第三角,比较简单,直接用180°减去两角度数得出,往往与考查角的单位换算相联系.
(2)已知三角的比例关系求各角
这类题目一般给出三个角的比例关系,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求解,一般是设每一份为x度,用含未知数的式子分别表示出每一个角的度数,根据它们的和是180°列方程求解,然后再求出每一个角的度数.有时是通过求角的度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但熟练后从比例关系中可以直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3)已知三角之间相互关系求未知角
这类题目一般是已知各角之间的和、差、倍、分等的数量关系,通过等式变形,用一共同的角表示其他两角,然后根据内角和是180°列出等式,求出其中一角,然后再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求出另两角,有时也可以列方程(组)求角的度数.
1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综合运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定理都反映了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求角度数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平行线中也蕴含了大量的角之间的关系(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它们常常结合在一起,综合应用,通过角的等量转化,以求角的度数或证明角相等.
11.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比求角度问题多一步判断,但不同点是:判断形状不是求出所有角,而是根据所给三角形各内角关系,求某些关键的角,一般是最大角,然后进行判断.
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问题的一题多解
由于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的结论都能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邻补角定义推出,以及外角的多样性和求角度的方法多样性,因此这部分内容中的题目解法多样,很多题目解法都不唯一,例如:如图(1)是由平面上五个点A,B,C,D,E连接而成,求∠A+∠B+∠C+∠D+∠E的度数是多少?
由于每个角的度数都不知道,所以需要将五个角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解决,解决此问题有多种方法,①如图(2),连接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对顶角相等,可将∠A+∠B+∠C+∠D+∠E转化到△ABC中求解;②如图(3),延长BD,交AC于F,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将∠A+∠B+∠C+∠D+∠E转化到△COF中求解;③如图(4),也可以延长CE交AB于G,运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将∠A+∠B+∠C+∠D+∠E转化到△BOG中求解;④向两方延长DE也能构造出三角形求解.
13. 正多边形外角的特征 因为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各个内角都相等,同顶点的内角与外角互为邻补角,所以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的各个外角也相等.
14. 多边形的外角和拓展理解:
①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恒值,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多边形所有外角的和不是一回事,多边形的外角和是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的和.
15.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应用
多边形内角和只与边数有关,因此当一个多边形的边数确定时,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一定的,所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就有两个作用:
(1)已知多边形边数(顶点数、内角个数)就可以求出多边形内角和度数,方法是直接将边数n代入公式(n-2)×180°求出.
(2)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多边形边数,只要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列出以n为未知数的方程,解方程,求出n即可得到边数.
16. 多边形外角、外角和公式的应用
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它是一个恒值,不论多边形是几边形,它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所以对于普通多边形,根据多边形外角和无法判断多边形的边数,因此多边形外角很少单独考查,它一般应用于正多边形中或各角都相等时的情况,因为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所以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也都相等,因此只要知道正多边形中任一个外角的度数就能求出边数,或知道外角的个数也能求出每一个外角的度数,进而能求出内角度数和内角和的度数.
同顶点的外角和内角互为邻补角,所以多边形外角和内角又是相互联系的,知道内角能求外角,知道外角也能求内角,它们之间能相互转换.
17. 边数、顶点数、内角和、对角线条数之间关系的综合应用
在多边形问题中,当多边形的边数n一定时,不论多边形形状如何,多边形的内角和也是一定的,是(n-2)×180°,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也是一定的,是,并且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的条数也是一定的,是(n-3)条,所以在多边形问题中,在这些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量,就可以求出所有的量.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 (2018·湖南省常德·3分)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1 B.2 C.8 D.11
2. (2018·吉林长春·3分)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若∠A=54°,∠B=48°,则∠CDE的大小为( )
A.44° B.40° C.39° D.38°
3. (2018·云南省昆明·4分)在△AOC中,OB交AC于点D,量角器的摆放如图所示,则∠CDO的度数为( )
A.90° B.95° C.100° D.120°
4.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
A.45° B.60° C.75° D.85°
5. (2018·山东泰安·3分)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2=44°,则∠1的大小为( )
A.14° B.16° C.90°﹣α D.α﹣44°
二、填空题:
6. 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 .
7.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有 条对角线.
8. (2018·辽宁省抚顺市)(3.00分)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 .
三、解答与计算题:
9. 如图,在△BCD中,BC=4,BD=5,
(1)求CD的取值范围;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10. 如图,在△ABC中,∠ABC=40°,∠ACB=80°,AD是BC边上的高,AE平分∠BAC.
(1)求∠BAE的度数;
(2)求∠DAE的度数.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1. (2018·台湾·分)如图,I点为△ABC的内心,D点在BC上,且ID⊥BC,若∠B=44°,∠C=56°,则∠AID的度数为何?( )
A.174 B.176 C.178 D.180
12. 如图为二环四边形,它的内角和∠A+∠B+∠C+∠D+∠A1+∠B1+∠C1+∠D1度数为( )
A.360° B.540°o C.720°o D.900°o
13. (2018·浙江省台州·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边长是定值,点O是它的外心,过点O任意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BC于点D,E.将△BDE沿直线DE折叠,得到△B′DE,若B′D,B′E分别交AC于点F,G,连接OF,O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DF≌△CGE
B.△B′FG的周长是一个定值
C.四边形FOEC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D.四边形OGB'F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二、填空题:
14. 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若∠BOC=110°,则∠A= .
15.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其中∠BAC= 度.
三、解答与计算题:
16.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4,b=6,设三角形的周长是x.
(1)直接写出c及x的取值范围;
(2)若x是小于18的偶数
①求c的长;
②判断△ABC的形状.
17. 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
18. (1)如图1,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试探索∠1+∠2与∠A的关系.(不必证明).
(2)如图2,BI平分∠ABC,CI平分∠ACB,把△ABC折叠,使点A与点I重合,若∠1+∠2=130°,求∠BIC的度数;
(3)如图3,在锐角△ABC中,BF⊥AC于点F,CG⊥AB于点G,BF、CG交于点H,把△ABC折叠使点A和点H重合,试探索∠BHC与∠1+∠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篇】
19. 如图1,△ABC中,D,E,F三点分别在AB,AC,BC三边上,过点D的直线与线段EF的交点为点H,∠1+∠2=180°,∠3=∠C.
(1)求证:DE∥BC;
(2)在以上条件下,若△ABC及D,E两点的位置不变,点F在边BC上运动使得∠DEF的大小发生变化,保证点H存在且不与点F重合,记∠C=α,探究:要使∠1=∠BFH成立,∠DEF应满足何条件(可以是便于画出准确位置的条件).直接写出你探究得到的结果,并根据它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1)证明:
(2)要使∠1=∠BFH成立,∠DEF应满足 .
20.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且各内角也都相等,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正多边形,如图,就是一组正多边形,观察每个正多边形中∠α的变化情况,解答下列问题.
(1)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正多边形的边数
3
4
5
6
……
18
∠α的度数
……
(2)根据规律,是否存在一个正n边形,使其中的∠α=20°?若存在,直接写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根据规律,是否存在一个正n边形,使其中的∠α=21°?若存在,直接写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18讲 三角形的边与角
【疑难点拨】
1.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的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即a+b>c,c+b>a,a+c>b三个不等式同时成立.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①当线段a,b,c满足最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的线段时就可构成三角形;②已知两条线段,可根据第三条线段大于这两边之差,小于这两边之和,来确定第三条线段的取值范围.
2. 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不是直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上.
3. 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也是线段,它是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是这个顶点的对边中点.
4.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是一条线段,角的顶点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对边上.
5.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也是应用最多的图形,因此画出它们高、中线、角平分线经常用到,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高的画法:类似于垂线的画法,用三角板过某一顶点向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垂线,交对边于一点,所得到的垂线段就是这条边上的高.
(2)中线的画法:取一边中点,连接这点和这边相对的顶点的线段,就是所求中线.
(3)角平分线的画法:类似于画角平分线,作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交对边于一点,这点和角的顶点之间的线段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
6. 三角形中线应用拓展:根据三角形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特征,先把原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然后再依次等分.
7. .等腰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最大的特点是两条边相等,所以反映在三边关系中,就是底与腰的关系:①只要两腰之和大于底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②在等腰三角形中,底的取值范围是大于0且小于两腰之和.
8.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易错点分析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它们都有长度,这与前面所学的垂线是直线、角平分线是射线容易混淆.
(2)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时易出错,如下图三种画法都是错误的.
三种情况错误的原因都是对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理解不透彻.图1中BE不垂直于边AC,错因是受锐角三角形的影响,误认为高的垂足必落在对边上;图2错在没有过点B画AC的垂线段;图3错在把三角形的高与AC边上的垂线混淆,把线段画成了射线.正确的作法是过点B向对边A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E.因为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所以垂足落在CA的延长线上,如下图所示:
(3)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出错,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构成三角形,才能进行其他运算,这是前提.特别是等腰三角形在没指明哪是底哪是腰时更易出错,一定要分类讨论,且必须考虑“不同情况下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三角形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是三角形中关于角度计算的基础,也是其他多边形求角度数问题必备的基础知识,目前它的应用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已知两角求第三角
这是内角和定理最简单、直接的应用,一般是直接或间接给出三个内角中的两角,求第三角,比较简单,直接用180°减去两角度数得出,往往与考查角的单位换算相联系.
(2)已知三角的比例关系求各角
这类题目一般给出三个角的比例关系,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求解,一般是设每一份为x度,用含未知数的式子分别表示出每一个角的度数,根据它们的和是180°列方程求解,然后再求出每一个角的度数.有时是通过求角的度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但熟练后从比例关系中可以直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3)已知三角之间相互关系求未知角
这类题目一般是已知各角之间的和、差、倍、分等的数量关系,通过等式变形,用一共同的角表示其他两角,然后根据内角和是180°列出等式,求出其中一角,然后再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求出另两角,有时也可以列方程(组)求角的度数.
1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综合运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定理都反映了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求角度数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平行线中也蕴含了大量的角之间的关系(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它们常常结合在一起,综合应用,通过角的等量转化,以求角的度数或证明角相等.
11.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比求角度问题多一步判断,但不同点是:判断形状不是求出所有角,而是根据所给三角形各内角关系,求某些关键的角,一般是最大角,然后进行判断.
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问题的一题多解
由于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的结论都能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邻补角定义推出,以及外角的多样性和求角度的方法多样性,因此这部分内容中的题目解法多样,很多题目解法都不唯一,例如:如图(1)是由平面上五个点A,B,C,D,E连接而成,求∠A+∠B+∠C+∠D+∠E的度数是多少?
由于每个角的度数都不知道,所以需要将五个角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解决,解决此问题有多种方法,①如图(2),连接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对顶角相等,可将∠A+∠B+∠C+∠D+∠E转化到△ABC中求解;②如图(3),延长BD,交AC于F,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将∠A+∠B+∠C+∠D+∠E转化到△COF中求解;③如图(4),也可以延长CE交AB于G,运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将∠A+∠B+∠C+∠D+∠E转化到△BOG中求解;④向两方延长DE也能构造出三角形求解.
13. 正多边形外角的特征 因为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各个内角都相等,同顶点的内角与外角互为邻补角,所以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的各个外角也相等.
14. 多边形的外角和拓展理解:
①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恒值,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多边形所有外角的和不是一回事,多边形的外角和是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的和.
15.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应用
多边形内角和只与边数有关,因此当一个多边形的边数确定时,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一定的,所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就有两个作用:
(1)已知多边形边数(顶点数、内角个数)就可以求出多边形内角和度数,方法是直接将边数n代入公式(n-2)×180°求出.
(2)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多边形边数,只要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列出以n为未知数的方程,解方程,求出n即可得到边数.
16. 多边形外角、外角和公式的应用
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它是一个恒值,不论多边形是几边形,它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所以对于普通多边形,根据多边形外角和无法判断多边形的边数,因此多边形外角很少单独考查,它一般应用于正多边形中或各角都相等时的情况,因为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所以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也都相等,因此只要知道正多边形中任一个外角的度数就能求出边数,或知道外角的个数也能求出每一个外角的度数,进而能求出内角度数和内角和的度数.
同顶点的外角和内角互为邻补角,所以多边形外角和内角又是相互联系的,知道内角能求外角,知道外角也能求内角,它们之间能相互转换.
17. 边数、顶点数、内角和、对角线条数之间关系的综合应用
在多边形问题中,当多边形的边数n一定时,不论多边形形状如何,多边形的内角和也是一定的,是(n-2)×180°,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也是一定的,是,并且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的条数也是一定的,是(n-3)条,所以在多边形问题中,在这些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量,就可以求出所有的量.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 (2018·湖南省常德·3分)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1 B.2 C.8 D.11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3<x<7+3,再解即可.
【解答】解:设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由题意得:7﹣3<x<7+3,
4<x<10,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2. (2018·吉林长春·3分)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若∠A=54°,∠B=48°,则∠CDE的大小为( )
A.44° B.40° C.39° D.38°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ACB,利用角平分线得出∠DCB,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A=54°,∠B=48°,
∴∠ACB=180°﹣54°﹣48°=78°,
∵CD平分∠ACB交AB于点D,
∴∠DCB=78°=39°,
∵DE∥BC,
∴∠CDE=∠DCB=39°,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3. (2018·云南省昆明·4分)在△AOC中,OB交AC于点D,量角器的摆放如图所示,则∠CDO的度数为( )
A.90° B.95° C.100° D.120°
【分析】依据CO=AO,∠AOC=130°,即可得到∠CAO=25°,再根据∠AOB=70°,即可得出∠CDO=∠CAO+∠AOB=25°+70°=95°.
【解答】解:∵CO=AO,∠AOC=130°,
∴∠CAO=25°,
又∵∠AOB=70°,
∴∠CDO=∠CAO+∠AOB=25°+70°=95°,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4.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
A.45° B.60° C.75° D.85°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CGF=∠DGB=45°,再利用∠α=∠D+∠DGB可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
∵∠ACD=90°、∠F=45°,
∴∠CGF=∠DGB=45°,
则∠α=∠D+∠DGB=30°+45°=75°,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5. (2018·山东泰安·3分)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2=44°,则∠1的大小为( )
A.14° B.16° C.90°﹣α D.α﹣44°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1=44°﹣30°=14°.
【解答】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
∴∠2=∠3=44°,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
∴∠1=44°﹣30°=14°,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填空题:
6. 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 15,20,25 .
【考点】三角形;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先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4x,5x,再由其周长为60cm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解:∵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比为3:4:5,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4x,5x.
∵其周长为60cm,
∴3x+4x+5x=60,解得x=5,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25,
故答案为:15,20,25
【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问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
7.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有 6 条对角线.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
【分析】首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多边形的边数,再计算出对角线的条数.
【解答】解:设此多边形的边数为x,由题意得:
(x﹣2)×180=1260,
解得;x=9,
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所画的对角线条数:9﹣3=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关键是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8. (2018·辽宁省抚顺市)(3.00分)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 40° .
【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6+∠7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1+∠2+∠6=180°,∠3+∠4+∠7=180°,
∵∠1+∠2+∠3+∠4=220°,
∴∠1+∠2+∠6+∠3+∠4+∠7=360°,
∴∠6+∠7=140°,
∴∠5=180°﹣(∠6+∠7)=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与计算题:
9. 如图,在△BCD中,BC=4,BD=5,
(1)求CD的取值范围;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1)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DC的取值范围即可;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
【解答】解:(1)∵在△BCD中,BC=4,BD=5,
∴1<DC<9;
(2)∵AE∥BD,∠BDE=125°,
∴∠AEC=55°,
又∵∠A=55°,
∴∠C=7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C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10. 如图,在△ABC中,∠ABC=40°,∠ACB=80°,AD是BC边上的高,AE平分∠BAC.
(1)求∠BAE的度数;
(2)求∠DAE的度数.
【分析】(1)由∠ABC、∠ACB的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BAE的度数;
(2)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出∠AEB的度数,结合∠ADE=90°即可求出∠DAE的度数.
【解答】解:(1)∵∠ABC=40°,∠ACB=80°,
∴∠BAC=180°﹣∠ABC﹣∠ACB=60°.
∵AE平分∠BAC,
∴∠BAE=∠BAC=30°.
(2)∵∠CAE=∠BAE=30°,∠ACB=80°,
∴∠AEB=∠CAE+∠ACB=110°,
∵AD是BC边上的高,
∴∠ADE=90°,
∴∠DAE=∠AEB﹣∠ADE=2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的度数;(2)牢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1. (2018·台湾·分)如图,I点为△ABC的内心,D点在BC上,且ID⊥BC,若∠B=44°,∠C=56°,则∠AID的度数为何?( )
A.174 B.176 C.178 D.180
【分析】连接CI,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的度数,由I点为△ABC的内心,可得出∠CAI、∠ACI、∠DCI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AIC、∠CID的度数,再由∠AID=∠AIC+∠CID即可求出∠AID的度数.
【解答】解:连接CI,如图所示.
在△ABC中,∠B=44°,∠ACB=56°,
∴∠BAC=180°﹣∠B﹣∠ACB=80°.
∵I点为△ABC的内心,
∴∠CAI=∠BAC=40°,∠ACI=∠DCI=∠ACB=28°,
∴∠AIC=180°﹣∠CAI﹣∠ACI=112°,
又ID⊥BC,
∴∠CID=90°﹣∠DCI=62°,
∴∠AID=∠AIC+∠CID=112°+62°=17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三角形内心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IC、∠CID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12. 如图为二环四边形,它的内角和∠A+∠B+∠C+∠D+∠A1+∠B1+∠C1+∠D1度数为( )
A.360° B.540°o C.720°o D.900°o
【分析】AA1之间添加两条边,可得B1+∠C1+∠D1=∠EAD+∠AEA1+∠EA1B1,再根据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
AA1之间添加两条边,可得B1+∠C1+∠D1=∠EAD+∠AEA1+∠EA1B1
则∠A+∠B+∠C+∠D+∠A1+∠B1+∠C1+∠D1=∠EAB+∠B+∠C+∠D+∠DA1E+∠E=720°;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
13. (2018·浙江省台州·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边长是定值,点O是它的外心,过点O任意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BC于点D,E.将△BDE沿直线DE折叠,得到△B′DE,若B′D,B′E分别交AC于点F,G,连接OF,O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DF≌△CGE
B.△B′FG的周长是一个定值
C.四边形FOEC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D.四边形OGB'F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分析】A.根据等边三角形ABC的外心的性质可知:AO平分∠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得:FO平分∠DFG,由外角的性质可证明∠DOF=60°,同理可得∠EOG=60°,∠FOG=60°=∠DOF=∠EOG,可证明△DOF≌△GOF≌△GOE,△OAD≌△OCG,△OAF≌△OCE,可得AD=CG,AF=CE,从而得△ADF≌△CGE;
B.根据△DOF≌△GOF≌△GOE,得DF=GF=GE,所以△ADF≌△B'GF≌△CGE,可得结论;
C.根据S四边形FOEC=S△OCF+S△OCE,依次换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得结论为:S△AOC=(定值),可作判断;
D.方法同C,将S四边形OGB'F=S△OAC﹣S△OFG,根据S△OFG=•FG•OH,FG变化,故△OFG的面积变化,从而四边形OGB'F的面积也变化,可作判断.
【解答】解:A.连接OA.OC,
∵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心,
∴AO平分∠BAC,
∴点O到AB.AC的距离相等,
由折叠得:DO平分∠BDB',
∴点O到AB.DB'的距离相等,
∴点O到DB'、AC的距离相等,
∴FO平分∠DFG,
∠DFO=∠OFG=(∠FAD+∠ADF),
由折叠得:∠BDE=∠ODF=(∠DAF+∠AFD),
∴∠OFD+∠ODF=(∠FAD+∠ADF+∠DAF+∠AFD)=120°,
∴∠DOF=60°,
同理可得∠EOG=60°,
∴∠FOG=60°=∠DOF=∠EOG,
∴△DOF≌△GOF≌△GOE,
∴OD=OG,OE=OF,
∠OGF=∠ODF=∠ODB,∠OFG=∠OEG=∠OEB,
∴△OAD≌△OCG,△OAF≌△OCE,
∴AD=CG,AF=CE,
∴△ADF≌△CGE,
故选项A正确;
B.∵△DOF≌△GOF≌△GOE,
∴DF=GF=GE,
∴△ADF≌△B'GF≌△CGE,
∴B'G=AD,
∴△B'FG的周长=FG+B'F+B'G=FG+AF+CG=AC(定值),
故选项B正确;
C.S四边形FOEC=S△OCF+S△OCE=S△OCF+S△OAF=S△AOC=(定值),
故选项C正确;
D.S四边形OGB'F=S△OFG+S△B'GF=S△OFD+△ADF=S四边形OFAD=S△OAD+S△OAF=S△OCG+S△OAF=S△OAC﹣S△OFG,
过O作OH⊥AC于H,
∴S△OFG=•FG•OH,
由于OH是定值,FG变化,故△OFG的面积变化,从而四边形OGB'F的面积也变化,
故选项D不一定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和四边形面积及周长的确定以及折叠的性质,有难度,本题全等的三角形比较多,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并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还要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逆定理的运用,证明FO平分∠DFG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4. 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若∠BOC=110°,则∠A= .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OBC=∠ABC,∠OCB=∠ACB,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OC+∠OBC+∠OCB=180°,则∠BOC=180°﹣(∠ABC+∠ACB),由于∠ABC+∠ACB=180°﹣∠A,所以∠BOC=90°+∠A,然后把∠BOC=110°代入计算可得到∠A的度数.
【解答】解:∵BO、CO分别平分∠ABC、∠ACB,
∴∠OBC=∠ABC,∠OCB=∠ACB,
而∠BOC+∠OBC+∠OCB=180°,
∴∠BOC=180°﹣(∠OBC+∠OCB)=180°﹣(∠ABC+∠ACB),
∵∠A+∠ABC+∠ACB=180°,
∴∠ABC+∠ACB=180°﹣∠A,
∴∠BOC=180°﹣(180°﹣∠A)=90°+∠A,
而∠BOC=110°,
∴90°+∠A=110°
∴∠A=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5.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其中∠BAC= 度.
【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ABC==108°,△ABC是等腰三角形,
∴∠BAC=∠BCA=36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n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2).
三、解答与计算题:
16.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4,b=6,设三角形的周长是x.
(1)直接写出c及x的取值范围;
(2)若x是小于18的偶数
①求c的长;
②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1)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而得出c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2)①根据偶数的定义,以及x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
【解答】解:(1)因为a=4,b=6,
所以2<c<10.
故周长x的范围为12<x<20.
(2)①因为周长为小于18的偶数,
所以x=16或x=14.
当x为16时,c=6;
当x为14时,c=4.
②当c=6时,b=c,△ABC为等腰三角形;
当c=4时,a=c,△ABC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ABC是等腰三角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c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17. 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求∠A=60°.又因为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所以∠ABE=30°.同理,∠ACF=30度,又因为∠BHC是△CEH的一个外角,所以∠BHC=120°.
【解答】解:∵∠ABC=66°,∠ACB=54°,
∴∠A=180°﹣∠ABC﹣∠ACB=180°﹣66°﹣54°=60°.
又∵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
∴∠ABE=180°﹣∠BAC﹣∠AEB=180°﹣90°﹣60°=30°.
同理,∠ACF=30°,
∴∠BHC=∠BEC+∠ACF=90°+30°=1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角来解决.
18. (1)如图1,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试探索∠1+∠2与∠A的关系.(不必证明).
(2)如图2,BI平分∠ABC,CI平分∠ACB,把△ABC折叠,使点A与点I重合,若∠1+∠2=130°,求∠BIC的度数;
(3)如图3,在锐角△ABC中,BF⊥AC于点F,CG⊥AB于点G,BF、CG交于点H,把△ABC折叠使点A和点H重合,试探索∠BHC与∠1+∠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角的定义求出即可;
(2)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IBC+∠ICB=90°﹣∠A,得出∠BIC的度数即可;
(3)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垂线的性质得出,∠AFH+∠AGH=90°+90°=180°,进而求出∠A=(∠1+∠2),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1+∠2=2∠A;
(2)由(1)∠1+∠2=2∠A,得2∠A=130°,∴∠A=65°
∵IB平分∠ABC,IC平分∠ACB,
∴∠IBC+∠ICB=(∠ABC+∠ACB)
=(180°﹣∠A)=90°﹣∠A,
∴∠BIC=180°﹣(∠IBC+∠ICB),
=180°﹣(90°﹣∠A)=90°+×65°=122.5°;
(3)∵BF⊥AC,CG⊥AB,∴∠AFH+∠AGH=90°+90°=180°,
∠FHG+∠A=180°,∴∠BHC=∠FHG=180°﹣∠A,由(1)知∠1+∠2=2∠A,
∴∠A=(∠1+∠2),
∴∠BHC=180°﹣(∠1+∠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着变换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的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探究篇】
19. 如图1,△ABC中,D,E,F三点分别在AB,AC,BC三边上,过点D的直线与线段EF的交点为点H,∠1+∠2=180°,∠3=∠C.
(1)求证:DE∥BC;
(2)在以上条件下,若△ABC及D,E两点的位置不变,点F在边BC上运动使得∠DEF的大小发生变化,保证点H存在且不与点F重合,记∠C=α,探究:要使∠1=∠BFH成立,∠DEF应满足何条件(可以是便于画出准确位置的条件).直接写出你探究得到的结果,并根据它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1)证明:
(2)要使∠1=∠BFH成立,∠DEF应满足 ∠DEF=90°﹣(或点F运动到∠DEC的角平分线与边BC的交点位置) .
【解答】解:(1)证明:如图1,∵∠1是△DEH的外角,
∴∠1=∠3+∠4.
又∵∠1+∠2=180°,
∴∠3+∠4+∠2=180°,
∵∠3=∠C,
∴∠C+∠4+∠2=180°,即∠DEC+∠C=180°,
∴DE∥BC;
(2)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图2,∵∠1是△DEH的外角,
∴∠1=∠3+∠DEF,①
∵∠BFE是△CEF的外角,
∴∠BFE=∠2+∠C,
当∠1=∠BFH时,∠1=∠2+∠C,②
由①②得,∠3+∠DEF=∠2+∠C,
∵∠3=∠C,
∴∠DEF=∠2,即EF平分∠DEC
∴点F运动到∠DEC的角平分线与边BC的交点位置时,∠1=∠BFH成立.
情况二:如图2,∵∠1是△DEH的外角,∠C=α=∠3,
∴∠1=∠3+∠DEF=α+∠DEF,①
∵∠BFE是△CEF的外角,
∴∠2=∠BFE﹣∠C,
当∠1=∠BFH时,∠2=∠1﹣∠C=(∠3+∠DEF)﹣∠C,
∵∠C=α=∠3,
∴∠2=α+∠DEF﹣α=∠DEF,②
将①、②代入∠1+∠2=180°,可得:α+∠DEF+∠DEF=180°,
∴∠DEF=90°﹣,
∴当∠DEF=90°﹣时,∠1=∠BFH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DEF=90°﹣(或点F运动到∠DEC的角平分线与边BC的交点位置)时,∠1=∠BFH成立.
20.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且各内角也都相等,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正多边形,如图,就是一组正多边形,观察每个正多边形中∠α的变化情况,解答下列问题.
(1)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正多边形的边数
3
4
5
6
……
18
∠α的度数
……
(2)根据规律,是否存在一个正n边形,使其中的∠α=20°?若存在,直接写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根据规律,是否存在一个正n边形,使其中的∠α=21°?若存在,直接写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2)根据表中的结果得出规律,根据规律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3)根据表中的结果得出规律,根据规律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答】解:(1)填表如下:
正多边形的边数
3
4
5
6
……
18
∠α的度数
60°
45°
36°
30°
……
10°
故答案为:60°,45°,36°,30°,10°;
(2)存在一个正n边形,使其中的∠α=20°,
理由是:根据题意得:=20°,
解得:n=9,
即当多边形是正九边形,能使其中的∠α=20°;
(3)不存在,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正 n 边形使得∠α=21°,得 ,
解得:,又 n 是正整数,
所以不存在正 n 边形使得∠α=21°.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求出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8讲 尺规作图(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8讲 尺规作图(讲练版),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0讲动态问题(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0讲动态问题(讲练版),共4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24讲菱形(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24讲菱形(讲练版),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