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8下物理 6.2学生实验 探究 凸透镜成像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914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设计
展开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2)凸透镜成像规律。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因而宜采用实验、讨论、探索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光具座(或刻度尺)、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根据凸透镜能利用光的折射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它们各自成的像有何不同?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两倍焦距。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像是指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用光屏承接;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用光屏收到。
2.探究互动
互动1
实验中如何使光屏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明确: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要调整在同一高度,另外蜡烛必须放在一倍焦距之外。
互动2
将蜡烛由远处逐渐移向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何变化?像距怎样变化?
明确: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组之间交流自己实验的探究过程。
互动3
区别实像与虚像。
明确: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虚像看得见但光屏承接不到。
3.达标反馈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应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中央.
(2)下列哪种像不可能得到(D)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3)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他把蜡烛放在离焦点5 cm处,则所成的像一定是(C)
A.正立的 B.倒立的 C.放大的 D.缩小的
(4)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其能得到放大实像的是(D)
A.放大镜 B.潜望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与原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适用实验,讨论式探究方法。
(三)布置作业
补充完整课本P9“分析与结论”中的结论。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透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透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明确学习目标,新知学习,课堂小结,知识反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册一、透镜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一、透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