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语言及独特的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一、新课导入
自然山水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画家们从自然中提炼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墨韵营造画境。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二、新授课程
1. 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
分析探讨:
《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
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锋。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
思考分析:
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
欣赏感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
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2. 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山水》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中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
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
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3. 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
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经典魅力(综合·探索)第5课 园林·探幽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经典魅力(综合·探索)第5课 园林·探幽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趣,导入新课,深入欣赏,交流讨论,尝试制作,体验探究,互动展示,分享成果,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共4页。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