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1页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2页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3页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4页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5页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6页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7页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科学探究(二轮复习)教法分析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试说明相关内容,科学探究,糖尿病,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读图与科学表达,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结果还是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考点1:1-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2.作出合理的假设(对结果的预期);1-3.对实验目的的表述
    考点2:2-1.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2-2.识别变量;2-3.设计对照实验;2-4.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考点3:分析实验数据,作出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
    考点1-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4)杀虫剂的使用,污染了水域,使得蝌蚪妈妈的生存遇到威胁。某农田施用农药后,近三年青蛙相对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数据表明,近三年来该农田中青蛙的数量________。除了杀虫剂杀死害虫导致青蛙缺乏食物这个原因以外,请提出一个探究青蛙数量下降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
    问题应为具体、明确,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优于“为什么”的问题。探究某一因素对青蛙数量下降的影响。
    (2018.6海淀区二模19)向日葵,因其常常“追随”太阳,又名朝阳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4)有趣的是,向日葵开花后,花盘一直朝向东方,不再“追随”太阳。研究者就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的影响再次开展实验,将开花期的向日葵分成两组,一组花盘一直朝东,另一组花盘一直朝西。观察不同朝向向日葵的花盘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结果如图2。这一研究过程是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开展的。
    (3)为研究“追随”太阳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向日葵分为两组,甲组正常生长,乙组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向日葵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乙组。
    考点1-2:实验目的的表述
    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
    实验目的的表述一般:动词(探究/验证), 自变量,实验对象, 因变量,有无影响。
    假设是对问题尝试性地回答,是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判断。通常的形式: 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促进/抑制) 自变量对因变量无影响
    实验预期的表述方式为: 若……(实验结果),则说明……(实验结论)
    考点1-3:作出假设,实验预期
    某小组同学发现鼠妇更愿意生活在湿润的地方,于是他们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遮光盒中一半撒上干土,另一半撒上等体积的湿土;②将20只鼠妇放入遮光盒中;③静置2分钟后,在保证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每隔1分钟观察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研究问题,你可以做出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本实验中的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2)实验操作中使用20只鼠妇而不是2只鼠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龟纹瓢虫是怎样找到蚜虫的呢?研究者们进行上述实验的假设是( )A.龟纹瓢虫复眼能产生视觉,可看到蚜虫B.龟纹瓢虫的触角可感知气味,可嗅到蚜虫气味C.植物向龟纹瓢虫发出嗅觉信号或视觉信号
    【例】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明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考点1:1-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2.对实验目的的表述1-3.作出合理的假设(对结果的预期);
    考点2:2-1.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2-2.设计对照实验;2-3.选择合适的因变量检测指标2-4.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2)对实验对象的预处理 --实验对象的起始环境应为“空白”
    2-1: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
    2-1: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多年生草本,叶片质地柔软,易进行脱色处理
    多年水生草本,光合效率和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多年生沉水植物,光合效率较高
    单细胞藻类,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光合效率高
    水生多细胞藻类,叶绿体呈螺旋带状
    甲壳纲,身体透明,一般体长不足5mm心脏呈白色,位于背部中央偏上部位。水蚤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包括一次收缩和一次舒张两个动作。水蚤的心率范围很广,每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从100至350次不等。
    (2)对实验对象的预处理 --实验对象的起始环境应为“空白”
    为避免实验生物本身原有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有时候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一定的处理,如探究光是否为光合作用必要条件时,因为实验是通过观察淀粉生成情况,判断是否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需要对实验植物进行“暗(饥饿)处理”,去除叶片中已有淀粉对结果的影响。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因为改变环境可能对实验动物造成影响,因此实验前要静止一段时间(2分钟)等。
    (2019丰台区一模19题)桑树为雌雄异株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为研究根系分泌物对雌雄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水培桑树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2)研究人员对水培桑树进行了处理,处理和结果如下图所示。①本实验利用水培桑树而非土壤种植桑树,其目的是为了排除 。
    土壤中其他物质等无关因素的干扰
    (2017海淀初三期中34题)为研究高浓度无机盐对彩叶草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①选取生长一致的彩叶草,随机分成5组,培养在装有等量干净细砂的培养盆中。②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等量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NaCl,一种无机盐)。③继续培养25天后,观察彩叶草长势(图1)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图2)。请回答相关问题:(1)将彩叶草培养于干净细砂中,主要目的是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耗尽或运走植物叶片中原有有机物/淀粉
    常考题: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之前,先暗处理叶片一昼夜目的是: 。
    实验对象的起始环境应为“空白”
    (5)从行为的获得途径考虑,龟纹瓢虫定向搜索行为是很复杂的:甲组龟纹瓢虫没有捕食经验,却可以通过嗅觉信号识别受害棉花,这是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而视觉信号的测试结果则说明这种行为也有_______的成分。(6)在实验前12小时,对所有瓢虫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秋•海淀区期末)龟纹瓢虫定向搜索行为研究
    让龟纹瓢虫对刺激信号更敏感,从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019.1海淀初三期末)34.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人体内血糖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是各组织器官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1、2、3组实验中使用的小鼠除数量、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等保持一致以外,还必须是______小鼠。根据实验结果,移植人工胰岛细胞对小鼠糖尿病______(选填“有”、“无”)一定的疗效,与移植胰岛B细胞的效果相似。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但是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研究人员通过细胞改造,制造出了人工胰岛细胞,并将人工胰岛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内,一段时间后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如图。
    (2019.5海淀初三一模)19.布氏田鼠有聚群行为。为研究布氏田鼠聚群行为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布氏田鼠从食物中获取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作用,将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对抵御寒冷、维持________的体温有重要的作用。(2)将布氏田鼠平均分成四组,在常温和低温下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和摄食量,三周后,四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摄食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比较____________组可知,在低温条件下,小鼠需要增加摄食量以抵御寒冷。②与1组小鼠相比,2组小鼠_______________,可见聚群小鼠不需要大量增加进食即可抵御寒冷。(3)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可影响肠道中某种脂肪酸(食物消化产物)的含量,该脂肪酸含量越高,能量需求越低,即对食物的摄入量会减少。为研究聚群行为是否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最初用抗生素处理小鼠肠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②若实验结果检测到第2组小鼠肠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聚群行为小鼠的摄食量改变可能是由肠道菌群引起的。
    排除肠道原有菌群对实验的干扰
    (2019.11海淀初三期中)青稞起源于西藏,耐贫瘠和高寒,是高海拔地区的标志性作物。为研究影响青稞种子萌发的因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1)右图为不同温度下青稞种子的发芽率,该结果能够为青稞耐寒提供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2)生产上发现,青稞种子常常难以萌发。研究人员从种子内分离出细菌、真菌,由此推测,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细菌、真菌从青稞种子获得营养时,破坏了_______的完整性甚至导致其死亡。(3)二氧化氯是生产上常用的去除寄生菌的消毒剂,但人们在使用二氧化氯溶液浸种消毒后,往往导致种子不能萌发。为确定适宜浸种的二氧化氯溶液浓度,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处理。
    a.用试剂A对种子消毒后,均分为四组。b.将种子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并漂洗。 c.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种子萌发,计算种子发芽率,结果如图。
    ①给予的环境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②使用试剂A消毒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③设置浓度为0mg/L溶液浸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④由结果可知,生产上应使用_____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浸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018.5海淀一模)黑麦草是草原动物的优良饲料,真菌A、真菌B都能侵染到黑麦草体内。研究者对这两种真菌之间、真菌与黑麦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注:“+”表示接种,“-”表示未接种
    ①本实验中,实验组滤除培养液中的真菌A,避免了真菌A对__________孢子萌发的直接影响。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真菌B的孢子萌发率降低,长出的菌丝长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据此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____组。②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真菌A__________真菌B的生长。(3)为进一步研究真菌A如何影响真菌B的生长,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考查实验材料的处理,一般有:(1)实验动物疾病模型,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动物模型(2)实验对象应处于“空白”状态 如光合作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以消耗已有淀粉 去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研究动物行为时,对实验动物进行饥饿处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2:设计对照实验(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中人为操作的变量(要研究的变量)。
    实验过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可变因素为无关变量。
    因(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量。
    能够明确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能够正确找到控制自变量的方法以及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要求具体而明确
    对无关变量的考查,体现了对实验设计严谨性细致性的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探究实验的基本技能(考核内容)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设计对照实验;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做出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
    对变量的控制和分析贯穿始终
    找准变量,是解探究题的金钥匙
    1.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处理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A.两组,温度、空气         B.两组,温度、消毒棉球C.两组,温度、细菌 D.三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2-2:设计对照实验--变量的识别
    2.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充足的 水中溶解氧?小组研究如下。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密的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该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
    3.同学们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遮光盒中一半撒上干土,另一半撒上等体积的湿土; ②将20只鼠妇放入遮光盒中;③静置2分钟后,在保证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每隔1分钟观察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1)根据研究问题,你可以做出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 本实验中的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
    水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要准确识别变量,首先要弄清楚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可以从题干中的描述入手例如: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充足的水中溶解氧?在题干描述研究目的叙述中,往往隐含着实验变量
    要识别楚控制变量的手段,和变量本身消毒棉球空气可以进入瓶中,但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灰尘无法进入本实验中的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干土和湿土,是含水量的不同,答这样的题,最好与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如水、空气、温度、光等,答到这样的因素上一般就不会出错了。
    实验结果见下表:(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四组,每组用三个培养皿做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____原则。分析此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3.某小组做了探究实验,比较裸地、草地、灌丛环境中空气的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选用12个灭过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四组,每组3个培养皿,并进行标记,把其中的三组分别放到裸地、草地、灌丛三个地点分别暴露5分钟,然后盖上盖带回学校,另一组是空白对照不处理。
    植被(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会影响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植被类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指地表某一区域所覆盖的植物群落
    (2019.1海淀初二期末)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把健身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健身方式不科学,本应强身健体的运动有时也会让健身者很“受伤”。
    ①该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_对大鼠股骨发育是否有影响。②结果表明,__________能够更好地改善骨发育情况。
    对照组:一般来说,是指保持原有状态(未做处理)或已知影响因素所造成结果的一组实验。
    实验组:人为改变条件(人为特别处理)或未知实验结果的一组实验。
    2-2:设计对照实验--设置对照
    1.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心理压力对人的影响,需要选择一个指标,本实验中选择唾液中淀粉酶的变化如何检测淀粉酶是否增加或者减少?2.设置对照的目的是什么?(落实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3.怎样的对照,使得结果更有说服力?
    施压前受试者的唾液2ml
    (2019•西城区一模)黑斑蛙是我国北方常见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1)黑斑蛙的食物来源广泛,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 ,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根据如图信息,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草→蝗虫→蜘蛛→黑斑蛙→蛇 。(2)黑斑蛙属于两栖动物,其 受精 和幼体发育都要在水中完成。研究者在四个相同容器中各放入 30 枚蛙卵,进行了“工业污水对黑斑蛙卵孵化影响”的实验。7 天后结果如下:不同浓度工业污水对黑斑蛙卵孵化的影响
    实验中第Ⅰ组的水并没有受到工业污染,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该实验说明工业污水抑制黑斑蛙卵的孵化,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 支持以上结论的证据分别是_____。
    (2019.11海淀初三期中)37.青稞起源于西藏,耐贫瘠和高寒,是高海拔地区的标志性作物。为研究影响青稞种子萌发的因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1)右图为不同温度下青稞种子的发芽率,该结果能够为青稞耐寒提供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2)生产上发现,青稞种子常常难以萌发。研究人员从种子内分离出细菌、真菌,由此推测,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细菌、真菌从青稞种子获得营养时,破坏了_______的完整性甚至导致其死亡。(3)二氧化氯是生产上常用的去除寄生菌的消毒剂,但人们在使用二氧化氯溶液浸种消毒后,往往导致种子不能萌发。为确定适宜浸种的二氧化氯溶液浓度,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处理。
    ①本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____组。②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真菌A________真菌B的生长。(3)为进一步研究真菌A如何影响真菌B的生长,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组:针对实验目的,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
    对照组:针对实验目的,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
    (1)为研究真菌A对真菌B的影响,研究者将适量未感染真菌的黑麦草叶片均分为两组,进行下表所示处理,得到右图所示结果。
    (2019.11海淀初三期中)35.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把食物切断、磨碎,属于物理消化;二是把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属于化学消化。为研究口腔中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对淀粉分解的不同作用,小宇同学以馒头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馒头碎屑与搅拌分别模拟口腔中________对馒头的物理消化。(2)通过第一、三组比较可知,________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3)比较第_________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物理消化也能影响馒头中淀粉分解。(4)为进一步探究仅有物理消化是否可以将淀粉分解,需增设第四组实验,第四组实验的处理方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放置于37℃温水中,5分钟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第四组实验结果为变蓝(颜色与第一组相同)。
    与第一组等量的馒头屑和清水,并搅拌
    (2018海淀初三期末)山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山药多糖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馒头的 0、60、120分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2)C组与___________组(填组号)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药多糖能___________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且与格列苯脲治疗效果相似,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血糖浓度接近正常水平。(3)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可能更有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海淀初三期中)36.人体胃肠道中栖息着数百万亿的微生物菌群,它们形成的微生态与机体健康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2)为研究乳酸菌Z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实验小鼠均分为四组,按下表所示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检测四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的量(炎症反应的一个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注:“+”表示进行,“-”表示未进行
    ① 第_______(填组号)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② 综合第3组与第_________(填组号)组结果,说明乳酸菌Z不仅不会引起炎症反应,还能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到______作用。
    2019.01海淀初三期末34题
    ① 1、2、3组实验中使用的小鼠除数量、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等保持一致以外,还必须是______小鼠。根据实验结果,移植人工胰岛细胞对小鼠糖尿病______(选填“有”、“无”)一定的疗效,与移植胰岛B细胞的效果相似。判断依据是_______。
    2组比1组血糖浓度低,说明人工胰岛细胞有降血糖的作用,2组比4组血糖浓度高,说明人工胰岛细胞并不能治愈小鼠糖尿病,所以是有一定的疗效。2组与3组相当,说明人工胰岛细胞与胰岛B细胞效果相当。
    为探究“含磷洗衣粉对藻类的影响”,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实验并回答问题。
    (1)第1步中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3步中乙烧杯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3)第4步中“适宜条件”具体为______、______等条件适宜。(3)若第4步观察到:甲烧杯中藻类的数量明显多于乙烧杯,则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池塘水中磷等其它物质对实验的干扰;
    0.1克同品牌不含磷洗衣粉
    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
    2-2:实验中变量的控制(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为验证实验组的结果是控制的单一变量引起的,需要另外设置用同样研究对象补做上述处理的一组进行观察,这组成为对照组。在实验设计中,有时采用加法原理,有时采用减法原理,被加入或者减去的变量的那组是实验组,其余的则为对照组。判断方法:
    方法1:要验证什么或者探究什么,包含这个条件的就是实验组,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对照组。方法2:已经确定结果(感性、理性或常识)的是对照组,结果待定的是实验组
    1.组别设计(注意:选材、分组、编号)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器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分成若干组,然后进行标记,如用甲、乙、丙、丁组或1、2、3、4组等。 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同种;植物往往用“长势相同”,动物往往用“生理状态一致”概括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大小、型号等);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成分、浓度、体积等);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培养条件等)。
    2.实验条件的控制(注意:控制单一变量):根据实验要求需要对各组进行处理,除自变量不同处理外,无关变量都要控制一致,常用词汇“等量”、“相同”、“适宜”等。若无法保证实验材料的无关变量指标都一致,可采用某种方式使其初始状态一致。进一步相同处理:如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3.观察因变量(注意:必须可观、最好可测、便于比较) 实验中所观察的对象是因变量,或根据实验原理和装置所表现出的因变量的指标。需要指明具体的对象、现象、数据,且交代清楚观察记录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何时开始观察或记录,采用多长时间的间隔观察或记录。例如“探究某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有关”中因变量是“种子萌发”,因而所观测对象是种子萌发情况,为使结果更准确则使用“萌发率”或“萌发所需时间”作为量化检测指标。
    原则 做法 目的
    以下是温度与酵母菌产生气体关系曲线。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
    请说明温度与酵母菌产生气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解读和描述实验结果
    数据解读:1.在0-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产生气体量增加;2.35℃时,酵母菌产生气体量最多,此温度为酵母菌生活的最适温度;3.35-6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产生气体量减少;4.65℃酵母菌呼吸作用停止,此温度为酵母菌的致死温度;
    一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二看:曲线的变化趋势①上升:直线上升或逐渐上升②下降:直线下降或者逐渐下降③保持稳定④先上升后下降或先下降后上升三看:关键点
    ①曲线的起点和终点②曲线与纵轴和横轴的交点③曲线的顶点、转折点、最低点
    (2019丰台一模)在人的尿液形成过程中,相关结构和成分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2)据图2可知,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80mg⁄100mL时,尿液中不会含有葡萄糖。若为糖尿病患者,体内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异常,会导致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请依据图2信息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量,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血液中葡萄糖浓度(mg/100mL)
    数量关系:葡萄糖排出速率=葡萄糖滤过速率-葡萄糖重吸收速率
    据图2可知,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_小于__(填“大于”或“小于”)180mg⁄100mL时,尿液中不会含有葡萄糖。若为糖尿病患者,体内__胰岛素__(填激素名称)分泌异常,会导致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请依据图2信息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逻辑完整、抓住要点、表述简洁
    胰岛素分泌异常→???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异常→血糖浓度超过180mg⁄100mL →葡萄糖滤过速率超过葡萄糖重吸收速率→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1)为更好地记录和呈现实验结果,往往使用表格来记录。 表格设计的三要素:表头名称、组别(自变量)、结果(因变量)
    (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表示方式:求平均值(最基本处理) 折线图 柱状图
    直观呈现数据关系、规律(注意标注横、纵坐标轴和单位)
    (2017海淀期中)黄瓜是我国温室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科研人员在T1、T2、T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T1>T2>T3)测定了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如下图)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淀粉粒数目(如下表)。
    (1)黄瓜叶片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研究者可通过测定其吸收量来获得光合作用速率的数据。据图可知,T1、T2、T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8:00~12:00之间均______,12:00之后均逐渐降低,这种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一天中______变化带来的影响。(2)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黄瓜叶片细胞中_______的形成和发育受到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使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量降低,淀粉粒的数目下降。
    实验结果的呈现形式 柱状图
    看清楚图例,不同颜色的柱子,代表不同处理结果
    实验结果的呈现形式 折线图
    分析其数据走势,且与其他曲线对比,找出差别
    ①给予的环境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②使用试剂A消毒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③设置浓度为0mg/L溶液浸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④由结果可知,生产上应使用_____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浸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该浓度既可以达到消除寄生菌的效果,还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
    4℃时发芽率不低于25℃
    实验结果的描述要求: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的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者如何变化 注意:因变量或者自变量不止一个,要分别描述
    浸种4h,35℃时种子萌发率最高
    加入真菌A后,线虫数量变少,细菌数量增多
    ——是指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而获得的内容。可能是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也可能是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推测。基本要求:解释性和推理性
    ——是对实验现象的直接客观呈现。基本要求:真实、客观性、非推理性
    表述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如果有多个自变量,可分别描述。
    3-2:实验结果与结论
    (2019.1海淀初三期末)37.在自然界中,细菌常被多种生物捕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细菌进化出不同的防御策略。为研究单孢细菌防御线虫捕食的策略,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单孢细菌防御线虫捕食是否与真菌A有关?研究者分别测定有无真菌A时,单孢细菌和线虫的数量。由图可知,有真菌A时____________,可以推断真菌A与单孢细菌防御过程有关。
    (3)通常情况下,真菌A利用菌丝深入到腐殖质内吸收水、无机盐和_________。在特定条件下,它的菌丝可形成捕食器,捕食线虫。研究者推测,单孢细菌能产生某种物质使真菌A形成捕食器。(4)研究发现,单孢细菌会将产生的尿素、甘氨酸、羟脯氨酸等物质释放到环境中。研究者用含有上述三种物质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真菌A,统计捕食器的数量,结果如图。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单孢细菌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而维持自身群体的生存。
    研究目的、问题 (总)
    小结论1(间接证据,“推断”,“相关性”)
    假说2/问题2(进一步寻找直接证据)
    结论1+结论2=总结论
    由图可知,有真菌A时_________,可以推断真菌A与单孢细菌防御过程有关。
    一般说来,可以推断后面应该是一个不确定的结论。本题中为建立在结论上的新的假设。因此这一空应是结论。
    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区别: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现象变化或者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概括、分析、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事实 或者规律。
    实验结果的描述:找共性:都呈现什么规律 找个性:述随着自变量的改变,实验的检测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论的描述:把研究的问题? 变成陈述句。并找出因果关系 或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
    2组比1组(移植人工胰岛细胞比未进行移植处理的患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低
    2组比3组(移植人工胰岛细胞比移植胰岛B细胞的患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稍高,较接近
    2组比4组(移植人工胰岛细胞比健康的小鼠)小鼠血糖浓度高
    移植人工胰岛细胞对小鼠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与移植胰岛B细胞的效果相似
    1、2、3、4 四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均达到最高,随后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了
    201901海淀初三期末34题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
    A、B、C、D 4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在进食后60分钟均达到最高值,随后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了
    C组大鼠血糖浓度比B组低
    C组大鼠血糖浓度比D组低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比格列苯脲治疗效果更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血糖浓度接近健康小鼠正常水平。
    C组大鼠血糖浓度比A组稍高/与A组较接近
    2018年海淀区期末34题
    (3)为进一步研究真菌A如何影响真菌B的生长,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对照组中的真菌B比实验组的萌发率更高、菌丝长度更长
    真菌A产生的某种物质会抑制真菌B的生长
    2018年海淀区一模19题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2020.1海淀初三期末36)蜥蜴的尾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自行脱落。断尾能自主弹跳和扭动,从而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力,为自身逃跑争取时间。
    ①四组蜥蜴的雌雄比例应该____________。②与甲形成对照的乙组预处理方式A为___________________,与丙形成对照的丁组预处理方式B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分别比较甲乙组、丙丁组,实验结果为,断尾的蜥蜴停顿次数__________,最大可持续距离_____________。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④比较__________两组实验还发现,温度对未断尾的蜥蜴运动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3)为探究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若干只成体蜥蜴进行下表预处理。然后将每只实验个体放入一定长度的跑道一端,用毛刷轻轻敲打蜥蜴,使其跑完全程,记录停顿次数和最大可持续距离。实验分别在30℃和24℃条件下进行。
    不进行断尾处理,移入30℃适应24小时
    进行断尾处理,移入24℃适应24小时
    断尾会抑制/降低蜥蜴的运动能力

    相关课件

    题型02 材料分析(课件)-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题型02 材料分析(课件)-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本地树种,分解者,生产者,相对性状,自然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专题一0 科学探究: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专题一0 科学探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控制单一变量,平均值,吸烟有害健康,作为对照,肾小管,不适合,含有抗生素并消毒后,抑菌圈,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主题十科学探究练习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主题十科学探究练习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酒精浓度,减小实验误差,损伤等,丙丁戊,除去子叶的时间,不可靠,甲状腺激素,自然环境,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前少,是否洗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