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4.4 单元复习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4.4 单元复习 课件,共38页。
化 学 新课标(HJ)·九年级上册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盐 概念: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分类:按照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铵盐、 硝酸盐等 常见盐的俗名、物理性质、制法、用途 盐的化学性质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盐+酸―→新盐+新酸 盐+碱―→新盐+新碱 盐+盐―→两种新盐 复分解反应 定义 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表示为:AB+CD===AD+CB 常见类型:①酸+金属氧化物;②酸+碱;③酸+盐; ④碱+盐;⑤盐+盐 发生条件:①反应物一般要溶于水或酸;②生成物中有 沉淀、气体或水 化肥 种类 生物作用 检验方法 对环境的影响 单元总结提升类型一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其反应的条件是反应物都溶于水或酸,且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中产生的现象是解决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相互转化等问题的基础。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盐 ZnO+2HCl===ZnCl2+H2O盐和盐均可溶,且至少产生一种沉淀(或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单元总结提升针对训练单元总结提升C 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1)反应③中的白色沉淀是CaCO3,则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2)A的名称是__________;B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 Na2CO3单元总结提升[解析] 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B溶液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A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所以A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A、B溶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氯化钠溶液,所以A、B溶液都含有钠离子,所以A是氢氧化钠,B是碳酸钠。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1)②是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Cl2单元总结提升类型二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遵循的原则有:不增,即分离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发生改变(质量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加入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易分,即反应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或直接转化为原物质;简单,即除杂过程要求步骤简单、操作简便,一般优先考虑物理方法。单元总结提升 D 单元总结提升[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新杂质,选项A错误;硝酸钡与杂质硫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钠,引入新杂质,选项B错误;稀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引入杂质,且稀硫酸还与原物质氢氧化钾反应,选项C错误;NaOH溶液能与HCl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掉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从而得到纯净的氢气,故D正确。针对训练4.[2014·凉山] 已知不合格食盐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为除去氯化镁,可向配制好的不合格食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再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 过滤NaOH[解析] 除去NaCl中的MgCl2,可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NaOH溶液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再将沉淀过滤除去即可。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MgCl2+2NaOH===Mg(OH)2↓+2NaCl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单元总结提升[解析]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杂质;(2)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步骤⑥加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故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单元总结提升类型三 物质的推断推断题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含量大、知识联系紧密,是一种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综合性题目,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突破口)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或特征现象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例3 [2014·宜昌]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T-5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单元总结提升(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H2HCl+AgNO3===AgCl↓+HNO3单元总结提升[解析]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氯化钠,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A是可溶性碳酸盐,A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A是碳酸钠,C和F都是无色气体,A会转化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氯化钠会转化成E,B也会转化成E,且有沉淀生成,E可以是氯化银沉淀,B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可以是盐酸,盐酸会生成无色气体F,所以F可以是H2,推出的各种物质都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F的化学式为H2;(2)B→E的反应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单元总结提升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3)通过推导,可知A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针对训练单元总结提升C 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类型四 实验探究题此类试题通过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题目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问题:(1)通读试题,整体把握试题的考查点,防止跑偏;(2)边读题、边分析,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分割试题,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抓住试题关键词,完成简单填空,步步为营;(4)若遇到陌生知识,学会进行知识迁移;(5)充分利用对比、推理、模仿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例4 [2014·兰州] 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 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猜想] 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猜想)。单元总结提升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单元总结提升K2CO3+CaCl2===CaCO3↓+2KClC氯化钙和碳酸钾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反应物是否过量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针对训练单元总结提升(NH4)2SO4(或硫酸铵)④ (2)如图11-T-6(a),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b)中的____________溶液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________不成立。单元总结提升HCl(或盐酸) ③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b)中的_______________溶液,若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若_____________,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NH4)2SO4+BaCl2===BaSO4↓+2NH4ClBaCl2(或氯化钡) 无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Ca(OH)2+CO2 === CaCO3↓+H2O 红2NaOH+CuSO4 === Na2SO4+Cu(OH)2↓复分解单元总结提升 氯化钙(合理答案均可) 2氢氧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