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发现过渡句,学习“坚固”,品读赏析,学习“美观”,回顾课文,导游解说,拓展升华,内化情感,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2、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能用给出的关键词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2、能用给出的关键词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本课完成共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任务为认读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品读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赵州桥有了初步的了解,看着这幅图,谁能介绍一下赵州桥?这种设计使赵州桥看起来非常——雄伟。这节课我们继续探寻赵州桥的其他特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发现过渡句,学习“坚固”
1、文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句子,在内容上,它概括了赵州桥的两大特点。大家找到这句话了吗?谁还发现了它的其他特别之处?第 3自然段段首这句话,既承接了上文对赵州桥坚固的描写,又引起了下文对赵州桥美观的刻画。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它就像一座桥一样,使文章眉目清楚,而且使表达更具说服力。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过渡句的妙用。
2、原来篇幅较长的第 2自然段,不仅讲了赵州桥雄伟,而且还说它坚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2自然段,看看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哪里。
交流:
预设 1: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预设 2:大拱两肩各有两小拱,使桥身既稳定又轻巧。补充两幅石拱桥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与赵州桥的不同。赵州桥,改变了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采用“圆弧拱”形式,桥面低,便于通行。
这样的设计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所以说在建桥史上是一大创举。大桥洞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敞肩拱”形式更是创举。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建桥实属不易,而且赵州桥能屹立千年不倒,其设计真不愧为建桥史上的创举!
3、1400多年,就是这样一座桥,作为南方各省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一直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在悠悠岁月里,它都经历过什么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看完后,你想说点儿什么?除了赞美这座桥,你还想赞美谁?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赵州桥的坚固和石匠们的智慧。如此坚固,难怪赵州桥被称作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品读赏析,学习“美观”
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请同学们默读第 3自然段,找一找并画一画体现赵州桥美观的语句。
2、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交流:第二句话(有的有的还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不同姿态的龙。段落最后一句话说“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相互缠绕;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戏珠。)把你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吧。
3、这就是文中描绘的三幅精美的图案。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看着图片,我们再来读这三句话。图片上的龙真是栩栩如生,作者的描绘真是生动形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精美的图案全是古代石匠用双手一点点雕刻出来的,一凿一砌,精益求精,将美观的赵州桥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可贵的工匠精神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所以结尾处作者说:引读末段。
4、咱们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本段脉络。总体谈美观,具体说图案,最后讲感受。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就是这段文字的写作密码。这样的写法肯定难不倒大家,快来试着写一写下面的片段。从中选择一个题目写到练习本上。交流,指名 2~3人分享片段。
四、回顾课文,导游解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赵州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假如你是当地的小导游,你将从怎样介绍赵州桥呢?结合四个关键词,小组合作练说,推选上台展示。
五、拓展升华,内化情感
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还有哪些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呢?我们的家乡聊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知道聊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吗?被誉为“江北水城”的聊城还有数不清的桥,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现代时尚。无论是赵州桥,还是咱们家乡的桥都只是中国桥的一个个缩影,如今的中国桥巍然屹立于世界。(播放视频)看完视频后你的内心肯定是不平静的,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
课后请你调查你喜欢的一座桥,仿照《赵州桥》的写法,向别人介绍它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课后反思
《赵州桥》是一个语言既平实又生动、结构既严谨又有层次、内容充实且提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范本。本堂课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此前的第一课时完成了既定目标:认读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以及品读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本课依据需要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2、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能用给出的关键词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其中,教学目标 1为教学难点,后两个目标为教学重点。本课时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处理在于品味其坚固的特点。本段不仅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而且还用“创举”一词对赵州桥的设计进行了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品读文字,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感受赵州桥这一设计是建桥史上一大“创举”这一事实。借助一些石拱桥的图片,感知赵州桥设计的特别。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学生了解赵州桥遭遇洪水地震后完好无损,进一步体悟赵州桥“坚固”的特点,惊叹于“中国智造”。
此前备课我翻阅了大量有关赵州桥建造的资料,了解了建造坚固的多种成因,教学设计时也苦于在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呈现,期望在课本和课外之间打通桥梁,在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之间融合并寻求平衡。最终,我考虑到本课后面的学习活动任务较重,舍弃了对坚固背后的深入探究。比较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我忘记提醒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继续探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说明赵州桥“美观”这一特点时,采用了“中心句+支撑句”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也是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训练重点,即“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因此,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段落层次,之后鼓励学生尝试将这样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作者围绕“美观”一词介绍了桥面石栏栏板上的精美的图案,在介绍图案的过程中,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精美图案的不同姿态,写活了静止的一条条龙,并引人遐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表达细节,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课后,有听课老师建议引导学生学习完这一段落之后,可以联结“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中的内容,我认为是很好的设计思路,这样能前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今后备课时应当不仅着眼于教材在整个语文学科、整册书中的地位,还要有单元整合备课意识,在明确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关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内容。如何解决“能用给出的关键词介绍赵州桥”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星级导游”评选活动,既给出了导游词模板,又列出了五项具体的操作标准:态度大方、语言流畅、表达条理、要点全面、介绍生动,让学生在练说时有抓手有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练说,小组成员面对面,便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打破了秧田式的座位,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还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之后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解说,既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又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最后我拓展了当今中国桥的视频资料,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为中国桥梁的世界地位感到自豪的情感,也因此沾沾自喜。但后来有老师提醒,我没有关注到中国桥梁破损的现状,未能深入激发学生为中国桥梁做贡献的兴趣,这也是我备课时的疏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 赵州桥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内容,本课重点,本课难点,应知应会,重点难点例析,重、难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内容,复习生字词,读懂“雄伟坚固”,理解“创举”,多种方法,体会“美观”,根据提示,介绍赵州桥,拓展感受,激发自豪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