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1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九_(化学)试卷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576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1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九_(化学)试卷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576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1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九_(化学)试卷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576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1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九_(化学)试卷人教版
展开1.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液体的量取
B. 取用固体粉末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D. 倾倒二氧化碳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H2↑
B.ZnO+H2SO4=ZnSO4+H2O
C.CO2+C====高温CO
D.CuSO4+NaOH=Cu(OH)2↓+Na2SO4
4. 下列说法①因为水体有自净能力,所以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②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③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就地填埋;④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因此农民可以在田间焚烧秸秆作为农田耙料;⑤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⑥淀粉虽然没有甜味,但也属于糖类。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⑥
5.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Cu+2O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6.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t3∘C时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C时,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
D.t1∘C时,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0g
7. 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丙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物质甲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8.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AB.BC.CD.D
9. 向硝酸镁、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粒,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镁,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和银
B.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硝酸镁,固体中可能含有锌和银
C.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固体中一定不含锌和镁
D.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镁,固体中可能含有锌和铜
10. 某化肥为混有少量尿素的硝酸铵,测得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2%B.32%C.56%D.60%
二、解答题
化学基础与常识
(1)米酒是中国传统美食,用糯米发酵制得的米酒中含有少量的乙醇,乙醇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有机物
(2)“西气东输”中的“气”指的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现有Fe、C、CO、CuO、HCl、CuSO4六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之间能发生的置换反应有________个
(4)NSR 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储存时,吸收NOx (如NO、 NO2) 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还原时,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________(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2)生石灰作自热食品的热源,其供热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
(3)用实验的方法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溶解步骤同时发生三个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补全空缺的反应
I.置换反应: Fe+H2SO4=FeSO4+H2↑;
Ⅱ.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一种液态氮肥,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若某元素的氧化物能与雨水形成酸雨,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若某元素组成的单质与其氧化物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都是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乙是一种常见液体,丙是一种可燃性单质,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写出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加热到270∘C时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现取16.8g的NaHCO3,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计算容器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名称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伸入烧杯中,向其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如图F),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某兴趣活动小组为检测用CO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1)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2)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有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 Cu2O;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充完成假设三)。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一错误。
步骤Ⅱ:为了确认假设二和假设三究竟是谁成立,同学称取Wg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mg,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1)若m________64W/144g(选填>、 < 或=),则假设二成立;
(2)若m________64W/144g(选填>、 < 或=),则假设三成立。
【拓展延仲】(1)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加热前要先通入CO,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猜想二成立,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1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九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2.
【答案】
A
【考点】
量筒的使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倾倒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图中装置倾倒二氧化碳时,应从下层蜡烛的一端倾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3.
【答案】
B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高温2CO。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解析】
水体的白净能力有限,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容易导致水体污染;
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废旧电池就地填埋,电池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等污染土壤;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因此农民可以在田间焚烧秸秆作为农田肥料错误,不能在田间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
油能溶于汽油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因此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
淀粉虽然没有甜味,但属于糖类。
【解答】
①水体的自净能力有限,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容易导致水体污染,故①错误;
②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故②正确;
③废旧电池就地填埋,电池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等污染土壤,故③错误;
④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因此农民可以在田间焚烧秸秆作为农田肥料错误,不能在田间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故④错误;
⑤油能溶于汽油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因此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故⑤错误;
⑥淀粉虽然没有甜味,但属于糖类,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完全正确的组合是②⑥;
故选 D。
5.
【答案】
B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
化学常识
物质的元素组成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的概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①2H表示2个氢原子; ②2NH3表示2个氨分子;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Cu+2O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学价为+2价;⑤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⑥2OHˉ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B正确;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C错误;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D错误;
故选B。
6.
【答案】
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A.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温度从t3∘C降至t2∘C时,析出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错误;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故正确;
D.t1∘C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故错误;
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甲是钠,乙是氨气,钠和氨气反应生成氢气和X,X中至少含有钠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化合物。根据“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比为23:17:1,当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钠、氨气的质量分别是46份、34份,则X中钠元素质量为46份,氮元素质量为34份×1417×100%=28份,氢元素的质量为:46份+34份−2份−46份−28份=4份,则X中钠元素、氮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6份:28份:4份=23:14:2,故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则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NH3=H2+2NaNH2。
A、丙是氢气,属于单质,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正确;
D、甲是钠,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
故选B。
8.
【答案】
D
【考点】
实验现象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点燃条件下,将硫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能与氧气反应,错误;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盐,因碳酸钙、亚硫酸钙等都是沉淀,所以也可能有亚硫酸盐,错误;
C.向CaCO3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不是盐酸易挥发,是盐酸和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D.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小灯泡变亮,说明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正确;
故选D。
9.
【答案】
D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镁>锌>铜>银,判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可能发生的反应,选出对于反应的分析正确的选项.
【解答】
A、由于锌粒的量不明确,因此是否充分反应不能确定,但至少可以知道锌会和混合溶液中活动性最弱的银的盐反应,即反应后所得固体中应含有银;对于固体中是否含有铜不能确定,所以说固体一定含有铜的判断不正确;而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活动性大于锌的硝酸镁,说法不正确;
B、根据上面的分析,反应后所得固体一定含有银,而不是可能含有银,说法不正确;
C、由于锌的量不明确,所以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的说法不正确;固体中一定含有镁的说法一定不正确,因为锌不能置换出镁;固体中一定含锌的说法依据不足,因为不知道锌是否过量,说法不正确;
D、综合上述分析,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锌的说法是正确的;固体中可能含锌、铜的说法是有可能的;说法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NH4NO3分子和 CONH2 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则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1×2=14:2=7:1,测得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所以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42%,进行解答。
【解答】
NH4NO3分子和 CONH22 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则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1×2=14:2=7:1,测得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所以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42%,故A正确;
故选A。
二、解答题
【答案】
(1)BD
(2)CH4
(3)2
(4)①BaO,②C、N
【考点】
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乙醇的化学式C2H5OH,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2)“西气东输”的“气”是指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置换反应是指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单质和化合物,因此常温下Fe、C、CO、CuO、HCl、CuSO4六种物质,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为Fe和HCl、Fe和CuSO4,共2个。
(4)①由图可知,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BaO,从而转化为Ba(NO3)2;
②根据图可知,还原时,反应物为CO和Ba(NO3)2,生成物为BaO、N2和CO2,其中O元素和Ba元素化合价不变,C元素化合价由+2→+4,N元素化合价由+5→0,因此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C、N。
【答案】
(1)大
(2)CO2+H2O=H2CO3
(3)Cu+2AgNO3=CuNO32+2Ag
(4)Ⅱ.Fe2O3+3H2SO4=Fe2SO43+3H2O,Ⅲ.Fe+Fe2SO43=3FeSO4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燃料未完全燃烧,因此调大进风口,使其完全燃烧。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热源,其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可选用Cu与AgNO3溶液实验,将铜片放入AgNO3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铜片上有银白色固体出现,则可得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溶解过程中,铁锈的成分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因此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化合反应为Fe+Fe2SO43=3FeSO4。
【答案】
(1)NH3⋅H2O
(2)NO2
(3)C+CO2===高温2CO
(4)①HCl,②CO2+CaOH2=CaCO3↓+H2O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氨水是常见的液体氮肥,其化学式为NH3⋅H2O。
(2)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形成酸雨。
(3)碳单质能与其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
(4)①若乙是一种常见液体,丙是一种可燃性单质,则乙为H2O,丙为H2,甲可为HCl;
②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甲为Na2CO3,乙为CO2,CO32−和CO2都可以生成碳酸盐沉淀,则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CO2+CaOH2=CaCO3↓+H2O。
【答案】
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16.8g x
168106=16.8gx
x=10.6g
答:容器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6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根据碳酸氢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
【解答】
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16.8g x
168106=16.8gx
x=10.6g
答:容器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6g。
【答案】
(1)酒精灯
(2)BC
(3)CaCO3+2HCl=CaCl2+H2O+CO2↑
(4)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综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仪器①是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选用发生装置B,要收集纯净的氧气则用排水法收集,则收集装置选C。
(3)实验室制氧气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答案】
【猜想假设】Cu和Cu2O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步骤Ⅰ:溶液变蓝,(1)=,(2)>
【拓展延伸】(1)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2CuO+CO===ΔCu2O+CO2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猜想假设】由假设一和假设二推出假设三:红色固体为Cu和Cu2O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步骤Ⅰ:因为Cu不与硫酸反应,则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假设一错误;
(1)若m________64W/144g(选填>、 < 或=),则假设二成立;
(1)若假设二成立,则
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Wg mg
144Wg=64mg,m=64W144
(2)若假设三成立,则m>64W/144g。
【拓展延伸】(1)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加热前要先通入CO,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若猜想二成立,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O===ΔCu2O+CO2。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能与氧气反应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
向CaCO3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盐酸易挥发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小灯泡变亮
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元素名称
碳
氢
氧
氮
氯
钙
钠
元素符号
C
H
O
N
Cl
Ca
Na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_九年级_(化学)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_九年级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某校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某校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