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5 发现规律》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342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5 发现规律》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342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5 发现规律》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342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解决问题,验证猜测,研究规律,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3.5发现规律
教材第 57 页例 8、“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的习题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除以) 几,商也乘(除以)几”这一规律。一方面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探索规律是一种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除法的理解。教学时一方面学生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经历探索、归纳、概括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所发现的规律,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理解掌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除以)几,商也乘(除以)几的规律。
经历观察、探索、发现、归纳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能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探索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除以)几,商也乘(除以)几的规律。
难点经历观察、探索、发现、归纳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 8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学生准备:钉子板细线若干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复习导入:
(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师: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说一说。生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随之乘或除以几。
生 2: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师: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学习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 大家想一想,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
(预设)
生 1:是的。我觉得除法中肯定有规律,因为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生 2:我同意,我觉得如果被除数乘几,除数不变,商也会跟着乘几。
生 3:我猜测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应该也乘几。
…
设计意图:简单的复习提问,让学生将乘、除法之间建立关系,打通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巧妙的运用了正迁移,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猜测入手启动整个教学活动。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 1:除法的规律(一) 教材第 57 页例 8
一、读图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课件出示)读图,你发现了哪些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预设)
生 1:8 个篮球可以装 1 筐。
生 2:16 个篮球可以装几筐?24、32、40 个呢?
生 3:还有一个问题是:把上面的结果填表,你有什么发现? 二、解决问题、猜想规律
师:求可以装几筐,我们可以先从最简单的 16 个篮球开始算起,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24、32、40 个呢?
(生独立解答,预设)
生:16÷8=2(筐)24÷8=3 (筐)32÷8=4(筐)40÷8=5(筐) 师:你能把解答的结果填入表中吗?自己试一试。(生独立填表)
师:观察算式、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试着说一说。
(预设)
生:除数没有变化,被除数和商发生了变化。师: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的猜想。
(预设)
生 1:每筐篮球个数不变,篮球总数越多,装的筐数就越多。生 2:篮球总数越少,装的筐数越少。
师: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得到:除数不变,被除数乘 2、3、4、5、…,商也乘 2、3、4、5、…。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你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得出: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乘几。
设计意图: 从观察筐数的变化到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再到最后的猜想结论,学生的思维认识经历了三个层次,一是具体的问题情境、二是数学化的概括、三是数学结论的猜想。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
三、验证猜测,研究规律
师:观察刚才的算式,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算式)
(预设)
生: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乘几。
师: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引导学生还可以从下往上观察算式)
(预设) 生: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几,商就除以几。
设计意图:在学生得出乘几的规律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除以几的规律充分说明: 规律的得出是经过学生本人的观察、归纳、概括和总结自己得出的。这也充分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者,教师是引导者。
四、延伸拓展
师:自己试着独立解答教材第 57 页“试一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得出: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设计意图:验证是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之一,教师将这一研究思想作为整节课的核心贯穿始终,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中来,在经历了第一次猜想验证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想、自己去验证。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 57 页“课堂活动”。
教材练习十二第 1-5 题。
教材练习十二第 6-9 题。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围一围、根据算式写得数、填写表格、多红旗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来运用除法的规律解决问题,实现规律的发现与运用的实践。
综合解答有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相关问题,达到系统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达标反馈
快乐填一填,看看有什么发现?
张大爷要围一个面积是 96 平方米的长方形菜地,你有几种围法,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长和宽取整米数)
长 (m) 宽(m)
计算下面各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900÷9=()600÷10=()
450÷9=()150÷10=()
90÷9= ()30÷10=()
小红看一本儿童小说,每天看 24 页,5 天可以看完;如果每天看 12 页,几天读完?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通过大胆合理的猜测、举例、验证,研究发现了除法中的三条变化规律,并且用所学的规律帮助我们进行简便计算。同学们认真严谨的态度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每一位同学的配合。
设计意图: 猜想、举例、验证是数学合情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简答的告知,也不是外在的描述,是需要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概括和总结自己形成的属于个体的基本思维能力。
(六)布置作业1.直接写得数。
答案:
1.18090
45
60
120
240
2.
长(m)
96
48
32
24
16
12
宽(m)
1
2
3
4
6
8
3.10050
10
60
15
3
4.10
5 发现规律
例 6:
从上往下看:
从下往上看:
多红旗。
一油桶装油 400 千克,填出空白处每天的用油量或所用天数。
用 400 元买下面的各种球,分别可以买多少个?
曾老师在布置教室,把 36 条彩带挂在教室,每几条一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下所示:
(1)每 3 条一组(2)每 4 条一组(3)每 5 条一组 (4)每 6 条一组
(5)每 7 条一组(6)每 8 条一组(7)每 9 条一组正好分完的方案:_你还知道的正好分完方案有:_。
4.400÷2=200(个) 400÷20=20(个)400÷40=10(个)
5.分完(1)(2)(4)(7)还能是每 2 条一组、每 12 条一组、每 18 条一组。
板书设计
每天用油量/千克
10
8
100
用油天数/天
10
答案:
1.100
10
5
22040
2.25
50
75
100304060120
3.40
40
50
4
教学精彩片段
发现变化规律
师:先口算,再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16 ÷ 8 =
160 ÷ 8 =
320 ÷ 8 =
师:通过观察和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组题目中,什么数发生了变化?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口答: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商是如何变化的?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以 8,商是如何变化的?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刚才你发现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抓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这一主线,让学生经历了规律的发现、归纳和概括的过程,经历“数学化”过程。
教学资源
1. 填一填。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 8,商( ),被除数除以 70,商( )。
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 2,商( ),除数除以 2,商( )。 2.根据上面的算式,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 已知 A ÷ B = 16
如果被除数乘 2,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为()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 4,那么商为() 4.算一算。
答案:
1.(1)乘 8除以 70(2)除以 2乘 2
2.(1)300 4505 (2)180120(3)40480(4)1624
3.(1)32(2)4
4. 14045
资料链接
什么是规律
基本解释: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详细解释:规章律令;整齐而有规则;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哲学解释: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
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然而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
(1)150÷5=30
( )÷5=60
( )÷( )=90
(2)180÷3=60
540÷3=( )
360÷3=( )
(3)240÷80=3
(4) 960÷8=12
240÷( )=6
960÷( )=60
( )÷80=6
960÷( )=40
构成,而规律则是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指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它是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的相对静止的内容。
规律是反复起作用的,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世界上的事物、现象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自的互不相同的规律,但就其根本内容来说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
一个客观事物,有其内在本质属性,也有外显的表现形式。其中内在本质属性关系可以理解为规律,外显部分中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的)描述亦可称为规律的描述。比如,一元二次函数的本质,你很难有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我们只知道教材中一元二次函数的显性规律(从数的角度看,左右的取值是全体实数, 上下的取值一边有界而一边无限;从形的角度看,图形成轴对称,在对称轴的两边有增减变化),但难以知道随着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离对称轴远近图形的变化的缓急。)
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
普遍性:主要指对于同一本质的事物和现象具有普遍的支配作用(不含规律的普遍存在性),如新陈代谢、四季更替,它适用于所有的阶段、社会、领域、层次等。
必然性:指规律的存在、作用及规律作用的后果的不可避免性。规律也是永恒的。
规律与规则不同,规律是不变的客观存在,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且可修改、补充或废除。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图发现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观察表格,探究规律,举例验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第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共8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