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1. 自1974年以来,研究人员已经在“囊泡运输”领域收获了4次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激素、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需经囊泡运输的事实表明囊泡运输”的物质是生物大分子
B. 外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内形成成熟的空间结构,再借助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
C. 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如蛋白质、脂类),与囊泡运输机制无关
D.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通过囊泡转运来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囊泡有三种来源:①胞吞作用时细胞膜内陷形成的;②内质网出芽形成的;③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膜结构融合体现出生物膜的流动性。
【详解】A、经囊泡运输的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化合物,A错误;
B、外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内经过初步加工,然后再借助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空间结构,B错误;
C、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往往通过囊泡运输机制进行,如内质网加工形成的蛋白质可通过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内质网加工,然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加工完成再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上的,D正确。
故选D。
2. 下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C.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过程
D. 穿刺取羊膜腔羊水离心,分离获取上清液进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检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
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错误;
B、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正确;
C、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细胞经过解离已经死亡,观察不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动态过程,C错误;
D、羊膜腔穿刺吸出的羊水进行离心获得细胞后,应对细胞进行异常遗传病的检测,了解胎儿的染色体是否正常,以便采取预防、治疗措施,以达到优生目的,而上清液应被弃去,D错误。
故选B。
3.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对某CMT患者进行了遗传学家系调查并绘制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图中IV-3)的致病基因PMP22位于17号染色体,图中I-2未携带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MT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该患者父亲携带致病的PMP22基因
C. IV-3与正常女性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
D. 在该家系中继续收集数据,据此获得人群CMT的发病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病表现为连续遗传现象,又知I-1患病,I-2未携带致病基因,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I-1,同时含有来自I-2的正常基因,则Ⅱ-5为杂合子,表现为患病,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由于Ⅱ-4正常,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不是位于X染色体上,而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CMT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该患者IV-3的父亲表现正常,不携带致病的PMP22基因,B错误;
C、IV-3的父亲正常,故IV-3为杂合子,与正常女性(隐性纯合子)婚配,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
D、获得人群CMT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获得数据,不能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错误;
故选A。
4. 研究发现,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夏尔巴人线粒体中G3745A基因和T4216C基因发生了突变,使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提高了对氧气的利用效率,减少氧气的消耗。而位于常染色体上的EPAS1,EGLN1等9个基因则通过适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进一步增强了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突变后的G3745A基因中碱基数目一定减少
B. 上述11个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突变后的G3745A基因和T4216C基因可能提高了有关酶的活性
D. EPAS1、EGLN1等9个基因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持续表达来增加血红蛋白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1、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孟德尔定律是真核生物核基因的传递规律,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详解】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都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因此发生突变后的G3745A基因中碱基数目不一定减少, A错误;
B、线粒体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突变后的G3745A基因和T4216C基因可能提高了有关酶的活性,从而使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耗氧量减少的同时,还提高了机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C正确;
D、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无法发生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C。
5. 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详解】三种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生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会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和食物链的数目,而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C。
6. 胎萌是指种子未脱离母体即发芽。下列关于种子胎萌和萌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种子萌发会受到抑制
B. 抑制与脱落酸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会引起胎萌
C. 外施脱落酸,可抑制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发生胎萌
D. 离体的水稻成熟胚,可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萌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
【详解】A、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所以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赤霉素合成,种子萌发会受到抑制,A正确;
B、抑制与脱落酸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导致脱落酸不能合成,使种子不能休眠而萌发,会引起胎萌,B正确;
C、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由于缺失脱落酸受体,即使外施脱落酸也不能发挥作用,也会发生胎萌,C错误;
D、离体的水稻成熟胚,可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萌发,D正确。
故选C。
7. 华北地区有玉米和花生间作(间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图甲为玉米和花生种子内三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比例;图乙、丙分别表示玉米、花生单作和间作情况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中糖类和脂肪两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比例,可知___(填“玉米”或“花生”)的种植深度可以浅一些,理由是___。
(2)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大时的光照强度。实验者分析各组光合速率时发现,在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花生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也发生了变化:其中玉米通过___,提高了强光时玉米的光合速率;花生通过___,提高了弱光时花生的光合速率,从而提升产量,实现间作优势。
(3)玉米植株的高度可达270cm,花生植株的高度通常为40~45cm,花生的根系在幼苗期便和根瘤菌建立了共生关系。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玉米、花生间作能增产的原因是___(答出2点)。
【答案】 ①. 花生 ②. 花生脂肪含量最高,耗氧量多 ③. 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提高暗反应速率 ④. 提高光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光反应速率 ⑤. ①利用玉米和花生高度不同,提高了整体对光的利用率,进而促进光合作用;②花生根系和根瘤菌共生,维持了土壤养分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据图可知分析柱形图:玉米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脂肪含量最少;花生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肪,其次是蛋白质,最少的是淀粉,而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氧气较多,相故种植深度为玉米>花生,即种植时花生应该浅一些。
(2)据图乙可知,玉米间作与单作相比,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均增高,原因可能是间作可以加大植物之间的空隙,利于通风,二氧化碳供应充分,提高了玉米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了暗反应速率,因此强光时光合速率提升;花生间作提高了对光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了弱光时的光反应速率,进而提高了光合速率。
(3)结合题干信息“玉米植株的高度可达270cm,花生植株的高度通常为40~45cm,花生的根系在幼苗期便和根瘤菌建立了共生关系”,推测增产原因有:①利用玉米和花生高度不同,高矮间作提高了通风率,提高了整体对光的利用率,进而促进光合作用,实现增产;②花生根系和根瘤菌共生,维持了土壤养分,进而实现增产。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下丘脑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和内分泌器官,请结合表中信息完成表格内容。
【答案】 ①. 神经递质 ②. 扩散 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 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⑤. 肾小管和集合管 ⑥. 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析】
【详解】(1)血糖浓度过低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
(2)含量环境中,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饮水不足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9. 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体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多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
(1)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调査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
(2)生态园中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在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鱼塘水体内有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一鳙鱼一黑鱼,其中,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________。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蚊子会叮咬垂钓者,为了降低种群数量,根据上述信息设计一个降低雄蚊种群数量的方案_________。
【答案】(1) ①. 群落的物种组成 ②. 取样器取样法
(2) ①. 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②.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 ①. 鳙鱼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 ②.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 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种群的数量
【解析】
【分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1详解】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小问2详解】
生态园中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草菇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实现了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到无机环境的过程,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含无机盐等矿质元素,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实现了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的物质输入,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在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3详解】
生态鱼塘水体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黑鱼,其中,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鳙鱼遗体残骸中,还包括黑鱼捕食摄入鳙鱼后未消化吸收的粪便中的能量。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该现象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蚊子会叮咬垂钓者,为了降低其种群数量,可根据其交配方式,控制繁殖数量,即通过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其种群的数量。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群落的区别,掌握群落的区别、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意义,综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0. (12 分)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DD ,6n=42)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太谷核不育小麦品系的雄性败育彻底且不育性稳定,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植物雄性不育材料。
(1)太谷核不育小麦接受其它可育小麦的花粉后结实,其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各占一半,说明小麦的育性受______控制,不育小麦基因型为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已知D组染色体处于单倍体状态,在减数分裂时,该组染色体大约有一半不能被包含在新的细胞核中。让四倍体硬粒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 ,4n=28)给太谷核不育小麦授粉,从F1中选出_____与四倍体硬粒小麦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该结果表明不育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染色体片段缺失有可能形成着丝点位于一端的染色体,称为端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均为端体的称为双端体。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与D组4号染色体(简称为4D)双端体小麦杂交得F1,再用正常小麦为F1中的不育株授粉,然后筛选出F2中的不育株进行细胞学观察,若F2________,则不育基因位于4D染色体上。
(4)为解决育种过程中筛选不育株与可育株非常困难的问题,将太谷核不育小麦与矮秆小麦(显性纯合)杂交,选择子一代中的不育系进行测交,测交结果如下表。
利用测交子代中的_______可解决上述问题,请阐明原理_______
【答案】 ①. 一对等位基因 ②. 杂合子 ③. 不育株 ④. 不育型∶可育型=1∶ 1 ⑤. 不育株均不为端体 ⑥. 矮秆可育株 ⑦. 矮秆基因为显性基因,不育基因也是显性基因,在矮秆不育株中,矮秆基因与不育基因连锁程度高(不易发生交叉互换),所以子代中的矮秆个体基本都是可育株,可以在开花前实现不育株的筛选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太谷核不育小麦接受其它可育小麦的花粉后结实,其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各占一半,即该杂交实验为测交,说明小麦的育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育小麦基因型为杂合子,即控制不育的基因为显性。
(2)已知D组染色体处于单倍体状态,在减数分裂时,该组染色体大约有一半不能被包含在新的细胞核中(相当于D组染色体上的基因为单个存在)。让四倍体硬粒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 ,4n=28),该小麦不含D组基因,给太谷核不育小麦授粉,若相关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上,则产生的后代中有一半为雄性败育,从F1中选出不育株(杂合子)与四倍体硬粒小麦杂交,相当于测交,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不育型∶可育型=1∶ 1,该结果表明不育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与D组4号染色体(简称为4D)双端体小麦杂交得F1,则F1为4D端体杂合子,且表现为不育。根据第(1)问可知,不育为显性性状,用正常小麦(隐性)为F1中的不育株授粉,然后筛选出F2中的不育株进行细胞学观察,若F2的不育株出现端体杂合子,即染色体片段缺失仍表现为不育,则说明不育基因不位于4D染色体上,反推若F2的不育株均不为端体,则不育基因位于4D染色体上。
(4)据分析可知,不育和矮秆均为显性性状,假设分别用A和B表示,则不育亲本和矮秆亲本基因型分别可表示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进行测交组合一的子代只有2种表现型,说明矮秆基因与不育基因连锁,且程度高(不易发生交叉互换),测交组合二出现4种表现型,但重组型远少于亲本型,同样说明矮秆基因与不育基因连锁,且程度高。所以可以利用小麦的高矮秆性状进行筛选,子代中的矮秆个体基本都是可育株,可以在开花前实现不育株的筛选。
【点睛】本题结合育种流程,考查遗传规律在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___________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食盐用量和______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消毒杀菌 ②. 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2) ①. 无氧呼吸 ②. 细胞质基质
(3) ① 温度 ②. 腌制时间
(4) ①. 乳酸菌先增加后减少,其他杂菌逐渐减少 ②.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它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
【解析】
【分析】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小问1详解】
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煮沸,其目是消毒杀菌,以防止杂菌污染影响。为了缩短制作时间,可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小问2详解】
泡菜中乳酸的发酵过程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乳酸菌的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小问3详解】
发酵温度、食盐的用量、腌制时间等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小问4详解】
泡菜制作过程中,由于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它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因此,乳酸菌先增加后减少,其他杂菌逐渐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可用于病毒检测,也可用于制备疫苗。利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是否感染某种RNA病毒时,基本操作流程为:提取病毒的RNA→荧光PCR扩增反转录DNA→荧光检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病毒的RNA通常在冰浴条件下进行,目的是抑制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防止病毒的RNA降解。荧光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酶和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反应体系只扩增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应先根据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______。
(2)荧光染料能掺入DNA双链中发出荧光,在游离状态下不发出荧光。若检测到荧光量达到某个临界值,则代表阳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检测出现“假阴性”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病毒的E蛋白和P蛋白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时,获取某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插入腺病毒的基因组中。通过重组腺病毒感染动物可使其获得免疫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RNA酶 ②. 反转录酶、Taq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 ③. 2种引物 ④. 样本中含有病毒的RNA ⑤. 病毒的RNA在提取过程中发生降解 ⑥. E基因和P基因 ⑦. 重组腺病毒在动物体内表达E蛋白和P蛋白,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RNA酶可以降解RNA,冰浴条件可以抑制RNA酶的活性防止RNA降解。荧光PCR可以利用RNA扩增反转录DNA,需要的酶有反转录酶、Taq酶,原料是dNTP(dATP、dGTP dCTP、dTTP),样液中可能含病毒的RNA,细胞自身的各种RNA等,为了保证反应体系只扩增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应先根据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设计2种引物,确保只有病毒的特异性RNA可以扩增,其他RNA不能扩增。
(2)荧光染料能掺入DNA双链中发出荧光,在游离状态下不发出荧光。若检测到荧光量达到某个临界值,说明病毒的RNA在荧光PCR仪中扩增,待测样本中含有病毒的RNA,“假阴性”说明样本中含有病毒的RNA,但是未扩增到能检测出的临界值,可能原因是病毒的RNA在提取过程中发生降解,待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量少。
(3)某病毒的E蛋白和P蛋白可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将获取的病毒的E基因和P基因插入腺病毒的基因组中,重组腺病毒在动物体内表达E蛋白和P蛋白,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使动物获得免疫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PCR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条件
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信号分子
运输方式
靶器官或靶细胞
信号分子作用后产生的效应
血糖浓度过低时
(1) _____
经(2)_____通过突触间隙
胰岛A细胞
促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寒冷环境中
(3) _____
体液运输
垂体
(4) _____
饮水不足
抗利尿激素
体液运输
(5)_____
(6) _____
组别
总株数
可育株
不育株
高秆
矮秆
高秆
矮秆
测交组合一
321
0
152
169
0
测交组合二
5216
32
2538
2632
14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