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基础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097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基础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097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基础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基础试题,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2.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C.全诗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3.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嗥鸣 懊诲 亦复如是 顾名思义B.狂谰 阻抑 一泻万丈 艰难险阻C.丰饶 田垄 踱来踱去 巾帼英雄D.奔弛 泛滥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挚痛(zhì) 胸膛(táng) 泛滥(làn) 亘古(héng)B.白桦(huā) 呻吟(yín) 碾谷(niǎn) 镐头(gǎo)C.斑斓(lán) 召唤(zhào) 谰语(lán) 嗥鸣(áo)D.山涧(jiàn) 浆液(jiāng) 怪诞(dàn) 污秽(huì)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寻找,也没有找到。B.雾霾天气里,能见度低,司机要小手小脚地开车。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6.下面一段话中,标点符号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①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②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③连续进行多次战役,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④A.①句号②逗号③逗号④句号 B.①句号②顿号③逗号④感叹号C.①逗号②句号③顿号④句号 D.①句号②顿号③分号④感叹号二、填空题7.填空。(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____ ,词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__________作品,由_________作词,________谱曲。作品由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8.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1)这场激战整整__________(延续 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___________(蜂拥 涌)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__________(摔 扔),向敌人__________(扑 奔)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2)我就__________(推 踹)开门,__________(扑 闯)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__________(抓 拽)着抱起来,跳出门去。9.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①悬涯峭壁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浑身紧张 ________②不可捉摸 故弄玄虚 刺入饥骨 苛捐杂税 ________③杀生成仁 勇敢无畏 大显身手 歪风邪气 ________④美好景致 大义凛然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________10.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________②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________③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④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________三、语言表达11.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内阅读阅读《木兰诗》选段,回答问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1)策勋十二转____(2)赏赐百千强____(3)愿驰千里足____(4)出郭相扶将____(5)著我旧时裳____13.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五、现代文阅读阅读《老山界》片断,完成下面小题。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笑了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襄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14.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16.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陡山高,试举例说明。17.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参考答案:1.C2.A3.C4.D5.B6.B7.(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张光年 (2)合唱音乐 光未然 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8.持续 蜂拥 摔 扑 踹 扑 抓9.涯→崖; 饥→肌; 生→身; 洌→冽10.拟人; 比喻; 对比; 比喻、拟人、排比11.清凉而舒爽 把丰收的喜悦传递四方 纯洁而晶莹 为大地裹上洁白的冬装12.(1)记功 (2)有余 (3)骑上 (4)外城 (5)穿13.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不慕名利、热爱生活、懂事孝顺。14.写火把,是为了说明火把排成“之”字形,暗示路陡山高。 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突出山路的陡峭和气势。15.可以看出红军战士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16.示例: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17.示例:“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文中还有,写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