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744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外国诗二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共24页。
20.外国诗二首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悠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jìng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绝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结合文段,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或根据拼音选择正确汉字。①伫立 ( ) A.zhù B.chù ②路jìng( ) A.经 B.径(2)文字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 ____——____(3)“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中的“极目”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AB悠幽绝决用尽目力(远望)2.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不要/悲伤,不要/心急C.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D.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C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普希金(1799-1837),_____(国籍)诗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弗罗斯特,______(国籍)诗人。他曾先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后来开始写诗,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俄国俄国文学之父美国4. 用诗句中加点的词,仿写几句诗。【示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仿写】 假如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要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误解了你心急生气被误会的日子里冷静 水落石出的一天终会来临 5. 班级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朗诵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节选)沈卓尔我的星空,我的大地,都承载着我的梦想,我的大地,我的星空,都张开翅膀,准备起飞!梦想,长出了翅膀,在我的星空上翱翔,翅膀上,闪烁着星光。星空,流下了眼泪,灌溉了我的荒野,野地里,开满了玫瑰;大地,洒下了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都 承 载 着 我 的 梦 想(2) 在抄写的过程中,某同学故意空缺了两句,请你充分展开想象,仿照画线句子将它补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滋润了我的心田田埂间满载着春天(3) 婷婷同学一直想当一名诗人,可投稿遭遇几次失败之后,就打算放弃这个梦想。请你结合诗意,写几句话,鼓励她执着地把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示例:婷婷同学,有了梦想要为之奋斗并且执着地坚持下去,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梦想,既然长出了翅膀,就让它在你的星空上翱翔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公筷公勺,你会使用吗沈嘉禄【材料一】____________ 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许多场合,中国人是实行分食制的,一人一食,一人一桌。青铜器中的匕、勺、匙等,都可看作是用于分食的“公器”。春秋战国或更早的商周,中国还没有今天常见的桌子、椅子,吃饭的时候主客席地而坐,食物放在低矮的食案或面前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今天仍在使用的“筵席”一词,其中的“席”字,本意就是草席或篾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战国末期,燕太子丹请荆轲吃饭,与他等案而食,可以想象的场景就是在两张食案上放置相同的饭菜,主宾两人各吃各的。这是太子丹对荆轲的礼遇。案高不足33.3厘米,案面也不会超过0.22平方米,成语中有“举案齐眉”一说,说明它的体量是不大的,否则举起来就比较麻烦。 《史记·孟尝君列传》也记录了一个故事: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客惭,自刎。孟尝君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大佬,任何人不论出身只要有才能都可成为他的门客。他有非比寻常的政治眼光,待客亦有讲究之道。只是那个门客过于计较,过于天真,或者说有超前的“平等意识”,但最后因自惭而自裁。这个故事也说明先秦时期就已实行分食制了,如果像后来主客坐在一张圆台面上合食,就不会发生“饭不等”的误会了。 唐宋以后中国人开始使用桌子、凳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这就为多人合食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因为历经战争、灾 荒、迁徙等,大家族、大家庭代代延续非常不容易,合食就被视为家庭和睦、子息兴旺的象征。明清以来,中国人还特别追求四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一个大家庭在同一屋檐下合食,气氛特别美好。分食的推广与阻力 古代中国采用分食制,也不是涵盖所有场合,一般出现在礼仪场合,主要是为了强调君臣、主客的秩序以及上下、内外之别。封建社会的秩序是十分要紧的,倘若僭越或者犯禁,就会脑袋搬家。现代社会强调平等、民主、和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分食制强调的是平等与饮食安全。 但在家庭或亲密朋友聚会时,有人就认为公筷公勺多此一 举,会影响欢宴的气氛。再从习惯上说,家里的长辈一般会通过夹菜、喂食这样的亲昵行为来表达对儿孙辈的关爱,年轻人之间也会通过给对方夹菜来表达特别的感情。 一种历史悠久、适应范围普遍的习惯形成不易,改变更加不易。实行公筷公勺也相当不易。此次疫情期间,民众已经认识到分食制的重要性,分食制可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 中国合食的习惯是很难改的。不过在机关、企事业的食 堂,在大、中、小学校,一直是采取分食制的,分食制从娃娃抓起,是个好办法。 同时,有关方面也要推动、鼓励、监督餐饮场所,从制度上确定使用公筷公勺,在餐具的设计上,还要加强标识性和便利性。从现有的餐具来说,在使用设计上已经相当合理了,但提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减少食客的误操作。(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材料二】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好处有哪些 1.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可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混用餐具最大的隐患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2.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以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材料三】如何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1.用餐前,应主动配置公筷公勺。 2.用餐时,应先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 3.使用公筷公勺应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应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宾客使用。 4.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放回盛器。 5.用公筷公勺应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可用公筷公勺随意翻菜。 6.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筷公勺。 7.集中用餐、来客接待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外出聚餐时主动索要公筷公勺,不互夹菜,各取所需。6.给材料一的第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7.如图是文文制作的一张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请你为她补上一句标语。分食是中国餐饮的传统示例: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健康。8.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吃饭的时候,主客席地而坐,每人一份,各吃各的,是主人对客人的一种礼遇。B.材料一中引用孟尝君与门客的故事,旨在说明孟尝君有非比寻常的政治眼光,待客亦有讲究之道。C.疫情期间民众已经认识到分食制的重要性,也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D.外出聚餐时应主动索要公筷公勺,不互夹菜,各取所需;但在家接待客人时,因为自家的勺子和筷子洗得干净,所以可以不用公筷公勺。A 9.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在现代社会推行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餐制的有效做法。一、在机关、企事业的食堂,尤其是在大、中、小学校采取分食制,分食制从娃娃抓起,认识到分食制的重要和好处,并养成习惯。二、有关方面也要推动、鼓励、监督餐饮场所,从制度上确定规范使用公筷公勺。三、在餐具的设计上,要加强其标识性、提示性和便利性。四、用餐前,只要是集中用餐,无论是家中待客还是外出聚餐,都应主动配备好公筷公勺。望岳[唐]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春望》创作背景:此诗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身处沦陷的长安时所写。 春望①[唐]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杜甫的两次“望”所写时间不同,《望岳》写于他的青年时期,《春望》写于他的______时期,我们可以从诗中_______一词中看出来。 老年 白头 11.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说说杜甫两次“望”的感情有何不同?《望岳》主要写诗人所“望”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春望》主要写诗人所“望”因战乱造成的春城破败景象,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20.外国诗二首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悠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jìng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绝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结合文段,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或根据拼音选择正确汉字。①伫立 ( ) A.zhù B.chù ②路jìng( ) A.经 B.径(2)文字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 ____——____(3)“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中的“极目”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AB悠幽绝决用尽目力(远望)2.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不要/悲伤,不要/心急C.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D.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C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普希金(1799-1837),_____(国籍)诗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弗罗斯特,______(国籍)诗人。他曾先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后来开始写诗,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俄国俄国文学之父美国4. 用诗句中加点的词,仿写几句诗。【示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仿写】 假如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要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误解了你心急生气被误会的日子里冷静 水落石出的一天终会来临 5. 班级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朗诵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节选)沈卓尔我的星空,我的大地,都承载着我的梦想,我的大地,我的星空,都张开翅膀,准备起飞!梦想,长出了翅膀,在我的星空上翱翔,翅膀上,闪烁着星光。星空,流下了眼泪,灌溉了我的荒野,野地里,开满了玫瑰;大地,洒下了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都 承 载 着 我 的 梦 想(2) 在抄写的过程中,某同学故意空缺了两句,请你充分展开想象,仿照画线句子将它补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滋润了我的心田田埂间满载着春天(3) 婷婷同学一直想当一名诗人,可投稿遭遇几次失败之后,就打算放弃这个梦想。请你结合诗意,写几句话,鼓励她执着地把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示例:婷婷同学,有了梦想要为之奋斗并且执着地坚持下去,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梦想,既然长出了翅膀,就让它在你的星空上翱翔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公筷公勺,你会使用吗沈嘉禄【材料一】____________ 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许多场合,中国人是实行分食制的,一人一食,一人一桌。青铜器中的匕、勺、匙等,都可看作是用于分食的“公器”。春秋战国或更早的商周,中国还没有今天常见的桌子、椅子,吃饭的时候主客席地而坐,食物放在低矮的食案或面前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今天仍在使用的“筵席”一词,其中的“席”字,本意就是草席或篾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战国末期,燕太子丹请荆轲吃饭,与他等案而食,可以想象的场景就是在两张食案上放置相同的饭菜,主宾两人各吃各的。这是太子丹对荆轲的礼遇。案高不足33.3厘米,案面也不会超过0.22平方米,成语中有“举案齐眉”一说,说明它的体量是不大的,否则举起来就比较麻烦。 《史记·孟尝君列传》也记录了一个故事: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客惭,自刎。孟尝君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大佬,任何人不论出身只要有才能都可成为他的门客。他有非比寻常的政治眼光,待客亦有讲究之道。只是那个门客过于计较,过于天真,或者说有超前的“平等意识”,但最后因自惭而自裁。这个故事也说明先秦时期就已实行分食制了,如果像后来主客坐在一张圆台面上合食,就不会发生“饭不等”的误会了。 唐宋以后中国人开始使用桌子、凳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这就为多人合食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因为历经战争、灾 荒、迁徙等,大家族、大家庭代代延续非常不容易,合食就被视为家庭和睦、子息兴旺的象征。明清以来,中国人还特别追求四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一个大家庭在同一屋檐下合食,气氛特别美好。分食的推广与阻力 古代中国采用分食制,也不是涵盖所有场合,一般出现在礼仪场合,主要是为了强调君臣、主客的秩序以及上下、内外之别。封建社会的秩序是十分要紧的,倘若僭越或者犯禁,就会脑袋搬家。现代社会强调平等、民主、和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分食制强调的是平等与饮食安全。 但在家庭或亲密朋友聚会时,有人就认为公筷公勺多此一 举,会影响欢宴的气氛。再从习惯上说,家里的长辈一般会通过夹菜、喂食这样的亲昵行为来表达对儿孙辈的关爱,年轻人之间也会通过给对方夹菜来表达特别的感情。 一种历史悠久、适应范围普遍的习惯形成不易,改变更加不易。实行公筷公勺也相当不易。此次疫情期间,民众已经认识到分食制的重要性,分食制可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 中国合食的习惯是很难改的。不过在机关、企事业的食 堂,在大、中、小学校,一直是采取分食制的,分食制从娃娃抓起,是个好办法。 同时,有关方面也要推动、鼓励、监督餐饮场所,从制度上确定使用公筷公勺,在餐具的设计上,还要加强标识性和便利性。从现有的餐具来说,在使用设计上已经相当合理了,但提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减少食客的误操作。(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材料二】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好处有哪些 1.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可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混用餐具最大的隐患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2.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以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材料三】如何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1.用餐前,应主动配置公筷公勺。 2.用餐时,应先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 3.使用公筷公勺应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应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宾客使用。 4.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放回盛器。 5.用公筷公勺应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可用公筷公勺随意翻菜。 6.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筷公勺。 7.集中用餐、来客接待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外出聚餐时主动索要公筷公勺,不互夹菜,各取所需。6.给材料一的第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7.如图是文文制作的一张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请你为她补上一句标语。分食是中国餐饮的传统示例: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健康。8.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吃饭的时候,主客席地而坐,每人一份,各吃各的,是主人对客人的一种礼遇。B.材料一中引用孟尝君与门客的故事,旨在说明孟尝君有非比寻常的政治眼光,待客亦有讲究之道。C.疫情期间民众已经认识到分食制的重要性,也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D.外出聚餐时应主动索要公筷公勺,不互夹菜,各取所需;但在家接待客人时,因为自家的勺子和筷子洗得干净,所以可以不用公筷公勺。A 9.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在现代社会推行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餐制的有效做法。一、在机关、企事业的食堂,尤其是在大、中、小学校采取分食制,分食制从娃娃抓起,认识到分食制的重要和好处,并养成习惯。二、有关方面也要推动、鼓励、监督餐饮场所,从制度上确定规范使用公筷公勺。三、在餐具的设计上,要加强其标识性、提示性和便利性。四、用餐前,只要是集中用餐,无论是家中待客还是外出聚餐,都应主动配备好公筷公勺。望岳[唐]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春望》创作背景:此诗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身处沦陷的长安时所写。 春望①[唐]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杜甫的两次“望”所写时间不同,《望岳》写于他的青年时期,《春望》写于他的______时期,我们可以从诗中_______一词中看出来。 老年 白头 11.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说说杜甫两次“望”的感情有何不同?《望岳》主要写诗人所“望”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春望》主要写诗人所“望”因战乱造成的春城破败景象,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