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四章 篮球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四章 篮球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程序,教学效果预计,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本课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为教学内容,结合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相互竞争和团结协助的崇高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在行进间高手投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篮球重点教材,是在快攻和突破防守切入时经常运用的一种行进间的投篮方式,也是一项运用广泛的组合技术(行进间运球和三步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学习难度大,此技术的学习对学生参加篮球实践活动有很大帮助。学练中,主要使学生自觉形成在快速移动中与同伴的配合意识。基本动作的教学过程是从建立动作概念,掌握基本动作到实战练习拓展运用逐步深入。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运动技术的形成期,有篮球运、传、投的基本功,善于学习和思考,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较高的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喜爱的运动,有一定基础,随着运动技能的提高,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关注学生在篮球运动技能和学习态度方面的不同需求和差异,通过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从篮球技能的学习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利因素:男生表现欲望强,学习兴趣浓厚,不利因素是:女生和部分男生接触篮球较少,控球能力弱,造成球与三步上篮之间无法衔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85%的男生和70%的女生能够理解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的基本要领,通过练习70%的男生和60%的女生基本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命中率稳步提高。
2、体能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及跳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运动体验,,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向前上方起跳,投篮出手前保持单手低手托球稳定性。
教学难点:用指腕上挑力量使球向前旋转投出
六、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一)开始热身部分
课的常规→运球慢跑(为主教材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做好铺垫)→球操(达到热身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二)学习提高部分
A、辅助练习,学生看过挂图后做摸仿动作练习(体验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
B、主教材:
1. 复习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手脚配合技术动作练习。强调一大、二小、三高。体验手脚配合协调.寻找两种上篮方式的区别。
2.单手持球反复练习“挑球”练习(体验用指腕上挑力量使球向前旋转投出)
3. 原地开始的上两步投篮练习
4.完整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①和②项学生另选一项: ①三分线处开始运球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②中线处开始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5、提升练习:分组练习(体现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的思想意识)
C:辅助教材:身体素质练习:快速移动、原地纵跳(体现学生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优良品质,把本课推向高潮。)
(三)整理恢复部分
放松操:①放松手臂(两手拨球放松)②放松腿部(球绕腿)让学生尽快从兴奋状态恢复安静状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七、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大部分的学生能进一步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技术。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为14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20'次/分左右,全课练习密度为50%左右。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预计有一小部分学生A跨步接球和上步起跳配合不好,B:接球起跳投篮时远离篮圈下面本课根据学生特点,运用语言强调左、右脚的跨步与接球, 在场地上画出左、右脚的跨步点和起跳点。非常直观有效,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2.学生期待知道自己的成绩,所以才用按水平分组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挑战自己,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九、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
课前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清除场地中尖锐物体,并提前合理画好场地以及器材的合理布置。在学练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学生要爱护公物,课后有组织地安排学生把器材搬回保管室并摆放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四章 篮球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体育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 篮球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体育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 篮球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三步上篮动作要点,三步上篮动作方法,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