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知识点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的利用与控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知识点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的利用与控制,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用海豚音形容唱歌的人唱的音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利用超声波可以预报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D.手机APP “抖音”里常有人模仿文艺名人的声音,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调
2.医疗器械“B 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C.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D.超声波的声音太弱,人耳感觉不到
3.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4.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这些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大B.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丁声音属于乐声
5.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可以有效地控制噪声.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相同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在某些地方标有禁鸣喇叭的标志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B.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C.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
D.次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而且几乎无孔不入
7.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B.超声波清洗钟表
C.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D.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
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摩托车的消声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9.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1.声、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1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对着摄像头,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说明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显微镜的物镜相同
B.学生从手机上看到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中减弱噪声
13.关于内燃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同种燃料
B.汽油机汽缸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汽缸顶部有喷油嘴
C.内燃机中,燃料燃烧得到的内能会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热机排出的废气和产生的噪声会污染环境
14.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是( )
A.“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光的直线传播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得很远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二、非选择题
15.期末考试考场内翻阅试卷产生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产生的。蝙蝠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是利用______原理确定目标的位置
16.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传递_________;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17.音调:声音的高低叫______.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叫______,单位是_____,符号______.声源的振动频率越_____,音调越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_Hz到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_,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_____________.
18.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19.在海面上有一只舰船,上面有一台超声测位仪,为了测出海底有多深,在水面竖直向下发一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问海底有多深?
20.科学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秒收到回波信号,求此处海底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 米/秒)
21.从捕鱼指挥船定向发出超声波,经约1.5s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问鱼群距捕鱼船多远?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22.广州打捞局的打捞船对“南海Ⅰ号”宋代古商船进行打捞(如图所示),打捞之前,工作人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的深度,若海底的深度为30 m,则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超声波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用海豚音形容唱歌的人唱的音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正确;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预报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利用的是次声波,故C错误;
D.手机 “抖音”里常有人模仿文艺名人的声音,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故选B。
3.D
【详解】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带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固、液、气均可传播声音,所以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属于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振幅是最小的,响度最小,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次数相同,即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在温度相同、介质相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丁振动无规律,因此丁声音为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道路修成凹形的,可以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声板,是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某些地方标有禁鸣喇叭的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6.D
【详解】
A.利用次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而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
B. 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而不是红外线,故B错误;
C.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而不是紫外线,故C错误;
D.次声波的频率很小,波长很长,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强,所以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传得远,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 登山,如果高声讲话,声音传递的能量可能引起雪崩,与题意不符;B. 超声波清洗钟表,是通过超声波引起钟表零件上污垢的振动而脱落,是利用声音传递,与题意不符;C. 由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使体石结石振动而被“击碎”,与题意不符.D. 利用彩超观察胎儿,是通过超声波传递的信息来获取体内胎儿的生长情况,与题意相符.故选D.
8.B
【详解】
A.“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是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说明了固体也能传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播能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超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最大频率,故AB错误;
C.超声波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电动牙刷能将牙齿上的污垢除去,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
C.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故C正确;
D. 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由频率决定,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3×108m/s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
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
故选C。
12.BC
【详解】
A.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原理,原理是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其原理不同,故A错误;
B.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出不同颜色的光,彩色显示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同学们通过听老师的提问进行交流,获得知识,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C。
13.BD
【详解】
A.汽油机燃料是汽油,柴油机的燃料是柴油,故A错误;
B.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结构不同:柴油机的气缸上是喷油嘴,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故B正确;
C.内燃机中,燃料燃烧得到的内能有一大部分会散失掉或克服摩擦做功,只有一少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热机排出的废气和产生的噪声会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BD。
14.CD
【详解】
A.“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坐在船上的乘客随船一起运动,“山”和“轻舟”之间的位置有变化,所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耳不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们听到的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15.振动 回声定位
【详解】
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 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16.信息 声源
【详解】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音调 频率 赫兹 Hz 高 高 20Hz 20000Hz 次声波 超声波
【详解】
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18.振动 空气(或“气体”或“介质”) 噪声
【详解】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发声时喉头也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小明的歌声影响到了小娟的思考,所以对小娟来说,小明的歌声就属于噪声.
19.2000m
【解析】
根据题述,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v=1000m/s,超声波从水面竖直向下传播到海底的时间t=,由公式s=vt可得,海底深度为s=1000m/s×2s=2000m.
20.3000米
【详解】
解:由题知,v=1500m/s,t=4s,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s=vt=1500m/s
所以此处海底的深度
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
21.1 148.25 m
【解析】经约1.5s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所以从发射超声波到鱼群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为:0.75s,
答案:1148.25 m
22.0.04 s
【详解】
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的深度,超声波在遇到海底再反射回来,所以超声波要传播一个来回,即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30m=60m;
根据v=st得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超声波所用的时间是:
t=sv=60m1500m/s=0.04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过关练习考点04 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声的利用与噪声控制-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精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声的利用与噪声控制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精练全国通用docx、专题04声的利用与噪声控制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精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优秀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