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2(八年级上册+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2(八年级上册+下册)第1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2(八年级上册+下册)第2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2(八年级上册+下册)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2(八年级上册+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2(八年级上册+下册),共22页。
    五、(2020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释】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六、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4题。(12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文章在句式的运用上有何特点?(2分)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3题。(1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3)怀民亦未寝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八、(2020广东省卷)阅读(10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
    第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2020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必先苦其心志
    其喜洋洋者矣
    B.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
    D.征于色
    天山共色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2分)
    然 后 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3分)
    八年级下册
    第10篇 桃花源记
    十、(2021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便舍船
    屋舍俨然
    C.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寻向所志
    便扶向路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4分)
    【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第11篇 小石潭记
    十一、(2020朝阳)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4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日光下澈
    (2)俶尔远逝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第12篇 北冥有鱼
    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8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同“溟”,海
    B.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C.志怪者也 志:志向
    D.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潭西南而望
    D.已而夕阳在山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本文中,作者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2分)
    第13篇 虽有嘉肴
    十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13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虽有至道 道:
    (3)然后能自反也 反:
    (4)然后能自强也 强: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2分)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学校开展“学会反思”主题演讲大赛,你代表班级参加,请从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并说出你选择它的原因。(3分)
    第14篇 马 说
    十四、(2021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策之不以其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D.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4.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4分)
    【链接材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①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③,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释】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③鲜:读作xiǎn。
    【参考答案】
    五、1. (4分)(1)同“缺”(空隙、缺口)(2)冲上(漫上)(3)逆流而上(4)飞奔的马
    2. (4分)(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3分)B 【解析】“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主要突出的是三峡水流速度快的特点,B项中“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分析有误。
    4. (4分)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六、1.(4分)(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
    2.(4分)(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 (2分)C【解析】C项“乱”在这里指的是“此起彼伏”,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并非“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4. (2分)运用了骈散结合的方式,其中写景的句子运用了四字词语,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间用散句,参差错落。
    七、1. (4分)(1)门 (2)考虑,想到(3)睡觉 (4)介词,在
    2. (4分)(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4分)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八、1. (3分)A【解析】A项中的两个“诚”,均可译为“确实”。B项中的两个“志”,前者可译为“志向”;后者可译为“做的记号”。C项中的两个“谓”,前者可译为“称得上”;后者可译为“认为”。D项中的两个“屈”,前者是“屈”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屈服”;后者可译为“屈尊”。故选A项。
    2. (4分)(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3. (3分)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
    九、1. (3分)A【解析】A项中的两个“于”,均是介词,可译为“从”。B项中的两个“市”,前者是名词,可译为“集市”;后者是动词,可译为“买”。C项中的两个“其”,前者是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后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D项中的两个“色”均是名词,前者可译为“脸色”;后者可译为“颜色”。故选A项。
    2. (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3分)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4. (3分)“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死、起
    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
    十、1. (4分)B【解析】A项中“便舍船”的“舍”指舍掉,“屋舍俨然”的“舍”指房屋;B项中两个“向”均指先前的,意思相同;C项中“桑竹之属”的“属”指类,“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通“嘱”,意思是“嘱托”;D项中“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是介词,意思是“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第一个“为”是动词,意思是“成为”。故选B项。
    2. (4分)(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3分)C【解析】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但并不能由此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他最后也没有找到。C项分析有误。
    4. (4分)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十一、1. (2分)(1)穿透(2)忽然
    2. (2分)D【解析】题干所给例句“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中的“为”可译为“成为”。A项中的“为”可译为“为了”。B项中的“为”可译为“对,向”。C项中的“为”可译为“作,做”。D项中的“为”可译为“成为”。故选D项。
    3. (2分)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2分)柳宗元遭贬,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悦,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十二、1. (2分)C【解析】“志怪者也”的“志”是“记载”的意思。
    2. (2分)C【解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而”表修饰,不译。A项中的“而”表并列,可译为“又”;B项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却”;C项中的“而”表修饰,不译;D项中的“而”与“已”连用,可译为“不久”。故选C项。
    3. (2分)C【解析】“苍苍”即“湛蓝色”;“正色”即“真正的颜色”;“邪”,疑问词;“极”即“尽头”;两个“其”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式,应用关联词“是……还是……”。故选C项。
    4. (2分)通过写“变鱼为鹏”表现其志在高空,通过写“飞往南冥”表现其志在千里。
    十三、1. (4分)(1)味美 (2)道理(3)反思 (4)勉励
    2. (2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4分)(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 (3分)选择:“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选择的原因:这句话是说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才能自我勉励,更努力地去弄懂自我困惑的地方,符合反思的主题。
    十四、1. (4分)D【解析】A项中“故虽有名马”的“名”指名贵,“有仙则名”的“名”
    指出名,有名;B项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食”指吃,“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同“饲”,喂;C项中“策之不以其道”的“道”指方法,“独行其道”的“道”指道路;D项中两个“临”均指面对,意思相同。故选D项。
    2. (4分)(1)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3. (3分)A【解析】A项理解与分析正确;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项原因有误;C项中“鸣”字没有表现鄙视和反抗之意;D项,“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不是在记叙故事,D项表述有误。故选A项。
    4. (4分)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
    不同点:韩愈认为人才多,但识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识别人才;张九成认为人才难得

    相关试卷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5(统编39篇文言文165个重点实词分组集训):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5(统编39篇文言文165个重点实词分组集训),共27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4(九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4(九年级下册),共7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3(九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3(九年级上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