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专题六 中考改革下的全国命题新趋势2(古诗文对比阅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26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专题六 中考改革下的全国命题新趋势2(古诗文对比阅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26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专题六 中考改革下的全国命题新趋势2(古诗文对比阅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26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专题六 中考改革下的全国命题新趋势2(古诗文对比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专题六 中考改革下的全国命题新趋势2(古诗文对比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2021年山西、杭州、宜昌等地将古诗词曲与文言文进行对比考查,或者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文言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考查的形式正是“教材建设”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诗歌与文言文对比阅读
1. (2021山西)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4)题。(12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
①学诗谩有惊人句
②其名为鲲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怒而飞 心花怒放
B. 其翼若垂天之云 比翼双飞
C. 志怪者也 志同道合
D. 亦若是则已矣 实事求是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分)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鲲体积巨大, 。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 ? ?
(4) 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2. (2021杭州)古诗文阅读(19分)
甲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2分)
《赠从弟》中寒风“ ” 、冰霜“ ”,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4分)
(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
①征聘不就( )
②就家拜汉中太守( )
③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
A. 从事 B. 就职、赴任
C. 完成 D. 前往
(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5)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①②题。(7分)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①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3分)
②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4分)
3. (2021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题。(15分)
(一)自叹①
宋·文天祥
长安②不可诣,何故会高亭③?
倦鸟非无翼,神龟弗自灵④。
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
回首西湖晓,雨馀⑤山更青。
(选自《文天祥诗文选译》)
【注释】①此诗为文天祥去元军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所作。②长安:即长安堰,在今浙江海宁西北。③高亭:高亭山,当时元军军营所在地。④神龟弗自灵:指自己自投罗网,为敌所俘。⑤雨馀:雨后。
(二)访辛弃疾
宋·赵溍
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稼轩帅淮①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
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
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②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
(选自笔记小说《养疴漫笔》)
【注释】①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②缗:一千文为一缗。
(1)《自叹》一诗中借“ ”和“ ”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带兵杀敌却身陷囹圄的无奈心境。(2分)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3分)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遣 人 询 之 则 已 及 门 遂 定 交
(4) 根据相关提示,补全下面表格内容。(2分)
(5)笔记小说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3分)
(6) 《自叹》中文天祥之所叹,与《访辛弃疾》中辛稼轩、陈同甫之所谈“意似而情非”,请对其中的相同之“意”和不同之“情”加以分析。(3分)
(二)群文阅读
1. (2021宜昌)群文汇读(14分)
医者仁心
【步惊①】性 。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瑞香】性温。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②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③屋皆香。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葳蕤】性 。一名玉竹。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有娇柔之意。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主中风暴热。
【蒲黄】性平。香蒲花中之蕊屑也,细若金粉。春生嫩叶,出水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槌。能止血,消瘀青。
【注释】①步惊、蕙兰、瑞香、山兰、川芎、葳蕤、蒲黄,均中药名。②刈:割。③比:挨着,邻近。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惊( ) 质( ) 至( ) 谓( )
(2)请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A. 煎汤饮之 B. 如女之委顺相随也
C. 有娇柔之意 D. 故俚俗谓之蒲槌
(3)请用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春 生 苗 茎 直 有 节 其 叶 如 竹 两 两 相 对 其 根 横 生。
(4) 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句子:刈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
(5)如有同学不慎跌伤,破皮出血,你认为文中哪味中药适合对他进行现场医治?(2分)
(6)中药有温、热、寒、凉、平五种药性。中医治病依中药之性味,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请联系上下文,推测“步惊”和“葳蕤”两味中药的药性,并填写到文中的方框内。(2分)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 (2分)
2. (2021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17分)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快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C.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西:向西
D.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 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 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分)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4分)
新趋势——古诗文对比阅读
(一)诗歌与文言文对比阅读
1. (1)(2分)①②
(2)(3分)B 【解析】A项中“怒”的意思分别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形容气势很盛。B项中两个“翼”都指“鸟的翅膀”。C项中“志”的意思分别是:记录;志向,志愿。D项中“是”的意思分别是:这样;对,正确。故选B项。
(3)(3分)①不知道有几千里②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4分)①美好境界(或“理想世界”等)②九万里风鹏正举③硕大无比(或“志存高远”等) ④力大无穷(或“善借长风”等)
2. 【参考译文】【丙】宗承,字世林,是南阳安众人。宗承年少时就重视修养品德,端正行为,刚强而与众不同,(朝廷以礼)招聘他却不就职。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正赶上宾客满门,不能说句话,就等到宗承起来,便去邀请他,抓住(宗承的)手请求交往。宗承拒绝不接纳。(曹操)后来做了司空辅佐汉朝,就对宗承说:“从前你看不起我,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宗承说:“松柏的意志仍然存在。”曹操不高兴,但因为宗承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曹操)让他的儿子曹丕以子弟之礼向他学习,前往家中授予他汉中太守的官职。曹操仍然因为宗承冒犯了自己而记在心上,(宗承)官位一直不高却以礼优待他,就朝政问题前往他家拜访,位居其他宾客之上。
(1)(2分)瑟瑟惨凄
(2)(4分)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
(3)(3分)①B ②D ③A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句子,“征聘不就”译为“(朝廷以礼)招聘他却不就职”。可知,此句中“就”的意思为就职、赴任;“就家拜汉中太守”译为“前往家中授予他汉中太守的官职”,可知此句中“就”的意思为前往;“蒙乃始就学”译为“吕蒙才开始从事学习(活动)”,可知此句中“就”为从事的意思。理解句子意思后进行选择即可。
(4)(3分)A 【解析】“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的意思为“曹操不高兴,但因为宗承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B项“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理解错误,应该是“但因为宗承有贤德的美名”。
(5)(7分)①(3分)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
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
②(4分)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
3. 【参考译文】(二)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开始听说辛弃疾的名声,去拜访他,快到辛弃疾家门口时,要过一座小桥,三次提缰策马准备过桥,马三次退却。同甫发怒,拔出剑挥落马头,把马身推倒在地,走进去。辛弃疾正靠在自家楼上,看到他这番举动,大感惊诧,派人去探问时,同甫已经到了门口,于是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好友。
(数十年之后,)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而)陈同甫还贫困不得志。(陈同甫)依然直接上门去见辛弃疾,一起谈论天下事。(辛弃疾)在酒酣耳热之际,开始高谈阔论起南宋和北方外族的军事形势,并说明南宋想收复北地可以这样来作战。而北方若想并吞南宋又可以这样作战。并且说钱塘一带不适合建为国都,北人只要占领牛头山,就能阻断四方来援的军士;然后再引西湖的水来灌城,整个京城的军民百姓都成了鱼鳖。
酒后,(辛弃疾)留宿陈同甫在馆里。陈同甫想起辛弃疾一向慎重寡言,(酒后说了不少不该说的话,)一旦酒醒回想起来,一定杀他灭口,于是半夜偷了辛弃疾的骏马逃走。
一个多月后,陈同甫写信向辛弃疾借十万缗钱用来济困,(并在信中暗示当晚辛弃疾说过的言论,)辛弃疾只好如数给他。
(1)(2分)倦鸟神龟
(2)(3分)①恰好,正好,刚好 ②少 ③借
(3)(2分)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4)(2分)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3分)示例:“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这一细节描写夸张成分浓厚,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写出了陈同甫的侠士风度。
(6)(3分)三人均为南宋爱国文人,诗文中流露出他们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共同意愿;《自叹》表现了文天祥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及期待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而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相与谈天下事,指点江山,富有壮志豪情。
(二)群文阅读
1. 【参考译文】【步惊】药性温和。用(它的)嫩叶加几粒米稍微轻炒,煎汤喝了,可以治疗受寒呕泻。花有清幽的香味,行走偶然遇到它,常常惊异地把它认作蕙兰,所以把它叫做“步惊”。永安人常常把它的嫩叶晒干,拿着它进京城作为礼物送人。
【瑞香】药性温和。冬天盛开时像雪,被叫“雪花”。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和别的花放在一起,别的花香都闻不到了,(香气)都被它夺去,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夺香花”。晒干入药,可以治痘症。
【葳蕤】药性寒凉。又名玉竹。形态柔美而质地滋润,如同女子柔顺相随,有娇柔的意味。春天长出小苗,它的茎很直,有节,它的叶子像竹叶,叶片两两相对,它的根是横着生长的。主治中风暴热。
【蒲黄】药性平和。是香蒲花中花蕊的屑,细得像金粉。春天长出嫩叶,长出水面的部分呈红白色,毛茸茸的样子。到夏天从众多叶子中抽出梗,花就抱在梗的顶端,如同武士的棒杵,所以乡间俚俗之语称它为蒲槌。能止血,消除瘀青。
(1)(2分)惊(惊叹,惊异); 质(质地); 至(到); 谓(称,称为)。
(2)(2分)C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A项中“之”的用法是代词,代指步惊嫩叶和几粒米放在一起炒的药;B项中“之”的用法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中“之”的用法是助词,可译为“的”;D项中“之”的用法是代词,指抽梗的香蒲。故选C项。
(3)(2分)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
(4)(2分)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
(5)(2分)蒲黄
(6)(2分)温(或热);凉(或寒)。
(7)(2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参考译文】【丙】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在泰安城下环绕,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直到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和云一样高的道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内外,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得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3分)C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人们都叫它天门。和云一样高的道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因此根据句意,应在“天门云”“冰滑”“登”“上”“雪”后断句。
(2)(3分)D 【解析】D项中的“限”在这里是城墙的意思。
(3)(3分)D 【解析】D项中的“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说法不准确,乙文并未表达此意;甲乙两文都没有流露出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4)(8分)①(4分)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②(4分)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射到,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选文
大鹏形象解读
相关名句积累
渔家傲
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① 追求和向往。
②
北冥有鱼
大鹏具有③ 、④ 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方法借鉴
文言语句
字词释义
语境推断法:“三跃马而三却”中的“却”,根据前文“跃”和后文“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可推断,“却”是“退却”的意思。
稼轩适倚楼望见之
适:①
成语推断法:“推马仆地”中的“仆”,可依据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推测为“倒下”的意思。
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
寡:②
课内迁移法:“稼轩如数与之”中的“与”,根据 《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的“与”,可理解为“给”的意思。
假十万缗以济贫
假:③
人有五劳七伤,寒热虚实。药有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假以草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7 核舟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7核舟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27核舟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活板-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活板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12活板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卖油翁-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卖油翁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11卖油翁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