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七年级上册+下册)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七年级上册+下册)第1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七年级上册+下册)第2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七年级上册+下册)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七年级上册+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七年级上册+下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统编与课标重合文言文单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 文言文阅读一、统编与课标重合文言文单篇阅读七年级上册第1篇  《论语》十二章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4题。(1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不亦说乎      说:         (2)传不习乎      传:          (3)人不堪其忧    堪:          (4)三军可夺帅也  夺: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 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 C.乐亦在其中矣           食之不能尽其材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请从文中选出能分别体现“学习”和“修养”的两个句子,并说说它对你的启示。(2分)  七年级下册第2篇  陋室铭二、(2020哈尔滨)阅读《陋室铭》,回答1~3题(8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鸿:             (2)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2分)  第3篇  爱莲说三、(2020长春)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濯清涟而不妖(        (2)不蔓不枝(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3分)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出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4篇  河中石兽四、(2021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阅十余岁。              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        固:坚固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2. 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僧)以为顺流下矣。B.(坎穴)渐激渐深。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D.求之(于)下流。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4. 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一、统编与课标重合文言文单篇阅读一、1.(4分)(1)同“悦”,愉快  (2)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能忍受  (4)改变2.(2分)B  【解析】A项中的“之”,前者是代词,译为“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后者是动词,译为“去、往”。B项中的“则”都是副词,可译为“就”。C项中的“其”,前者译为“那”;后者译为“它的”。D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前者译为“对,对于”;后者译为“向”。故选B项。3.(4分)(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广泛地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4.(2分)示例:学习方面:“学而时习之”,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修养方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二、1.(2分)(1)大  (2)形体、躯体2.(4分)(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三、1.(2分)(1)洗  (2)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2.(2分)D  【解析】借事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属于托物言志。故选D项。3.(3分)分号可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句末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四、1.(3分)B  【解析】B项中“固”的意思是“固然”。2.(3分) C  【解析】“如是再啮,石又再转”的意思是“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可判断出“啮”的宾语应该是“沙”。由“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可印证宾语不是“石兽”,故选C项。3.(3分)B  【解析】结合原文中“尔辈不能究物理”可以看出,讲学家自恃博学,觉得自己“能究物理”,因而看不起别人,嘲笑别人,而不是“‘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故B项理解错误。4.(3分)D  【解析】D项中老河兵判断正确的原因是他凭借丰富的经验,抓住了水性和石性的特点,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故D项赏析错误

    相关试卷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1: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1,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国视野新考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5(统编39篇文言文165个重点实词分组集训):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5(统编39篇文言文165个重点实词分组集训),共27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4(九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4(九年级下册),共7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