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图文ppt课件,共12页。
一、中国画承载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儒:春秋、孔子、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释:两汉间传入中国、释迦摩尼、善、出世、 道:春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问题思考: 为什么许多中国画只用黑白墨色表现?
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
二、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
写心立意就是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中国人大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使得中国山水画家能够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
郑板桥一辈子就画竹子、石头和兰花,他的画清新、俊逸,他不是不会画其他的事物,只是对于他来讲,以竹、石、兰抒发自己清高的文人情怀,足矣。
此画采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构图方法,将坡岸、林木、青山尽收卷中,有沉郁苍秀之感。
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苏轼-----诗画本一律
中国画是诗意的,也就是说,中国画有诗的意味。南宋诗论家严羽曾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有它独特的趣味,和逻辑思维的“理”有不同,中国画不是生活的直接模仿和拷贝,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对生活的加工,是对情感、心智的模仿和体现。其次中国画并不是完完全全脱离于理,而总是要与理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画源自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中国画家希望用简洁的笔墨描绘他们对于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这种诗意的理解是画家在情与理间的即兴表演,这种诗意的理解也融入了画者对生命的感悟。中国画是与理游离的,正是这种游离造就了它的诗意之美。
四、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
一、中国画承载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儒:春秋、孔子、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释:两汉间传入中国、释迦摩尼、善、出世、 道:春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问题思考: 为什么许多中国画只用黑白墨色表现?
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
二、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
写心立意就是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中国人大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使得中国山水画家能够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
郑板桥一辈子就画竹子、石头和兰花,他的画清新、俊逸,他不是不会画其他的事物,只是对于他来讲,以竹、石、兰抒发自己清高的文人情怀,足矣。
此画采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构图方法,将坡岸、林木、青山尽收卷中,有沉郁苍秀之感。
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苏轼-----诗画本一律
中国画是诗意的,也就是说,中国画有诗的意味。南宋诗论家严羽曾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有它独特的趣味,和逻辑思维的“理”有不同,中国画不是生活的直接模仿和拷贝,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对生活的加工,是对情感、心智的模仿和体现。其次中国画并不是完完全全脱离于理,而总是要与理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画源自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中国画家希望用简洁的笔墨描绘他们对于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这种诗意的理解是画家在情与理间的即兴表演,这种诗意的理解也融入了画者对生命的感悟。中国画是与理游离的,正是这种游离造就了它的诗意之美。
四、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