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绘画 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2)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8839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美术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案及反思,共3页。
单元(章节)课题绘画本节课题中国画章法课标要求(1)学会对美术现象做出判断。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3)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章法中虚实关系及简单的印章知识。通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国画的虚实关系,在分析中感受中国画的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审美教育,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教材分析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中国画的形式美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中国画的章法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章法,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以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学习,学生对于中国画有了初的认知,能够做到对人物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但学生们缺少中国构图知识与印章知识了解较少,通过本课学习,从中国画章法虚实上更深体会中国画的意境与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学习中国画的虚实关系与简单的落款知识。教学难点:能自主分析中国画中的虚实关系。提炼的课题任何艺术创造需要应用合适的构图,这就是章法,是“画之总要”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中国画借助题诗、款识、书法、印章等艺术手段,作为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和说明,来倾露作者的思想感想。只有认识这些语言,才能了解美术作品特有的面貌,才能够读懂作品。因此本课通过讲解,分析与交流中共同学习中国画的评价理论知识。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PPT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个性化修改引入 新授 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的气韵生动和写心立意与以小观大,什么是中国画的章法呢?自学环节:自学第26页内容。提问个别学生,什么是中国画的章法。中国画的“章法”是指画面构图、构思,或叫“经营位置”的方法或法则,被认为是“画之总要”而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画在章法中非常讲究“虚实”“疏密”等具体章法。那中国画的中的“虚实”“疏密”指的是什么?今天和老师一共来学习《中国画的章法——虚实、疏密关系》(一)、什么是虚实关系? “实”可以指在画面上的突出的实实在在的主体,“虚”往往指处于次要的、远的、淡的、衬托的物象。古人有云“知白守黑”、“以虚衬实”的说法。在中国画中尤其重视“虚白”的地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它往往是画中的关键地方。观者往往从实处着眼,虚处留意,它能使观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意外之意,画外之画的“虚境”。(二)、作品分析1、从用墨的角度分析展示赵春秋作品《静听雪飘》从用墨的角度分析虚实关系。墨色浓重繁复处就是实,即指有笔墨处,还可以是墨色深重处,而浅淡疏密处就是虚,即指无笔墨处,空白处,还可以是指墨色轻淡处。2、近远景的角度分析展示赵春秋作品 《江南初雪》近景为实,远景为虚,作用:拉伸空间,产生意境。3、从布白的角度分析展示赵春秋作品 《山深雪意浓》画纸上落笔墨的地方就是实,而笔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虚。(三)虚实在中国画的应用1、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展示黄宾虹《山中访友图轴》分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2、虚而万景入展示齐白石的《虾》和夏圭《松溪泛舟图》(一)、疏密关系1、什么是疏密?是形象之间位置距离大小的关系或形象排列的紧或松的关系。2、欣赏了解疏密在中国画的应用。(二)课堂练习:以五朵牵牛花为题材,运用虚实、疏密关系进行创作构图练习(虚实应用铅笔的轻重来展示) 2、题款也称落款或款识。(1)、在画幅上题款,是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题款是整幅作品的组成部分,在构图中起稳定和平衡作用,还可弥补绘画构图中不足。通过题款可使观赏者获得“画外之意”。题款的内容除姓名年月外,诗词歌赋、画理画论、杂感记事、短评题跋语、散文小品、有韵无韵均可题用。(2)、 题款的形式:单款:又称名款,只署画家姓名、别名、画名和年月。双款:除作者名款外,还署画受画者的名字和与画家的关系。题诗款:可题画家自作的诗词或用古人的诗词。可长可短,可题全诗,也可选其中一句、两句,所题诗句不仅与绘画有关,还可补充画意之不足。 课堂检测内容展示一些作品组织学生分析,加深对中国画章法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中国画的形式与内容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非常充分。教案中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主题鲜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内容详细,书写整洁,布局合理。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并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与指导方面,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引入新课,在章法上从“疏密关系”、“虚实关系”通过著名作品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中国章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内容的回答,共同学习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对中国画的章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中国画章法》主要是让学生把国画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国画的意境。整堂课抓住国画的章法以此展开由浅入深的讨论,分组欣赏讨论和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验感受国画的诗情画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活动时间一般较难把控,容易为后边的教学没有小结时间。同时,教材针对章法问题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较好阐述与讲解,同时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也是上本课的最终目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教版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现实困惑与思考,教学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设计分析,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过程设计,,板书,心得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