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认识浮力教案设计
展开认识浮力
一、基本信息 | |||||||
学校 |
| ||||||
课名 | 认识浮力 | 教师姓名 |
| ||||
学科(版本) |
| 章节 | 第九章第一节 | ||||
学时 | 1 | 年级 | 八年级 | ||||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的测量(称重法);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3、利用Aischool 教学软件进行实时练习反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 |||||||
三、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用具 重点: 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 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用具: 乒乓球、量筒、水、水槽、石蜡、弹簧测力计、烧杯、DIS力传感器、PAD、自制教具、Aischool软件等。
| |||||||
五、教学设计 | |||||||
教学环节 | 起止时间(’”- ’”) | 环节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媒体作用及分析 | ||
一、实验 引入 | (00’28”- 1’38”) | 引入浮力
| “听话的乒乓球” | 水倒入量筒中将乒乓球取出。
| 摄像头投影实验效果 | ||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 | (1’40”- 5’44”) | 浮力的概念 | 受力分析并结合实际生活 | 结合实际生活中浮力的存在,根据教师的引导知道浮力在液体或者气体中存在;并利用受力分析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
| ||
(5’45”-16’45”) | 浮力的大小 | 通过DIS传感器演示实验知道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以及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称重法测出浮力的大小并分组讨论汇报结果;了解DIS传感器技术对实验的改进 | 应用了DIS传感器技术,将传统实验进行改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演示过程中学生看不清楚,DIS力传感器能够将力的大小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并实时变化,学生通过数字直观的看到力的变化,提高了实验的可视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并启发学生利用传感器可改进其他更多的实验,激发思考 | |||
(16’46”- 27’15”) | 浮力的产生原因 | 两个自制教具的演示 |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知浮力要产生必须是下表面有水;巩固液体压强的知识,知道浮力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 摄像头投影实验效果 | |||
(27’44”- 28’46”)
| 浮力的本质 | 结合弹力的知识 | 温故弹力的知识,浮力的本质是弹力 |
| |||
三、课堂练习 | (28’50”- 35’48”) | 浮力的示意图 | 巩固浮力的方向 | 利用PAD手动作图画出力的示意图并上传至Aischool教学软件平台 | 教师开启Aischool软件,学生启动PAD配套软件,通过浮力的学习画出力的示意图;针对作图例题,学生通过PAD手动作图并上传至Aischool平台,然后教师通过接收到的情况分析学生的答案,可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答案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更清楚认识自己作答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精确把握哪些学生未掌握知识点,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使教学更加行之有效。
| ||
(36’25”- 42’45”) | “谁是卧底”游戏练习 | 知识梳理 | 接收“谁是卧底”游戏练习,通过闯关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 | 教师将课堂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学生用PAD接收并根据个人情况完成课堂练习;将课堂练习变成游戏,学生以闯关的形式完成习题,正确率不同得到的最后奖励分就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方面使学习更具有实效性,让课堂更丰富。
| |||
六、教学流程: (一)实验引入: 实验:在深量筒中放入一个乒乓球,要求不动量筒将乒乓球取出。 学生很快想到借助水、利用浮力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问题式教学 1、什么是浮力?[来源:学科网ZXXK] 教师提问:静止水面小球受力分析→漂浮水面物体受到浮力 (1) 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2) 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3) 探究空气的浮力 (4) 浮力的概念 学生总结:浮力的施力和受力物体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教师说明:浸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其他液体也有浮力 那么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没有浮力的作用? 教师举例:氢气球 教师提问:现在请你谈谈什么是浮力? 板书总结:把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分组实验) 教师提问: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沉在水底的物体受不受浮力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有的学生联想到石块在水中沉底,提出石块不受浮力;而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人站在水中身体有“向上漂”的感觉,认为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教师引导: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利用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石块、盛有水的烧杯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教师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物体也受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石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板书总结:浮力=物重—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F浮=G-F拉 3、如何理解“浸”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演示:表面平整的石蜡紧贴水底无法浮起 总结:“浸”的实质含义是物体底面与液体接触 4、浮力是如何产生的? 演示:两头包有橡皮膜的塑料圆筒在液体中所受压力的情况 理论分析:(1)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六面受力分析 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上讲解可结合图进行。 (2)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木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结合图讲解: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跟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小结浮力产生原因:1、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推理得出利用压力差法求浮力的公式:F浮=F向上-F向下 问:1、原本漂在水面的石蜡,为什么紧贴在水底时候无法浮起? 学生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 5、浮力的本质? 教师分析:物体浸在水中相当于改变了水的形状,水想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会对他施加力,所以浮力的本质上是一个弹力。 (三)课堂练习: 使用Aischool软件将课堂练习以图片和游戏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学生提交答案,教师根据答题情况对比讲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小结浮力基础知识 (五)课堂作业:学生校本作业
| |||||||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认识浮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认识浮力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浮力,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