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555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入文本,走出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庖丁解牛
难点名称
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走入文本由庖丁高超技艺初步感受“庄子之道”的思想精髓,再走出文本整体阅读更深入理解“庄子之道”的哲学思想。
2、从寓言中感悟抽象的庄子之道。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庄子的文章涉入不多没有整体联系对其人、其文、其思想有个整体的思考和认识。
难点教学方法
寓言故事中和实例中感悟庄子深奥的哲学思想。
以点带面,通过此文来整体感受庄子之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属于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闻一多曾评价庄子“庄子是位诗人的哲学家,哲学的诗人,是一位站在远方眺望故乡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庖丁解牛》揭开“庄子之道”的神秘面纱。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走入文本:悟“技中之道”(实践论)
1、回顾文本,感知寓意(视频)
2、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本文三处比喻是;1、“刀”喻“生命”,“刀刃”喻“自然本性”;2、牛身筋骨错杂处喻世上纷繁的事物。3、庖丁解牛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于骨节的空隙,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比喻人如能顺应自然,无论事物如何纷繁,也可应付裕如,那么便本性无伤,天年尽享了。
3、怎么看待技与道的关系?
技:技之所通,或此一才,或此一事,或此一艺,或此一器
道:道者,无所不运,无所不通,一道而可旁通他道。
“技中之巧,以其熟练,而自应合于天理,故而未尝无道在,可由“技”而“道”
(重事上磨练) 同理也可由“道”而“技” (重心性的涵养)
4、小结:庖丁解牛达到完美经验的技艺可堪称为一种赏心悦目的行为艺术,给人了美好的审美享受和体验。从实践论的角度揭示了庄子思想的——技近乎道的哲学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道有所长而行有所忘。言外之意是:你注重内在精神、心态的培养,让这些充实完满,就会忘记形体、个人私念、不为欲望所困等外物的影响,从而达到“身与物融”、“心与物游”、“独于天地精神相往来”更高的符合道的自由、自在、自觉的真正逍遥的境界,也就是庄子所倡导的“内圣外王”。
二、走出文本:探思想渊源——如何达到“内圣外王”境界(认识论)
一)深究庖丁达到如此高超技艺境界的原因——故事与实例中探究
1、庄周梦蝶故事: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物化:万物一体与万物和谐相处,既不悖逆也不为外物所困。 林语堂评价陶渊明是“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不为外物所拘泥、遵循本心归于田园的恬淡、自由心境。苏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无不体现庄子“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无视富贵与贫贱,贫贱一齐的平等观,
2、鲁侯养鸟: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至乐篇》中《鲁侯养鸟》倡导以鸟养鸟而非以人养鸟;《养生主》中《泽雉》“不期乎禽于樊中”,顺应本性、特性才是真正的自由。告诫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易受限,勿强加于自己想法于别人易则陷入独断论的境地,应宽容别人的说法,因为事物从空间上“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受限,时间上事物变化快“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我们应多角度,动态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事物。
3、鼓盆而歌: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庄子的《鼓盆而歌》认为生者气之聚,死者气之散,庄子用朴素的哲学观解释了生命的存在只是由有形变成无形,“劳我以生,息我以死”,死就是大归回家,故死亦何惧达观心态。当然生死是个自然过程,我们应遵循其特性好好生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这更体现了庄子以道观物面对生死,处理死亡的一种智慧。
总结延伸:
“以道观物”的主要内容万物一齐齐物论,是非一途齐是非,生死一如齐生死。 强调用平等、宽容、达观的方法来认识事物,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他90岁生日上写下自己的座右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便是经历人事沧桑后以此勘破一切,用道的审美眼光、诗意的眼光看世界,诗意的栖居于大地的旷达胸怀。正如庄子所说“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有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提出观察世界的方法。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子非鱼》所体现的庄子之道是什么?
小结
于丹说:“孔子负责八小时之内,教我们敬业,庄子负责八小时之外,教我们内圣”,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它在现当今快节奏浮躁的生活中如一股清泉,让我们平静内心,内修精神以一种审美、诗意的眼光看世界,做到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3 庖丁解牛教案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案,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