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 预防传染病(2)(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8519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 预防传染病(2)(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8519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课时,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第2节 预防传染病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十三章健康地生活中第2节预防传染病,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基础知识,概念、名词较多,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理解名词和概念。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肝炎、艾滋病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缺乏理性的认识;针对上述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相关概念。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传染病概念、特点、流行条件、预防措施。2、区别病原体与传染源。3、说出在生活中应用预防措施现象。(二)能力目标:1、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病例探究获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了解当今常见的传染病(禽流感、蛔虫病、肺结核等)2、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四、教学重、难点:1、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五、课前准备:教师:布置学生调查本地区常见传染病;设计好预习测试的题目;整理有关传染病的动画、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本地区常见传染病调查;做好预习测试的题目。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期望教学效果情境导入通过设计的一些问题引入新课——预防传染病。看图,思考回答问题,通过看图和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对传染病有较直观的认识,导出新授课。合作学习:(一)传染病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手足口病的动画,提问:什么是传染病?从病例中引出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出示常见病原体的图片和人体常见传染病及病原体例子 引导学生从新闻和动画中分 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认真听课,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得出病原体的概念。 讨论、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特点 让学生在理论上理解传染病的概念。加深对传染病的理性认识。 从感性上认识病原体和常见的传染病 让学生在病例中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特点。 1、病原体的概念 2、传染病的特点: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流行性感冒的传播为例,引导学生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并强调传染病要流行,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认真听课,从实例中讨论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播放甲型H1N1流感预防的宣传片,小组讨论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认真观看,从讨论中获得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和常识)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归纳总结复述新授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提问: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回顾新授课内容,积极回答问题 巩固新授课的教学内容。 学以致用出示课堂练习题 完成练习巩固\复习知识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一、传染病概念: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十、巩固练习:A.达标训练1.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A.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 B.蛔虫病、狂犬病C.乙型肝炎、肢端肥大症 D.夜盲症、肺结核2.传染病的特征是( )A.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死亡率较高 B.有遗传性,但无关要紧C.有的由病原体引起,有的是体虚引起的 D.都是由病原体引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下面各项生物中,都属于病原体的一组是( )A.麻疹病毒和艾滋病病人 B.流感病毒和蚊虫C.结核杆菌和蛔虫 D.血吸虫和患禽流感的鸡 4.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5.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6.甲和乙是八年级同班同学,由于甲患了流感并使乙被传染也患了流感,那么乙在患流感前后的身份分别属于( )A.易感者、传染源 B.传播途径、易感者 C.传染源、传播途径 D. 易感者、传播途径B.挑战中考8、(2014 莆田)上海曾发生了一场因食用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引起的甲肝大流行。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甲肝病毒存在于病人粪便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从口人”。所以,对个人来说,预防甲肝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 (1)甲肝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 (2)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饮食传播 B.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 (3)资料中提到的预防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9. (2016 福州)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上艾滋病。(1)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它是不具有 结构的生物体。(2) 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 。(3)图5中除“ ”外,其余行为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 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4)日常生活中,你会向人们宣传哪些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3章 健康地生活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设计,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