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章 第三节 做功了吗 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滑轮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那么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呢? 二、探究新知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95页到197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把你找到的答案在课本上标注出来,不理解的地方圈起来,集体学习时及时提出来并重点听讲 出示幻灯片31、什么叫做功?2、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3、怎样计算功?功的计算公式什么?变形公式是什么?各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的符号分别是什么?教师点拨或精讲(1)出示幻灯片解决自学问题1,指导学生了解功的概念,突出强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出示幻灯片解决自学问题2,根据教材中的三个图学生总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①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②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③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老师演示,同学们分析判断下列各种情况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①用手推动粉笔盒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②将粉笔盒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③托着粉笔盒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一段距离。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次强调做功的必要条件和不做功的三种情况。(2)出示幻灯片解决自学问题3、如何计算功?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变形公式是什么?各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的符号?公式:功=力×距离 W = Fs单位:焦耳 J 1 J=1N·m感知1J的大小,把两个鸡蛋提高1m,所做的功约为1J1 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应用实例: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100N的物体,前进了10m。推箱子的人做了多少功?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给予规范化板书演示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板书设计第三节 做功了吗 1、功的定义:2、做功必备的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怎样计算功:功=力×距离(公式:W=Fs)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应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