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
展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及主要受水城市示意图。完成1-3题
1.中线工程输水干渠长度约为( )
A.2000千米B.1200千米C.800千米D.500千米
2.在配水方案中,河南省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河南经济发达B.河南干旱严重
C.河南人口数量多D.京津冀用水需求小
3.中线输水量较小的月份是( )
A.12月B.10月C.8月D.6月
【答案】1.B 2.C 3.C
【解析】1.经相同经度上纬度间隔1度,距离相隔111千米,图中线经度差异不大,纬度相隔约8度,距离约888干米,但是输水渠是弯曲的,因而长度略大于888km,约1200千米,B正确。故选B。
2.河南经济比京津翼落后,A错。河南和京津翼气候差异不大,降水差别不大,B错。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均水资源少,因而需水量多,C正确。京津冀经济发达,用水需求量大,D错。故选C。
3.8月华北一带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大,加之长江中下游地区该时间存在伏旱天气,需水量较大,所以该时间向华北地区的调水量相对较小,所以中线输水量较小的月份应为8月,C正确。故选C。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这一项目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立方米、2亿立方米和1.2亿立方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
A.人工增雨B.开渠引水
C.改变大气环流D.修建储水设施
5.“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
A.人工降雨难度大B.资金短缺
C.掌握水汽“迁徙”规律D.施工难度大
6.“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B.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D.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强
【答案】4.A 5.C 6.B
【解析】4.结合材料可知,“天河工程”利用的是大气中的水汽,其人工干预的主要手段是人工增雨,A正确;因材料中提及“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所以“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并没有改变大气环流,C错误;没有开渠引水和修建储水设施,BD错误。故选A。
5.结合材料可知,“天河工程”的推进需要充分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在合适的地区、合适的条件下实施人工增雨,C正确;人工降雨技术比较成熟,资金比较充足,天河工程,不需要施工,不存在施工难度大的问题,ABD错误。故选C。
6.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天河工程”可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使该地区河流的年径流量增大,进而缓解河流流经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B正确;天河工程,是人工降雨,需要施工,不涉及移民问题,A错误;天河工程是旨在增加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缓解河流流经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与青藏高原地的水资源需求无关,C错误;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高寒,植被稀疏,D错误。故选B。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加州的水果、农产品和副食品丰富。加州2/3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调水线路的水源地,水源最充足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美国从北部调水到南部是因为南部地区( )
A.没有河湖,水源缺乏B.沙漠气候,降水稀少
C.水的污染和浪费严重D.水源不足.供不应求
9.下列关于该调水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地势实现自流调水B.水源地附近多为季节性河流
C.不会给沿线地区带来环境破坏D.地形、地质复杂,工程难度大
【答案】7.D 8.D 9.D
【解析】7.由图可知,图中调水线路的水源地位于35°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在冬季主要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大,水源最为充足,故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8.由图可知,图示区域大部分处于30°N-40°N的大陆的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北部和南部的气候特征相似,差别不大,图中南北河湖分布差异不大,河流的水源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为淡水,A、B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南部地区的水污染和浪费严重,C错误;材料提到“加州2/3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 ,因此南部地区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导致供不应求,D正确。故选D。
9.由图中的河流的分布来看,美国调水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区,地形复杂,工程难度较大,调水的水源地是北部河流中上游地区,水量较大,水源地城市较少,经济相对落后,水污染较少,水质较好,故D正确。根据图中分层设色图可知,北部海拔低于南部海拔,故不能实现自流调水,A错误;水源地附近的河流不是季节性河流,B错误;调水工程建设都会对沿线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C错误。故选D。
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福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B.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
C.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D.主要经过武夷山区,工程造价高
11.平潭需要大量引入水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岛屿集水面积小②地势陡峻,取水困难③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④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0.B 11.D
【解析】10.由题意可知,该调水工程从闽江竹岐水源建抽水泵引水补充,要经过泵站提水方可,A项错;由图示可知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B正确;闽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C错;该调水线路主要在福建境内,没有跨过武夷山脉,D错。故本题选B。
11.平潭位于岛屿,岛屿上河流短小,集水面积小,淡水资源缺乏,①正确;由于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大,因此需要调水,④正确。①④正确;平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需要调水与地势关系不大,且该岛可能地势不陡峻,②③错。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
“引江济巢”工程是将长江水引入巢湖。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工业和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补水、水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江淮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线路总长330公里。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淮水北调三段,是安徽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重大基础设施。下图示意“引江济巢”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地下水B.冰雪融水C.湖泊水D.大气降水
13.“引江济巢”工程( )
①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②使巢湖泥沙淤积减弱
③加大江湖间水量交换 ④使长江下游干流水量有所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2.D 13.D
【解析】12.由所学知识可知,“引江济巢”工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D正确。当地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也有湖泊水的补给,但都不是主要的补给水源,AC错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为主,B错误。故选D。
13.由所学知识可知,“引江济巢”工程线路位于外流区,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①错误,AB错误。长江水由引水渠进入巢湖后水域变宽,水流速度变慢,使得江水携带大量的泥沙淤积,②错误,C错误。“引江济巢”工程能加大江湖间水量交换,③正确,“引江济巢”工程能增加巢湖容量,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量,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综合题(3小题,共48分)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缺水严重。西班牙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该工程建设了总长286千米的输水通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6年完成,投资3亿美元。下图示意西班牙水系。
(1)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原因。(6分)
(2)分析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4分)
(3)塔霍河调水工程造成该河流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由此推测对河口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1)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地处背风坡,受盛行西风影响相对小,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2)调水工程要穿越山岭和多个河谷,需逐级提水,工程难度较大;调水工程线路长,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
(3)入海径流量减少,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携带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解析】(1)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又要分析人为原因。读图可知,塞古拉河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位于雨影区,降水少;此外处于30°N~40°N之间,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位于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2)读图可知,调水线路途经多个山岭、河谷,施工量大;此外,地势起伏大,需逐级提升,施工难度大,施工线路长,故建设成本高。
(3)上游大量调水,导致入海径流减少,会引发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导致咸潮发生和土地盐碱化;河流携带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土地面积减少;导致入海湿地面积减少,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引大入秦”工程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千米,引到兰州市以北60千米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地区,是一项大规模的自流灌溉工程。该工程总长205.7千米,有隧洞77座,渡槽29座,倒虹吸3座。可基本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居民用水问题。下图为“引大入秦”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钢质倒虹吸管横跨两座高山,以其107米的巨大落差,成为引水工程中的亚洲之最,该倒虹吸管由两条直径2.694米,长524.802米的平行钢管组成,总重量1500吨。下图为钢质倒虹吸管景观及示意图。
(1)简析秦王川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6分)
(2)简述“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困难。(4分)
(3)说明倒虹吸管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使用倒虹吸管的原因。(6分)
【答案】(1)地处西北地区,距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人口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2)途经山地,工程量大,投资巨大;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需新建配套工程多,工期长;生态环境差,工程移民难度大。
(3)倒虹吸管作为连通器,利用上下游的水位差,使水流通过管道穿越山谷流入高处。
原因:峡谷处高差大,倒虹吸管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使用倒虹吸管,水分不会蒸发和渗漏,水量无损失。
【解析】(1)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水的需求量等方面说明。秦王川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大;降水少,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2)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施工困难;移民难度较大;从地形看,当地地形起伏大,地质复杂,工程量较大;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工程进程。
(3)图中可看出,利用地势的落差,降水流从一座高山流入谷地,再借助连通器流入另一座山高处。结合所学连通器原理分析,因峡谷地区高差大,倒虹吸管可降低施工难度,减小工程量;使用倒虹吸管,也可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减少水量损失。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在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分布着面积1.8万平方千米的一片洼地(盖塔拉洼地,下图所示),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33米,距离地中海约56千米。近年来,人们通过挖掘隧道,并利用中国的真空带道整流(零碳)高速运输水系统专利技术无动力地引地中海水到此处,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得了成功。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埃及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30多个国家。
(1)说明在该地利于“引水技术”应用的施工条件。(4分)
(2)阐述在该注地发展“沙漠渔业”的有利人为因素。(6分)
(3)预测该洼地引海水分属养鱼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
【答案】(1)距离地中海近,且洼地海拔低(低于海平面),可降低引水费用:隧道与管道输水可防止水分蒸发、下渗,增大输水量(该项技术无动力,技术先进)。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先进。
(3)有利影响: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形成新的湿地环境):
不利影响: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引发地下水储水构造及水质变化:会出现洼地水体富营养化等。
【解析】(1)读图,该地距离地中海较近,约 56 千米,施工线路较短;且洼地海拔低于海平面,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 133 米,可以自流引水,降低引水费用。利用隧道与管道输水,可防止水分蒸发、下渗,减少水分消耗,保证了输水量。工程利用中国的真空带道整流(零碳)高速运输水系统专利技术无动力引水,技术先进。
(2)该洼地位于沙漠中,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沙漠中水产品产量不足,发展沙漠渔业,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先进的引水技术,保障了水源供应。
(3)该洼地引海水发展养鱼业,有利于增大空气湿度,缩小昼夜温差,调节当地的气候,形成新的湿地环境。不利影响是引海水进入沙漠区,周边地区因蒸发旺盛,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海水补给地下水,改变地下储水构造,并导致地下水水质下降。养殖业发展会造成洼地水体污染,产生富营养化等。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35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题,共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