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3.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19018/0-16923250505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3.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19018/0-16923250505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3.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19018/0-169232505061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一) 导学案(含答案) 学案 2 次下载
-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二) 导学案(含答案) 学案 2 次下载
-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3.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我国重要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导学案(含答案) 学案 2 次下载
-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4.1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导学案(含答案) 学案 1 次下载
-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2 4.2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一)-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 学案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
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1.水资源总量:总量 ,居世界第 位。
2.供需矛盾:
(1)长江流域水资源 ,耕地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
(2)北方地区人口、耕地 ,水资源 ,且季节分配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二、南水北调工程
1.总体方案: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 、 各地的的发展需要。
2.三条线路
东线工程 | 从江苏扬州引水,利用 及其平行河道逐级 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和 地区供水 |
中线工程 | 由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 引水,自流供水给 大部分地区 |
西线工程 | 规划从长江上游通天河、直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到黄河 游,供水给 和华北部分地区 |
三、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全面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生态环境。
1.社会效益
(1)缓解当地水资源 矛盾,保障 用水。
(2)改善调入区的 。
(3)缓解争水矛盾,利于 。
2.经济效益:
破除 的瓶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
(1)保障 用水需求,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2)减少地下水开采,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 。
4.不利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
(1)东线工程范围内,调水后土壤易发生 。
(2)径流量减少引起长江 加重,航道淤塞。
(3)径流量减少后,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 ,影响长江下游 。
【预习自测】
下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B.保障城乡用水
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 D.提高通航能力
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 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碱化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可以 全程自流的调水工程。下为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水源供应 C.降水总量 D.城市分布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根据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分析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2.结合北京气候资料和长江流量,分析如何解决供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对华北和西北地区的主要影响。
【规律总结】
1.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比较
比较项目 | 东线工程 | 中线工程 | 西线工程 |
水源区 | 长江下游 |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 | 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
调入区 | 淮河下游、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 西北干旱地区 |
引水线路 |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可顺地势北流 | 虽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
可调水量及水源地水质 | 可调水量大,水源地水质较差 |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 | 可调水量较小,水源地水质最好 |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 | 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 差 |
2.国外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工程 | 地理背景及工程示意图 |
美国东水西调 |
|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
|
以色列北水南调 |
|
埃及西水东调 |
|
【对点训练】
2014年7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枢纽开闸放水,一波丹江口水第一次涌入中线总干渠,一路向北。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南段总干渠正式启动充水试验。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线路走向的优势在于
A.扩大供水量 B.基本可自流供水 C.占用耕地少 D.不需要移民
2.要实施南水北调,必须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这一举措带来的影响有
①工程技术难度要求加大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库区泥沙淤积量减少 ④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国渠系公元前246 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 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和西汉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并说明其选线的合理性。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请说明原因。
(3)分析郑国渠、白渠的修建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真题研析】
(2016江苏地理)下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②供水总量增大 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②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④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与2003年相比,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供水减少,再生水、南水北调供水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供水总量下降;农业、工业用水减少,生活、环境用水增加,其中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用水总量增加。第2题,南水北调可减少城市对地下水的开采,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活动导引
教材P73活动
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主要原因:受我国降水分布的影响。
2.海河流域水资源最紧缺。理由:人均径流量最少,耕地集中。
3.缺水严重导致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农业、工业供水不足,造成农业减产,工厂不能正常开工生产。缺水使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因缺水增加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位下降。
教材P76活动
1.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北方地区人口、耕地集中,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加州水资源北多南少,加州南部人口、城市集中,需水量大。
2.
|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 |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 |
调水量的季节差异 | 季节 | 冬春 | 夏季 |
原因 | 冬春季节华北地区降水少,河流为枯水期,水资源短缺 | 加州南部气候干旱,夏季农业用水量大 | |
单位调水量耗能 | 大小 | 大 | 大 |
原因 |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
教材P78活动
1.沉降幅度多以城市为中心四周减小;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沉降幅度大;天津、北京与沧州三地最为严重。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缓解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回升,从而有效缓解地面沉降。
3.南水北调改善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提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在保障居民生活和城市工业用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应急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综合效益。
思维导图
限时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中央谷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大地槽,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兴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分析中央谷地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2)说出加州水道系统建设的不利条件。
(3)说明加州水道系统对南部农业发展有利影响。
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预习自测】1.B 2.C 3.A 4.D
【问题探究】
1.我国长江流域降水多、雨季长,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属于丰水区。北方地区降水少,雨季短,水资源匮乏且季节分配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华北地区耕地集中,人口稠密,工农业发,需水量大,水资源供需缺口大。
2.长江流域夏秋季节降水多,流量大。华北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水资源最短缺。因此,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汛期蓄水,在华北缺水的冬春季节调水。
3.缓解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满足生活用水,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对点训练】1.B 2.B
3.(1)原因:关中平原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旱涝多发,农业用水短缺。评价:沿线地形较平坦,易于修建;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位于山麓地带(靠近关中平原),局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区域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2)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河水不能入渠。(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涝威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真题研析】1.C 2.B
【限时训练】(1)时间上: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加之作物处于生长期需水量大;冬春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所以,夏秋季水资源短缺,冬春水资源较丰富。空间上:北部比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北部比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大,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所以,北部比南部水资源丰富。(2)引水区降水并不充沛,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大;南部受水区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3)缓解南北缺水的状况,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使其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蔬菜水果的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鲁教版 (2019)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优质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预习自测,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对点训练,真题研析,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精品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对点训练,真题研析,预习自测,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优秀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预习自测,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对点训练,真题研析,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