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一课一练
展开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继西气东输两条线路后,西气东输三线以新疆西部口岸霍尔果斯为起点,一路东行,途经8个省、自治区到达广东韶关。它将新疆和中亚的天然气东送,一改天然气供应格局。结合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三条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农业发达程度
B.城市分布
C.环境状况
D.河流分布
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亚天然气都是三条输气线路的主要气源地
B.三条线路同时经过河西走廊
C.三条线路的建设均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三条线路的建设可改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
解析第1题,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的因素很多,如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河流、市场、补充气源地等,而城市的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之一。第2题,西气东输一线的主要气源地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答案1.B 2.A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
4.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图乙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势平坦的特点
C.图丙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图丁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解析第3题,“疆电外送”能够缓解调入区的能源紧张问题,促进其经济发展;同时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了当地的环境污染。第4题,图甲—新疆晾房主要是用来晾晒葡萄干的,一般建在通风比较好的地方,利用自然风将葡萄晾干,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无关;图乙—陕西窑洞主要利用当地降水较少、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的特点;图丙—青海牧场以游牧为主,生产规模较小,科技水平低;图丁—四川水田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3.C 4.D
读我国西煤东送运输网络示意图,完成5~6题。
5.西煤东送途经的地形区依次是( )
A.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B.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C.横断山区—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
6.下列关于西煤东送对“珠三角”经济区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西南到华南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
B.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C.有利于缓解“珠三角”经济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D.减轻了“珠三角”经济区的环境压力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西煤东送途经的地形区依次为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位于图示煤炭输出区北部,江南丘陵主要位于江西、湖南、浙江境内,横断山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西北部,图示运输网络没有经过这三个地形区。第6题,西煤东送有利于缓解“珠三角”经济区能源短缺的状况;燃煤对环境污染较大,会加大“珠三角”经济区的环境压力。西煤东送促进了西南到华南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但这些不是对“珠三角”经济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答案5.B 6.C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的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山脉进入湟水干流的调水工程。该工程于2015年6月全线通水后,有效缓解了湟水干流地区的“水荒”问题。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工程线路。据此完成7~8题。
7.湟水干流地区出现“水荒”,主要是由于( )
A.位于西北内陆,降水量少
B.全球变暖,冰川融水补给减少
C.人口和产业集中,需水量大
D.青海湖水位下降,湟水补给青海湖
8.大通河成为“引大济湟”水源地,主要是因为该河( )
①年径流量较大 ②流域内降雨丰富 ③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④流域内水资源需求量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湟水干流附近城市密集,说明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从而可以推断产业也比较集中,用水量大,导致“水荒”。第8题,大通河是湟水的最大支流,水量充足,年径流量较大;大通河干流地区城镇较少,工农业发展和城市生活需水量小,因此水资源较为丰富,成为“引大济湟”的水源地。
答案7.C 8.B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下图为我国部分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
(2)简述C能源在调出地十分丰富的原因。
(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是 ;B能源对调入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图中B能源输入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结合材料二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能源需求量小。因此能源输出方向是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第(2)题,据图可知,该能源多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且能源输出地为珠江的上游地区,可知为“西电东送”。因此,应从河流流量大和落差大两方面回答。第(3)题,A能源的输出地为山西、内蒙古等地,结合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的知识以及图示可知,A是火电,B是天然气,C为水电。第(4)题,B能源输入地为长三角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短缺,需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5)题,由材料二可知,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获得了政府的投资、补贴,同时来自东部地区的资金拉动当地内需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答案(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量大于消费量;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3)C(水电)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4)B能源输入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电力紧张的原因:①常规能源缺乏;②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措施:①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宣传节约用电等。
(5)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同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
素养提升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水南调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蒸发较强,而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第2题,从河流的流向看,该工程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不能自流;该工程主要沿河分布、占用耕地较多;该工程跨纬度约5°,线路长度约550千米;该输水线路沿河构筑,以平原地形为主。第3题,该工程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因而有利于减小洪水危害。
答案1.B 2.D 3.D
读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图,完成4~5题。
4.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有( )
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
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
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
D.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
5.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通道( )
A.油源相对不足
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
C.运输连续性较差
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解析第4题,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能够加快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A项错。油气进口主要是管道运输,与公路、铁路不能交会构成交通运输网,B项错。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可能破坏植被,降低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C项错。进口油气能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项对。第5题,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全部是管道运输,中缅油气通道是先经海运到缅甸港口,然后再经管道进口,所以运输的连续性较差,C项对。该通道油源充足,A项错;需要经过海运,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B项错;不能直达我国主要消费市场,D项错。
答案4.D 5.C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
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B.保障城乡用水
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
D.提高通航能力
7.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
8.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解析第6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第7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8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增加。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答案6.B 7.C 8.C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荆门、荆州,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 860千米。结合下图,完成9~10题。
区域间煤炭调运流量图
9.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 )
A.从贵州调入
B.从东北地区调入
C.从新疆调入
D.从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调入
10.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矛盾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第9题,贵州省地质构造复杂,不适宜大规模开采煤炭;新疆调出煤虽然潜力巨大,但路途遥远,前期工程量大、成本高、见效慢;东北地区距离也较远。因而,可供选择的最佳方案是从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调入。第10题,建设北煤南运大通道可以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矛盾,缩短运距,降低运输成本,使更多的煤炭运往华中地区,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答案9.D 10.D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该工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12.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第11题,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第12题,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省;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三角地区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11.C 12.D
13.(拓展探究)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35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题,共5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