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选择题》课件(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选择题》课件(含答案),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点类型突破,类型一生活常识问题,押题训练,类型二物理学方法,类型五动态电路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1.6m B.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 C.人体的体积为0.5m3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思路点拨】 学校课桌的高度为80cm;中学生百米跑的速度约为7m/s;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的体积为V= = =0.05m3;人的正常体温为37℃,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5℃.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是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也是考查的重点.此类题目尽管综合度大,但难度一般不高,只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根据题目给定的现象去联想相对应的知识,然后再作出判断即可.
1.[2017·海南中考]琼岛四季瓜果香,下列四种海南瓜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cm3的是( ) A.木瓜 B.菠萝 C.龙眼 D.椰子
C 海南瓜果木瓜、菠萝、龙眼、椰子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cm3的是龙眼,其余水果的体积都远远大于2cm3.
2.[2017·河南中考]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故A正确;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故B正确;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C错误;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
3.[2015·泰安中考]骑自行车是一项很好的锻炼活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自行车及骑自行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骑自行车水平匀速行驶时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骑自行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越来越大D.将坐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减小人对坐垫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
B 自行车水平匀速行驶时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骑自行车下坡时,高度不断变小,所以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将坐垫做的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4.[2017·郴州中考]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C.海市蜃楼,虚无缥缈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D 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所以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必须让冰块能使光线会聚,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因为平静的水面可以当作平面镜,而水中月就是月亮在平面镜中的像,镜中花也是花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水中月”和“镜中花”都属于光的反射.
5.[2017·深圳中考]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涉及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甲乙两人在小车上静止,甲推乙,两人都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乙:乒乓球能被球拍击回是因为乒乓球太轻,没有惯性C.丙:如图的过程中,摩擦力会变大D.丁:推箱子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A 甲乙两人在小车上静止,甲推乙,甲对乙有一个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对甲施加反作用力,所以两人会向后退,故A正确;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容易被球拍击回,故B错误;物体受水平推力,由于物体的重力不变,因此桌面受到的压力也不变,如图的过程中,接触面积增大,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发生变化,所以摩擦力将保持不变,故C错误;由于物体没有推动,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故D错误.
6.[2017·郴州中考]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B.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短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
C 鸡蛋碰石头时力是大小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鸡蛋的耐受力小,故A错误;关闭发动机后汽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B错误;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大小无关,故短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是由于有惯性,故D错误.
7.[2017·绥化中考]下列数据与事实相接近的是( )A.手电筒中的电流约2A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C.家用节能灯的电功率约200WD.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50m/s
B 根据物理实验室中的经验可知,普通手电筒小灯泡工作时的电流都不会超过电流表的小量程,即一般在0.6A以下,不可能达到2A,故A与事实不符;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故B与事实相接近;家用节能灯的电功率在10W左右,不会达到200W,故C与事实不符;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5m/s,不会达到50m/s,故D与事实不符.
【例2】 [2017·泰安中考]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学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 ) A.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B.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D.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
【思路点拨】 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动能大小不能直接观察,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在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将火车看成一个“质点”,采用的是模型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转换法”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1.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其中有些是为了减小误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例如5个物理实验: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③“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④“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⑤“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物和像大小上述实验中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⑤ D.只有②④⑤
C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等会产生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目的是发现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普遍规律;③研究串、并联电路各处电流的关系”时,尤其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如果两个灯泡阻值相同,测量的电流也会相同,就会得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相等”的错误结论,因此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④“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测量的是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值是个定值,多次测量可以比较测量值减小误差;⑤“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改变物体大小、观察虚像的大小,目的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所以目的是发现普遍规律的是②③⑤.
2.[2015·泰安中考]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④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C.②和④ D.③和④
B ①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采用的是类比法;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的是模型法;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④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3.[2016·济宁中考]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控制变量法就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研究方法,如图所示的各项实验中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B 将两支试管放入一个烧杯中做熔化实验,控制加热条件相同,所加热的物体不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另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属于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将两根电阻丝串联起来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流相同,电阻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用一只手捏住物体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4.[2016·泸州中考]下列实验均涉及到多次测量,其中多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是( )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C.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D.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多次改变物体的质量
C 物理实验均涉及到多次测量,在探究实验中多次测量数据的目的是寻找规律,如: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得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规律;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出同种物质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规律;在测量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如: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等.故C正确.
类型三 组合式物体受力分析
【例3】 [2017·泰安中考]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思路点拨】 先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即F1=0,否则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即F2≠0.
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答复杂力学题的关键一步,当受力对象为一个物体时,受力分析相应会简单些,将两个或多个受力对象组合后再进行受力分析,难度会大大提高.在具体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被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其次要明确受到哪些性质的力;最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
1.[2016·巴中中考]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 A.AB段做功较多B.CD段做功较多C.AB段与CD段做的功一样多D.AB段的功率比CD段的功率大
C 由物体做功公式W=Fs可知,当F相同、s相等时,W相等.由于功率大小还与做功时间有关,故无法比较其功率大小,故C正确.
2.[2015·泰安中考]将弹簧测力计右端固定,左端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分别是( )A.水平向右,3.4N B.水平向左,3.4NC.水平向左,2.6N D.水平向右,2.6N
C 稳定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即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2.6N的拉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左,大小为2.6N.
3.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静止不动.下列关于A对B的摩擦力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情况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A.A对B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A对B的摩擦力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A对B的摩擦力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A对B的摩擦力
C 由于B处于静止状态,因此B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项正确.
4.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B.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m将向右倾倒
A 木块M和木块m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两木块受平衡力作用,则在水平方向,木块m不受力的作用,木块M受向左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M向右的摩擦力,两者大小相等,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木块M和木块m的总重力等于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C选项错误;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则木块M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速度越来越慢,木块m由于惯性将向左倾倒,D选项错误.
5.[2017·德阳中考]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 N.
30 30 甲图中推力在B上,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0N;乙图中推力作用在A上,此时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仍为30N.
类型四 压强、浮力拼盘式考查
【例4】 [2016·泰安中考]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示数是23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质量是2.8kg ②物体的体积是1×10-3m3 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N ④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底面的压强减小了260Pa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压强、浮力相综合的题目在泰安市学业水平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由于其综合性强以及没有掌握合适的解题顺序和正确理解题意,很多同学面对这种题目不知从何下手.在具体分析时,可以遵循下列分析程序:(1)认真审题,明确被研究对象;(2)明确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3)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4)正确选用方程或方程组.
1.[2017·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 )
A.p甲
FB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
2.[2016·宿迁中考]如图,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变大了B.碗沉入水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C.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变大了D.碗沉入水底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D 碗沉入水底和漂浮在水面时,其重力大小均不变,故A错误;碗沉入水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故B错误;碗沉入水底时,浮力小于重力,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故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小,故C错误;碗沉入水底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的深度变小,所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D正确.
3.[2016·福州中考]如图所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处于松弛状态,装有足够多水的容器底有一阀门K.打开阀门使水缓缓流出,当细线断裂的瞬间关闭阀门,则( ) A.细线断裂的瞬间,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B.细线断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比断线的瞬间大C.细线断裂前,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变化量大于浮力变化量D.细线断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断线的瞬间小
B 细线承受的拉力增大,增大到一定值时,细线断裂,此时木块下落,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即水的深度增加,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比断线的瞬间大.
4.[2016·达州中考]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甲∶V乙=2∶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之比F甲∶F乙=8∶9,ρ水=1×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B.甲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乙物体浸没于水中C.乙物体的密度ρ乙=0.75×103kg/m3 D.乙物体的密度ρ乙=0.85×103kg/m3
C 由题意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若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又因为两物体的质量相同,故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应相同,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若两物体都浸没,则V排=V物,即V排甲∶V排乙=2∶3,则两物体所受浮力之比应为2∶3,与题意不符,故两物体不可能都浸没,又因为ρ甲>ρ乙,故甲物体下沉,乙物体漂浮,故B错误;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甲∶F乙=ρ水gV排甲∶ρ水gV排乙=8∶9,则V排甲∶V排乙=8∶9,即V甲∶V排乙=8∶9①;因为乙物体处于漂浮状态,则F乙=G乙,即ρ水gV排乙=ρ乙V乙g,则乙物体的密度 , ,故C正确,D错误.
5.[2017·泰安中考]有甲、乙两个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满酒精,乙溢水杯盛满某种液体.将一不吸水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g;将小球从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漂浮且有11(1)的体积露出液面,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g,已知ρ酒精=0.8×103kg/m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①小球的质量是40g ②小球的体积是50cm3 ③液体的密度是1.1×103kg/m3 ④小球的密度是0.9×103kg/m3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6.[2016·重庆中考A]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计算可得出( )A.绳子受到的拉力为14N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90N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Pa
C 绳子受到的拉力F=F浮-G=ρ水ga3-mg=1×103kg/m3×10N/kg×(0.1m)3-0.4kg×10N/kg=6N,故A错误;不计容器A的质量,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块B和容器中水的总重力,物块B的重力为4N,水的重力G水=ρ水g(Sh-a3)=1×103kg/m3×10N/kg×[300×10-4m2×0.3m-(0.1m)3]=80N,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84N,故B错误;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的变化量等于绳子受到的拉力6N,压强的变化量 ,故C正确;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没有变化,故D错误.
【例5】 [2017·泰安中考]如图为一种测量酒精气体浓度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12V,定值电阻R=40Ω,R0是酒精气敏电阻,阻值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其阻值变化范围为10Ω~2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15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S,当环境的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电流表的示数变小②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③电压表示数的范围为8V~9.6V ④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范围为0.4W~0.8W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思路点拨】 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环境的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时,R0阻值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而减小,由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①错误;由 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的阻值,则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②正确;当R0=10Ω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即经过R0的电流最大, ,则电压表的最大示数U最大=I大R=0.24A×40Ω=9.6V,R0消耗的电功率PR0=I大2R0小=(0.24A)2×10Ω=0.576W,当R0大=20Ω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则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最小=I小R=0.2A×40Ω=8V,所以,电压表示数的范围为8V~9.6V,故③正确;R0消耗的电功率PR0大=I小2R0大=(0.2A)2×20Ω=0.8W,所以,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范围为0.576W~0.8W,故④错误.
动态电路是指随着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或者开关的闭合以及断开,导致局部电路中电阻、电压、电流的变化,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或电路元件规格的计算为常见的考查方式.判断或计算时,首先要明确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情况,然后判断局部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最后得出结论.
1.[2017·安徽中考]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均能发光(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 ) A.L1和L2都变亮 B.L1变暗,L2变亮C.L1变亮,L2变暗 D.L1和L2都变暗
B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 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变小,由U=IR可知,L1两端的电压变小,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P=UI可知,灯泡L1的实际功率变小,L1的亮度变暗,故A、C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B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I=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灯泡L2两端的电压变大,由 可知,L2的实际功率变大,亮度变亮,故B正确、D错误.
2.[2017·重庆中考A]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V,灯泡L标有“4.5V 2.25W”字样(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Ω,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滑片P移到R的最左端,闭合开关S、S1,电压表读数超过量程B.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7.5ΩC.只闭合开关S,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7WD.只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是0~18Ω
D 将滑片P移到R的最左端,闭合开关S、S1时,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并联,电压表被短路无示数,所以电压表读数不会超过量程,故A错误;由P=UI= 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 =9Ω,故B错误;只闭合开关S时,滑动变阻器R与灯泡L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L= =0.5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小于0.6A,则电路的最大功率为2.25W,故C错误;当电压表的示数UR=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UL′=U-UR=4.5V-3V=1.5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 解得:R=18Ω,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是0~18Ω,故D正确.
3.[2017·重庆中考A]如图甲为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如图乙为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12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200mA,电压表的量程为0~9V.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RH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其阻值最大120Ω(图中未画出).则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计算可得出( )
A.R的电流最小值为80mA B.R的电功率最大值为0.9W C.R0的电功率最小值为0.3W D.装置能监测湿度最大值为90%
C 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湿敏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量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若湿敏电阻R的阻值最大为12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此时最大总电阻R总=R0+R最大=30Ω+120Ω=150Ω,所以最小电流I最小= =0.08A=80mA;此时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UR=I最小R最大=0.08A×120Ω=9.6V>9V,由于电压表量程为0~9V,则电流为80mA时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会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所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不能为80mA,故A错误;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I= ,则湿敏电阻R的电功率PR=I2R= ,所以,当R=R0=30Ω时,R的电功率PR最大,则PR最大= =1.2W,故B错误;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湿敏电阻R的阻值越大,其两端的电压也越大,由于电压表量程为0~9V,则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大为9V时,此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R0两端的电压U0最小=U-UR最大=12V-9V=3V,则R0的最小电功率P0最小= =0.3W,故C正确;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大为9V,电路中的电流I最小= =0.1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的最大电阻R最大= =90Ω;由图丙可知能监测湿度的最大值为80%,故D错误.
4.[2016·达州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 ) A.4∶3 B.2∶3 C.3∶5 D.5∶3
A 当只闭合开关S1时,R0和R1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1两端的电压,此时U∶U1=3∶2,则U1∶U0=2∶1,根据串联分压的关系可知:R1∶R0=U1∶U0=2∶1①;当只闭合开关S2时,R0和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此时U∶U2=5∶3,则U2∶U0′=3∶2,根据串联分压的关系可知:R2∶R0=U2∶U0′=3∶2②;联立①②式可得:R1∶R2=4∶3,故A正确.
类型六 组合式选择题
【例6】 [2016·泰安中考]学习物理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理现象,以下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①泰安市冬天最低气温约-30℃ ②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2.1m/s ③通过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100mA ④手托两个鸡蛋匀速向上抬高1m约做功1J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只有③、④
【思路点拨】 ①泰安市冬季最低气温在-10℃左右;②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③通过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100mA;④两个鸡蛋的重力在1N左右,手托两个鸡蛋匀速向上抬高1m约做功W=Gh=1N×1m=1J.
组合式选择题即“单选题中的多选题”是2016年泰安市学业水平考试中新增加的考查方式,其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具体分析时可利用排除法将错误序号排除掉,进而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再利用相关知识对剩余序号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①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是2.4mm ②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是1.1m/s ③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大约为10J ④一台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4A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只有③、④
A 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是2.4mm;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约是1.1m/s;两个鸡蛋的重力约是1N,将两个鸡蛋举高1m所做的功约为1J;一台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2.小明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①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②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③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④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26℃A.只有② B.只有③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④
D 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N;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教室内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在0.2A左右,额定功率大约为P=UI=220V×0.2A=44W;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26℃.
3.[2016·泰安中考]在研究电和磁的漫长历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奥斯特——最早记述了磁偏角②法拉第——最先发现磁能生电③安培——最先发现电流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有关④沈括——最先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C 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最早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法拉第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最先发现了磁能生电;安培最早发现了电流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有关,总结得出了安培定则;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个提出了磁偏角的概念.
4.如图所示,把一小球先后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在甲容器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在乙容器中小球加速下沉到容器底部.已知:小球在甲容器中受到的浮力为F1,小球在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为F2,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ρ1,乙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ρ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F1>F2 ②F1
B 小球在甲容器中漂浮,浮力F1=G,ρ1>ρ球;小球在乙容器中下沉,浮力F2<G,ρ2<ρ球,所以F1>F2,ρ1>ρ2.
5.[2016·聊城中考]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象②电源电压为18V ③R1的阻值是20Ω ④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B 由图知,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由U=IR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则图线B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象,图线A是滑动变阻器R2的I-U关系图象,①错误;因R1与R2串联,所以通过R1和R2的电流相同,从图乙可以看出,电流相同时,两个电压之和为18V,即电源电压为18V,②正确;图线B中,当电压为4V时,电流为0.2A,由 可计算出R1的阻值是20Ω,③正确;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图线A中当电流最小为0.2A时,对应的电压为14V,由 可计算出R2的最大阻值是70Ω,④错误.综上所述B选项正确.
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铭牌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两块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3V,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电阻R1的电功率取值范围为0.225~0.9W②电流表A的示数范围为0.15~0.45A③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取值范围为5~20Ω④电压表V2示数范围为0~3V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 一轮专题复习(第1课时)课件 浮力,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③施力物体液体,“浸在”液体,部分浸入,GF拉,+F浮,F浮F2-F1,液体密度,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专题12 浮力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一浮力的概念,备考方略,典型例题,举一反三,考点三物体的沉浮,整理器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专题03 内能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备考方略,备课方略,经典例题,举一反三,典型例题,考点三内能的概念,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