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一课一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3溶液的酸碱性
一、选择题(共16题)
1.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 pH,其记录数据一定有错误的是( )
A.肥皂水 pH=9 B.石灰水 pH=10
C.柠檬水 pH=5 D.食醋 pH=7
2.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且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是
A.CO2 B.CaO C.NaOH D.CaCO3
3.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如下:
物质
洁厕灵
杨梅
菠萝
鸡蛋清
漂白液
pH
1.4
2.5
5.1
7-8
13-14
上述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 B.菠萝 C.鸡蛋清 D.漂白液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因此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某固化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
D.利用洗洁精和汽油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污都属于乳化作用
6.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是
A.NaNO3、Na2SO4、NH3·H2O B.KOH、CuSO4、H2SO4
C.KCl、Ba(NO3)2、HCl D.NH4NO3、NaOH、K2SO4
7.下列溶液中,既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又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石灰水 B.食盐水 C.白醋 D.白酒
8.常温下,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显酸性的物质是
A.柠檬汁 pH=2 B.鸡蛋清 pH=8
C.蒸馏水 pH=7 D.肥皂水 pH=10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就大
B.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C.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所以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D.稀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10.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后也变稀且质量减轻
11.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加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D.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12.小明为探究硫酸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浓硫酸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稀硫酸pH D.滴加稀硫酸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验CO2 B.用排水法收集O2
C.加热固体 D.测定溶液pH
14.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硫酸瓶盖,产生白雾 B.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升高
15.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将试纸直接浸没在溶液中,测定某溶液的pH
B.过滤时,漏斗下端的尖嘴部分需紧贴烧杯内壁
C.未说明药品用量时,一般液体取5毫升左右
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衬有纸片的托盘上称量
16.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某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某物质分解会生成氧气
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
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
17.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
(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A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实验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要证明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步骤、可能的现象及相关推理________。
(5)若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1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不计滤液损失)
105
65
15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保留到0.1%)
②另取样品溶于水,若要除去杂质获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向其中加入______溶液,然后______(填操作名称)即可。
18.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唤起人们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1)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a. 不得呈现异色,b. 不得有异味,c. 水应澄清透明,d. 不得含有细菌的病毒。
①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_____(填物质名称)的吸附作用而达到。
②某山区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净化水时,c,d两个指标可通过图中的B,C,_____过程而达到。
③化学指标中含有液体的pH和硬度两项,则a. 测定液体的pH用_____。
b.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
(2)许多化学实验中都用到水,请指出图(2)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丁:_____;戊:_____。
(3)水既普通又宝贵,请你用化学方程式归纳水具有的重要的化学性质(举任意三例)。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4)图(3)是理想的氢元素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B 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
C 制取氢能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阳光照射条件下用催化剂来分解水
D 理想的氢元素循环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
(5)某次奥运会上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6)而不是氢气,其原因可能是( )。
A 人类目前还无法制取氢气
B 氢气燃烧后的产物会污染环境
C 氢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不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D 氢气燃烧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19.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氢氧化钠固体的保存要特别注意,因为它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 _______ ,吸收空气中的 _______ 而变质。
(2)对于一瓶实验室放置较久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我们来探究它是否变质即就是检测样品中是否有 ________ (填物质名称)生成,可以向样品溶液中添加以下几种不同类的物质进行检验,其中可以的是 _______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无色酚酞试液
(3)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猜想1: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________ 。
【实验和推断】
①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________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②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___________ ,现象b为 _________ ,则猜想Ⅱ成立。为了实验的成功,A溶液应过量,目的是 ________ 。
【反 思】(1)若上述①中加入了一定量的A溶液后,没有气泡产生 _____ (填“能”或“不能”)否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2)若上述②中CaCl2溶液用Ca(OH)2溶液代替,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原因是 _______ 。
(3)氢氧化钙的性质和氢氧化钠相似,因此它们的保存要特别注意,需 _____ 保存,防止变质。
【定量研究】为测定53g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成500mL溶液,分别取出50mL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加入的试剂
测得数据
方法1
足量CaCl2溶液
CaCO3沉淀2.00g
方法2
足量稀硫酸
CO2气体0.88g
请任选1种方法的数据,计算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_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金属知识后,对金属钙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非常感兴趣,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对金属钙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钙能否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取一粒金属钙投入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钙粒与水剧烈反应,四处游动,产生气泡,溶液出现浑浊,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往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金属钙能与水反应,经进一步检验,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请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交流与反思】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的原因是____。
实验探究2:对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OH)2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H2O和CaO。
【实验探究】该小组称取10g干燥剂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C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各步反应均反应完全)。
【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增重0.9g,B装置增重2.2g。
【数据处理】通过所得数据可知,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g。
试计算:该干燥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
【分析与结论】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____(填化学式)。
【反思与拓展】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
②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大的成分是___。
21.我市车用乙醇汽油全面升级为国四标准,油品含硫量降低了67%,使得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幅度降低。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粉末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
(1)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原因是_____。用上图所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时,_______(填“c”或“b”)端管口与d管相连,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装置C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4)向盛放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滴加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应补做什么实验?(实验材料自选)
(5)B装置也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取25g某石灰石样品于装置中,并向其中加入146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装置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62.2g,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2.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旧报纸应投放到贴有如图_____(填字母)标签的垃圾筒内。
(2)为增强纸张的耐磨性,可用玉米淀粉对纸张进行施胶处理。玉米淀粉[(C6H10O5)n,n为正整数]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需处理至中性后排放。环保监测小组取某造纸厂废水样品过滤,为测定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20.0g滤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步骤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呈_____色。消耗硫酸溶液3.92g。
计算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该实验记录合理;
B、石灰水显碱性,pH大于7,该实验记录合理;
C、柠檬水显酸性,pH小于7,该实验记录合理;
D、食醋显酸性,pH应小于7,该实验记录一定错误。
故选D。
2.B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正确;
C、氢氧化钠与水不反应,故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
故洁厕灵的酸性最强。
故选A。
4.C
【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是因为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碱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C。
5.A
【详解】
A选项某固化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只有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B选项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是错误的叙述,pH小于5.6的雨水一定是酸雨;C选项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是错误的叙述,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能催化淀粉分解;D选项利用洗洁精和汽油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污都属于乳化作用是错误的叙述,汽油清除油污属于溶解;故选A[
6.A
【详解】
A、NaNO3、Na2SO4、NH3·H2O三者不发生反应,且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选项正确;
B、KOH与CuSO4、H2SO4均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C、KCl、Ba(NO3)2、HC两两间不发生反应,但含HCl,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选项错误;
D、NH4NO3、NaOH会发生反应产生硝酸钠、氨气、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A
酸使紫色石蕊变红,碱使紫色石蕊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所以推断出该物质为碱性。
【详解】
A.石灰水显碱性,符合题意;
B.食盐水显中性,不合题意;
C.白醋显酸性,不合题意;
D.白酒呈中性,不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
A、柠檬汁的pH小于7,显酸性;
B、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
C、蒸馏水的pH等于7,显中性;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
故选A.
9.B
【详解】
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就小,此选项错误;
B、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此选项正确;
C、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但带正电的粒子可能是质子,不一定是阳离子,此选项错误;
D、稀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不一定是酸,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但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灯泡发光灯,故错误;
B、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而氧化铁不是致密的,故错误;
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敞口放置后质量减少,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后,质量会增加,故错误。故选C。
11.C
【详解】
A. 氨水的pH大于7 ,正确;B. 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正确;C. 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错误;D.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故选C。
12.B
【详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3.B
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B、排水法收集氧气,从短管进长管出;C、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下倾斜;D、测pH值不能将试纸浸入溶液中。
【详解】
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错误;B、排水法收集氧气,从短管进长管出,正确;C、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外焰加热,要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错误;D、测pH值不能将试纸浸入溶液中,错误。故选B。
14.C
【详解】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白雾,浓硫酸没有白雾,此选项错误;
B. 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此选项错误;
C.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液变蓝,故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选项正确;
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试题分析:不能将试纸直接浸没在溶液中测定某溶液的pH,因为会污染试剂;过滤时,漏斗下端的尖嘴部分需紧贴烧杯内壁;未说明药品用量时,一般液体取2毫升左右;不能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衬有纸片的托盘上称量,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B.
16.C
【详解】
A、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可能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等,故选项A不正确;
B、某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支持燃烧,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故选项B不正确;
C、某物质分解会生成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C正确;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7.(1)B
(2)有气泡产生
(3)
(4)取样品溶解,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其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若变红,则氢氧化钠剩余,说明部分变质
(5) 29.3% 氢氧化钙 过滤
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实质是考查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可以选择足量酸、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钡)、氯化钙(或者硝酸钙、硝酸钡、氯化钡),分别会生成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但不能根据酸碱性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要检验碳酸钠、氢氧化钠同时存在时,则要先选择足量的钙盐溶液或者钡盐溶液验证并除尽碳酸钠,再用酚酞来检验氢氧化钠。
(1)
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实验A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3)
实验D中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4)
要证明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取样品溶解,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其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若变红,则氢氧化钠剩余,说明部分变质;
(5)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为105g+65g-150. 3g=19. 7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0. 6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g-10. 6g=4. 4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②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除去碳酸根离子可以用钙离子,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应该选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可以将样品溶于水后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8. 活性炭 D pH试纸(或pH计) 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泡沫较少(或没有)、浮渍较多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 水是溶剂 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吸收生成二氧化硫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D C
【详解】
(1)①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②水应澄清透明,不得含有细菌的病毒。可通过粗砂过滤、细沙过滤、加入消毒剂三个过程而达到。故填:D。
③a.、测定液体的pH用pH试纸(或pH计),故填:pH试纸(或pH计)。
b、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泡沫较少(或没有)、浮渍较多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
(2)根据图示,水的作用分别是:
甲:水是溶剂;乙: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丙:吸收生成二氧化硫;丁: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戊: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3)水具有的重要的化学性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①;②;③。
(4)
A、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如电能,故正确;
B、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C、制取氢能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阳光照射条件下用催化剂来分解水,故正确;
D、理想的氢元素循环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故不正确。
故选D
(5)
A、人类目前已经可以制取氢气,但氢气没有广泛利用;
B、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C、氢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不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D、氢气燃烧时不一定会发生爆炸。
故选C
19.潮解(或表面潮湿) 二氧化碳或CO2 碳酸钠 ABC NaOH 和Na2CO3 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或无现象 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或使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 不能 不能 Ca(OH)2与Na2CO3反应也会生成NaOH干扰对原氢氧化钠的检验。 密封 两种方法的计算写出正确的方程式给1分,计算出2.12克给1分,计算出40%给1分。
【详解】
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潮解,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2)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即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即可。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可知,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若氢氧化钠变质,加入稀盐酸能观察到产生大量的气泡,A正确;碳酸钠还能与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BC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不能用无色酚酞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D错误,故选ABC;(3)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可能有三种。若没有变质那么全部是氢氧化钠,若完全变质则是碳酸钠,若部分变质,则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①有气泡产生说明生成了气体,故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变质了,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②猜想Ⅱ成立,即固体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若A是CaCl2溶液,那么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故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无色酚酞不变色;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加入的氯化钙溶液一定要过量,目的是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反 思】(1)上述①中加入了一定量的A溶液后,没有气泡产生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原因是根据酸碱盐的反应顺序,酸先与碱反应,再与盐反应。若加入的盐酸的量不足,那么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钠还没有反应,也不能观察到产生气泡的现象;(2) ②中CaCl2溶液不能Ca(OH)2溶液代替,原因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对实验造成干扰,即不能判断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固体样品中的氢氧化钠还是生成的氢氧化钠;(3)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要密封保存;【定量研究】方法1: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 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2.00g
x=2.12g
碳酸钠的总质量=2.12g 10=21.2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0%
方法二: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与碳酸钠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2HCl+Na2CO3==2NaCl+H2O+CO2↑
106 44
X 0.88g
x=2.12g
碳酸钠的总质量=2.12g 10=21.2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0%
20. Ca+2H2O=Ca(OH)2+H2↑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氢氧化钙溶解溶液变澄清 2.2 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50%; CaO、 Ca(OH)2、CaCO3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装置冷却后,造成试剂瓶中液体倒吸 碳酸钙
【详解】
实验结论:金属钙能与水反应,经进一步检验,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得到溶液显碱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会发生改变,可以知道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和氢气,Ca+2H2O=Ca(OH)2+H2↑;
交流与反思: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氢氧化钙溶解溶液变澄清;
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B装置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增重的质量2.2g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2g;
分析与结论: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吸收的水,增重0.9g也就是水的质量;
解:设氧化钙的质量为y
10g>5g+3.7g
说明干燥剂还有没有变质的氧化钙;
即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CaO、 Ca(OH)2、CaCO3;
反思与拓展: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装置冷却后,造成试剂瓶中液体倒吸;
②若没有C装置,装置B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导致二氧化碳质量变大,进而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大的成分是碳酸钙。
21.(1)长颈漏斗
(2) B 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b
(3)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如果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4)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再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5)80%
(1)
仪器a的是长颈漏斗,常用于实验中添加液体药品。
(2)
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粉末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硫酸钠是粉末状固体,浓硫酸是液体,两物质反应时不需要加热,常温下便可反应,故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因该气体有毒,故应选择安装E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利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气体应从c端进,b端出,然后再接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当关闭弹簧夹时,试管内随着不断反应生成气体,压强逐渐增大,试管内的液体回流进入长颈漏斗,液体也固体分离,反应停止;当打开弹簧夹时,试管内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液体再次流入试管并与固体反应物接触,反应继续。
(4)
向盛放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滴加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该现象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已知若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的亚硫酸,故可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再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若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5g+146g−162.2g=8.8g。已知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即为25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
解:设25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故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2. A 1:8 酚酞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呈无色; 1.6%
根据纸张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可选择合适的垃圾筒,根据原子的个数比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元素的质量比,根据消耗硫酸的质量可以求出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从而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纸张能够回收利用,所以应该放在贴有可回收物的垃圾筒内;(2)玉米淀粉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是2:1,所以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16=1:8;(3)溶液呈中性,则滴加酚酞的溶液呈无色;
解:消耗硫酸的质量为
设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x 0. 392g
答: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习题,文件包含73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73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