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12 坐井观天教案
展开《坐井观天》是统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在对比中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学方法: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
师ppt:游戏规则:(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2)右手捂住右眼。(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师: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
2、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1.PPT出示游戏规则
(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2)右手捂住右眼。(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2.PPT再次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脉络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课文有几个段落。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学生反馈。(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过渡:这位同学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呢?
4、青蛙在哪里?谁来给老师摆一摆?小鸟又在哪里呢?(学生上来展示)
3.PPT出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课文有几个段落。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PPT出示
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请你们边听读课文,边用横线画出他们的对话。
2、小朋友们认真听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来说一说,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几次对话?。(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学习第一次对话:
1、① 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朋友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谁想读一读? ② 指导朗读。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有多远呢?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注重在读中展开想象,读中理解内容,读中积淀语感。只有学生思之于情读之于形,入情入境的感悟,没有任何强加的朗读技巧的理性指导。)
学习第二次对话: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真精彩,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次对话。看看小鸟和青蛙又说了什么?(谁来读?)
、大话是什么话?你说过大话吗?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
、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天有多大?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飞过 ,飞过 ,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教师引读: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这些都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注重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达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
(4)、同学们读得可真棒,下面你能用“无边无际”来说一句话吗?
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到底是谁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谁来读一读,真不错,青蛙为什么笑了?它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小鸟为什么笑了?是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让我们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自己对了,要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它会看到什么?它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生练说) 这还是一只 的青蛙。
(课件出示) 例如: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它看到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到处鸟语花香;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看来我真的错了,小鸟没有说大话。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
5.PPT出示井沿图片
6.PPT出示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7.PPT出示朗诵课文视频
8.PPT出示第一次对话
青蛙:你从哪儿来?
(疑问的语气)
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诚恳、疲惫的语气)
9.PPT出示第二次对话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不相信的语气)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感叹的语气)
10.PPT出示图片理解“无边无际”
11.PPT出示第三次对话
青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傲慢、自以为是的语气)
小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
(耐心、讲道理的语气)
12.PPT出示小鸟跳出井看到了什么?
13.PPT出示小结学习课文后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总结: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2、分角色表演读故事。(带上动物头饰分角色扮演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用动作和语言表演出来)
14.PPT出示学习课文后你懂懂得了什么道理?
15.PPT出示总结
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五、指导生字书写,完成生字袋的制作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利用生字袋,让学生在多次复现和运用中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六、课外扩展。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展讲故事竞赛活动。
2、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16.PPT出示课外拓展要求
课堂板书
青蛙 井里 井口那么大
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
小鸟 井沿 无边无际
17.PPT出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设计了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无边的草原,无边的大海,无边的草原,无边的沙漠,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我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景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并理解它们说的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 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1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共2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41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41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步感知课文,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