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选择题精选(含解析)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第三章 选择题精选(含解析)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文件包含第三章选择题精选解析卷docx、第三章选择题精选原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实验探究精选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小应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小应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④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2.(2019八上·绍兴期末)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3.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
A.直立生长 B.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螺旋式弯曲生长
4.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如图)。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A.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水平方向生长
B.根表现向湿性,所以有水时就沿水平方向生长
C.将豆子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呈水平生长方向
D.根同时表现了向地性与向光性,因而水平方向生长
5.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
6.(2019八上·德清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e点可能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e点可能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e点可能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e点可能对应b点的浓度
7.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小时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8.(2019·衢州)小科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2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 |
1 |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 |
|
2 | 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
3 | 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 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下面是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对狗实验后的结果:
实验组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 |
① | 切除胰腺 | 出现尿糖 |
② |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 不出现尿糖 |
③ |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 不出现尿糖 |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③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尿糖的出现
B.由实验①、②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实验②、③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3.(2020·温岭模拟)科学中的这些“调节”,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来获得清晰的像
B.正常人体中,血糖由于受到胰岛素等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而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植物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D.肾脏对人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从而维持人体内的水盐平衡
4.(2020·慈溪模拟)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
B.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D.低血糖症,有一种原因是进食过少而导致消化系统吸收的葡萄糖过少
5.(2019八上·萧山月考)阅读下面关于激素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除去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除去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验出甲状腺激素,摘除手术后第五日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五天,十天后物质代谢低下症消失,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使物质代谢率提高。为证明以上推论,还需若干对照实验进行比较观察,最必要的是哪种实验?( )
A.不除去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摘除后第五天开始,只注射前述的实验用的溶解剂
C.注射甲状腺激素,切除甲状腺后第五天移植甲状腺
D.从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解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
6.(2019八上·天台月考)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描述了“武大郎”个子矮小的特征,请推断其发育异常的原因( )
A.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B.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C.成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D.幼年期缺乏肾上腺素
7.验证某种降血糖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下列实验和对照组小鼠的选择和操作,正确的是( )
| 实验组 | 对照组 |
A |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B |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C |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 正常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D |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降血糖药物X |
A.A B.B C.C D.D
第3节:神经调节
1.(2018八下·余姚期末)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
B.图二表示患近视的眼球,成像特点是清晰物像落在[②]视网膜的前方
C.图三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D.图四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2019八下·慈溪期末)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
B.图二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图三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D.图四中A图与B图相比,外界气温高,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
3.(2020八下·鄞州期末)逃生演练中,某同学做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神经系统调节控制着人体的绝大部分重要的生命活动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5.如图为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人被蔷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
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
D.若某人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此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
6.如右图是与缩手反应有关的神经结构,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 B.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能动,但无感觉
C.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 D.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
7.(2020九上·温州开学考)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8.(2020·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4节:动物的行为
1.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C.蚊子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 D.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3.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这是因为( )
A.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4.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5.“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锥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索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不一定越多
第5节:体温调节
1.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 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2.小明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时间 | 7:00 | 9:00 | 11:00 | 13:00 | 15:00 | 17:00 | 19:00 |
体温(℃) | 36.9 | 37.2 | 38.2 | 38.2 | 38.5 | 37.5 | 37.3 |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3.在炎热的夏天,从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人体将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尿液减少,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B.在神经等调节下皮肤血管的口径变小
C.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 D.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4.(2020·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5.(2020九上·余杭期末)在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补水点,还有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运动员主要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B.血液中乳酸大量积累, pH迅速下降使血液呈酸性
C.补水是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肾脏是调节水盐平衡的唯一器官
D.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三章 填空与解答题精选(含解析)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文件包含第三章填空与解答题精选解析卷docx、第三章填空与解答题精选原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章 实验探究精选(含解析)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文件包含第三章实验探究精选解析卷docx、第三章实验探究精选原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习题,文件包含47电路计算提高训练解析卷重难点优化与提高docx、47电路计算提高训练原题卷重难点优化与提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