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练习
展开6.1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 )
A. M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B. M可以表示变态发育
C. M可以表示在陆地上产卵 D. M可以表示体外受精
2.生殖指的是( )
A. 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 B. 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C. 产生生殖细胞或繁殖的过程 D. 产生生殖细胞和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3.下列有关动物生殖类型和受精类型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的动物可以是卵生的
B. 自然界中,体外受精的动物不可以是胎生的
C. 体内受精的动物可以是胎生的
D. 体内受精的动物不可以是卵生的
4.和青蛙相比,鸟的成活率更高。主要原因包括( )
①体内受精 ②卵生 ③体外受精 ④卵外有卵壳保护 ⑤亲鸟有孵卵、育雏行为 ⑥胎生
A. 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④⑤⑥
5.一般体外受精的雌性动物,在繁殖时期往往能比体内受精的动物产生更多的卵,这是因为体外受精比体内受精( )
A. 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几率较低 B. 形成的受精卵孵化率较低
C. 形成的受精卵成活率较低 D. 以上都是
6.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 成熟卵细胞 B. 受精卵 C. 刚孵出的小蝌蚪 D. 小青蛙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地里有蛙声就意味着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
B. 青蛙的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
C. 雄蛙鸣叫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促进排卵排精
D. 青蛙的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过程属于胚后发育
8.下列昆虫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一项是( )
①蚂蚁 ②蜜蜂 ③蟋蟀 ④蝗虫 ⑤蝴蝶 ⑥蟑螂
A. ②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9.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兔的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 B. 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和卵白
C. 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D.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10.下列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
A. 蝗虫 B. 家蚕 C. 蚊子 D. 家鸽
11.下列情况属于动物完成了胚胎发育的是( )
A. 一头母牛生出了两头小牛 B. 受精的鹌鹑蛋发育成成熟的鹌鹑
C. 小鲫鱼发育成一条大鲫鱼 D. 蝌蚪发育成青蛙
12.鸡的胚后发育是指( )
A. 从孵卵开始到成体 B. 从雏鸡破壳到性成熟的个体
C. 变态发育 D. 从雏鸡破壳到个体死亡
13.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 受精作用的方式不同 B. 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不同
C. 受精作用的位置不同 D. 结合的生殖细胞不同
14.下列动物中属于卵胎生的是( )
A. 蜥蜴 B. 乌骨鸡 C. 海豚 D. 青蛙
15.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 )
A. 只有有性生殖才能产生生殖细胞
B. 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能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C. 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D.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只是生殖形式上的不同,没有根本区别
16.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7.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主要与下列哪项特征有关( )
A. 体温恒定 B. 胎生哺乳 C. 分布广泛 D. 牙齿有分化
18.母鸡的孵卵行为为鸡卵的胚胎发育提供了( )
A. 适宜的温度 B. 充足的空气 C. 一定的水分 D. 充足的营养
19.下列有关鸟卵的结构和功能匹配错误的是( )
A. 卵壳——保护内部结构 B. 卵白——提供养料和水分
C. 卵黄——提供主要营养 D. 气室——减缓卵黄的振荡
20.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判断,海洋中的鲸的生殖方式是( )
A. 卵生 B. 卵胎生 C. 胎生 D. 三种方式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21.如图甲是健康的公鸡,图乙是健康的母鸡,图丙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图丁是摘除了卵巢的母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鸟类、哺乳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一样)
(1)图甲和图乙中鸡的外形不同,主要因为它们各自主要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这种特征在生理学上叫________。
(2)图丙中的公鸡将____(填字母)。
A.只丧失生殖能力
B.只是第二性征消失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也消失
D.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维持
(3)小明家里的鸡场只养母鸡,别人的鸡蛋能孵出小鸡,而他家的鸡蛋却不行。这是因为________。
22.鲟鱼是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淡水鱼类(如图所示),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目前,人们已掌握了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某些地方已大力发展了鲟鱼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鲟鱼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受精,________发育。
23.①扬子鳄 ②白鳍豚 ③蟾蜍 ④鲨鱼 ⑤蝙蝠 ⑥牧羊犬 ⑦蝮蛇 ⑧金丝猴 这些动物中,属于卵生的有________属于胎生的有________ ,属于卵胎生的有________ 。
24.如图为昆虫发育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一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若图中B表示昆虫发育的幼虫期,则图中C可表示昆虫发育的________期。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为________。
(3)符合图中A→B→D发育过程的昆虫,其发育方式称为________发育。
(4)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以农作物为食,蝗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________期(填名称)。
25.冬虫夏草是一种叫做蝙蝠蛾的动物,将虫卵产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长得像蚕宝宝一般的幼虫,喜食植物根茎。另外,有一种麦角菌科真菌产生的孢子经过水而渗透到地下,专门找蝙蝠蛾的幼虫寄生,并吸收幼虫体的营养,而快速繁殖称为虫草真菌。当菌丝慢慢成长的同时,幼虫也随着慢慢长大,而钻出地面。直到菌丝繁殖至充满虫体,幼虫就会死亡,此时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谓的冬虫。而当气温回升后,菌丝体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称为夏草。下图为冬虫草形成的示意图,根据对于虫草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蝙蝠蛾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幼虫、________、成虫(蛾)四个阶段,其发属育过程与蝗虫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若该蝙蝠蛾是一种害虫,则________时期对植物危害最大。
(3)从细胞结构讲,麦角菌科真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6.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人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
明亮而不均匀
明亮而均匀
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 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蚕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方式和________发生很大的变化。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________ 。
27.根据“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注意:“[____]”中填数字,“____”上填结构名称)
(1)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卵壳打破;用镊子剥去钝端的碎卵壳,再撕破外卵壳膜,即可以看到[________]气室,该结构可贮存空气。然后用解剖剪剪破内卵壳膜,小心地将鸡蛋内的物质倒入培养皿进行观察。
(2)鸟类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从________获得的。
28.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回答:
(1)像鱼这样,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
(2)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________℃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3)水温在18~34℃之间时,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随水温的升高,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________。
(4)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在18~26℃之间平均孵化率________;在26~38℃之间平均孵化率________。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D 3. D 4. B 5. D
6. B 7. D 8. B 9. D 10. A
11. A 12. B 13. B 14. A 15. C
16. B 17. B 18. A 19. D 20. C
二、填空题
21. (1)第二性征
(2)C
(3)鸡场里没有公鸡,鸡蛋形成过程中没有受精
22. 体外;体外
23. ①③;②⑤⑥⑧;④⑦
24. (1)蛹
(2)A→B→C→D
(3)不完全变态
(4)成虫
25. (1)蛹;不相同
(2)幼虫
(3)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26. (1)形态结构
(2)薄头茧的发生率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合理即可)
(3)温度(或湿度或气压或蚕的食物,合理即可)
27. (1)③
(2)卵黄
28. (1)卵生
(2)26
(3)减少
(4)上升;下降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是变态发育。
2. D
【解析】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雄性激素,因此睾丸和卵巢能够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这属于有性生殖。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分为卵生,胎生等,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等,D符合题意。
3. D
【解析】胎生动物的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却是体内受精的,因此体内受精的动物可以是卵生的,D符合题意。
4. B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因此青蛙是体外受精、卵生。鸟类的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鸟卵有坚硬的外壳,可以保护内部结构。鸟类的卵外有卵壳保护,亲鸟孵卵、育雏等行为,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
5. D
【解析】体外受精的缺点是精子和卵子结合体外容易失去活力,因此需要产大量的卵和精子才能保证受精卵的数量,体外受精没有育雏行为,因此大大降低了后代的成活率,D符合题意。
6. B
【解析】两栖类动物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即个体发育的开始;
7. D
【解析】A、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在水中活动;故A正确;
B、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故B正确;
C、鸣叫的青蛙是雄蛙,是为了呼唤雌蛙前来抱对,促进排卵排精;故C正确;
D、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过程属于胚胎发育;故D错误;
8. B
【解析】 ①蚂蚁、②蜜蜂、⑤蝴蝶发育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③蟋蟀、④蝗虫 、⑥蟑螂发育过程中只需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9. D
【解析】 A、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繁殖特点是胎生哺乳;故A正确;
B、鸟类是卵生的,胚胎发育时其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和卵白;故B正确;
C、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其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故C正确;
D、蜥蜴属于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水的限制;故D错误;
10. A
【解析】A、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A正确;
B、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B错误;
C、蚊子的幼体为孑孓,形态结构与蚊子有显著的区别,而且其生活习性和内部结构也与蚊子有很大不同,属于变态发育;故C错误;
D、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家鸽”是鸟类,发育过程为无变态发育;故D错误;
11. A
【解析】A、母牛生了两头小牛,属于胚胎发育;故A正确;
B、受精的鹌鹑蛋发育成成熟的鹌鹑,包含了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C、小鲫鱼发育成一条大鲫鱼,属于胚后发育;故C错误;
D、蝌蚪发育成青蛙,属于胚后发育;故D错误;
12. B
【解析】A、从孵卵开始到成体,包含了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时期;故A错误;
B、破壳后即脱离了胚的发育,开始了胚后发育;故B正确;
C、变态发育是发育的形式;故C错误;
D、雏鸡破壳到个体死亡,还包含了动物的衰老时期;故D错误;
13. B
【解析】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胎生动物的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母体;故B符合题意;
14. A
【解析】A、蜥蜴是卵胎生;故A正确;
B、乌骨鸡属于鸟类,卵生;故B错误;
C、海豚属于哺乳类,胎生;故C错误;
D、青蛙属于两栖类,卵生;故D错误;
15. C
【解析】AB、有性生殖、无性生殖都会产生生殖细胞;故AB错误;
CD、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故C正确,D错误;
16. B
【解析】A、蜻蜓点水是在水中产卵,属于繁殖行为;故A错误;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白鹤飞上天空,与生殖无关;故B正确;
C、蛙的鸣叫是求偶,与生殖有关;故C错误;
D、禅的鸣叫是求偶行为,与生殖有关;故D错误;
17. B
【解析】A、体温恒定,与生殖无关;故A错误;
B、胎生哺乳减少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外界环境对幼体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故B正确;
C、分布广泛,是哺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与后代成活率无关;故C错误;
D、牙齿有分化,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与生殖无关;故D错误;
18. A
【解析】A、母鸡的孵卵行为是为胚胎发育提供适宜的温度;故A正确;
B、胚胎发育过程的空气是卵的气囊提供的;故B错误;
C、卵本身含有水分;故C错误;
D、胚胎发育的营养是由卵的乱黄和卵白提供的;故D错误;
19. D
【解析】如图是鸟卵的结构:
A、卵壳——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故A正确;
B、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故B正确;
C、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故C正确;
D、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故D错误;
20. C
【解析】鲸属于哺乳类,哺乳类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
二、填空题
21. (1)第二性征
(2)C
(3)鸡场里没有公鸡,鸡蛋形成过程中没有受精
【解析】(1)图甲和图乙中鸡的外形不同,主要因为它们各自主要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这种特征在生理学上叫第二性征。
(2)睾丸的作用是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若是将丙公鸡的睾丸摘除就丧失了生殖能力、第二特征也会消失。
(3)小明家里的鸡场只养母鸡,别人的鸡蛋能孵出小鸡,而他家的鸡蛋却不行。这是因为鸡场里没有公鸡,鸡蛋形成过程中没有受精。
22. 体外;体外
【解析】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23. ①③;②⑤⑥⑧;④⑦
【解析】属于卵生的有①扬子鳄、③蟾蜍,属于胎生的有②白鳍豚、⑤蝙蝠、⑥牧羊犬、⑧金丝猴,属于卵胎生的有④鲨鱼、⑦蝮蛇。
24. (1)蛹
(2)A→B→C→D
(3)不完全变态
(4)成虫
【解析】(1)由图可知,B是幼虫期,则A是受精卵;D是成虫;C是蛹期;
(2)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即A→B→C→D;
(3)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方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4)蝗虫的成虫是以农作物为食的,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25. (1)蛹;不相同
(2)幼虫
(3)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1)蝗虫一生只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该蝙蝠蛾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该蝙蝠蛾的幼虫喜食植物根茎,所以该时期对植物危害最大。
(3)从细胞结构讲,麦角菌科真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真菌有细胞核。
26. (1)形态结构
(2)薄头茧的发生率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合理即可)
(3)温度(或湿度或气压或蚕的食物,合理即可)
【解析】(1)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部分发育,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因此蚕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2)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即可推测探究的问题是:光照条件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应是: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
(3)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如蚕的大小、年龄、所处的温度、适度等。
27. (1)③
(2)卵黄
【解析】(1)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卵壳打破;用镊子剥去钝端的碎卵壳,再撕破外卵壳膜,即可以看到[③]气室,该结构可贮存空气。然后用解剖剪剪破内卵壳膜,小心地将鸡蛋内的物质倒入培养皿进行观察。
(2)鸟类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从卵黄获得的。
28. (1)卵生
(2)26
(3)减少
(4)上升;下降
【解析】(1)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卵生;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鱼的受精卵在26℃时,孵化率最高;
(3)由图像可知,随着水温的升高,鱼受精卵孵化时间越来越短;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8~26℃之间平均孵化率在升高,而在26~38℃之间平均孵化率降低;
华师大版1 信息的传递和通信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1 信息的传递和通信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3 阳光的组成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3 阳光的组成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氧气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氧气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