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中国画-建筑画法 ▏人美版(北京) (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28152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中国画-建筑画法 ▏人美版(北京) (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28152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中国画-建筑画法 ▏人美版(北京) (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28152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14. 中国画——建筑画法教案
展开
|
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中国画——建筑画法》 | ||||||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 否 | 是否属于 跨学科主题教学 | 否(如果“是”,请填写涉及学科) | ||||
学科 | 美术 | 学段: 高年级 | 年级 | 六 | |||
相关 领域 |
| ||||||
教材 | 书名:美术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美美术出版社(北京版)出版日期: 2014 年6月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本课以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着力体现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特点。 本课是国画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采取生本理念,采用抛锚式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体验和感受用笔、用墨的方法并尝试运用笔墨去表现建筑。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培养美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
教学背景分析 |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全套教材中属于“国画系列”知识体系。在本册教材中与《中国画——水仙花画法》、《中国画——梅花画法》、《中国画——山水画法》一课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有递进关系。 本课重点学习写意山水的建筑画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德多种形式和外形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建筑是山水画中常见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感知画中的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常常与其它景物协调配合,形成或幽静、或壮观、或深远等不同的、富有诗意的意境,为下一课学习山水画作好铺垫。
|
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啊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但是学生对水墨的认识还比较初步,运用笔墨不富有变化,在造型上还不够灵活。他们在运用中 锋表现建筑外形时可能容易线条死板、墨色没有变化。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利用示范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我想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和欣赏探究的方法进行本课学习。 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方法 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国画用具。
|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
知识:学习理解中国画表现建筑的技法,感受山水画中的建筑造型以及与其他景物的关系。技能:尝试运用中国画勾线、着色等表现建筑的方法,完成简单小品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验探究了解建筑造型特点及笔法、墨色的变化从而了解用国画表现的空间和意境,培养美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美,体会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画表现建筑的技法。 难点:画面构图,适当安排建筑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景物的关系。
|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
|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 |||||
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置意图 | 技术应用 | 时间安排 |
创设情境 | 我们一起吟诵几首以前学过的古诗,边读边观察诗文中的配图,体会诗文的含义,想想它们描绘的是那里的景物? | 学生吟诵古诗。 | 我们一起吟诵几首以前学过的古诗,边读边观察诗文中的配图,体会诗文的含义,想想它们描绘的是那里的景物? | 课件 | 1分钟
|
新课讲解 | 1.欣赏体会 出示图片,观察中国古代建筑都有哪些形式? 看视频进一步欣赏。 2.比较区别 传统中国画与实物照片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出示课题 3.示范 出示图片,看书讨论:怎样用笔墨表现这些古建筑? 教师示范、出示范图。 4.探究构图 欣赏《虎丘前山图》,谁能在画中截取一个有建筑物的小品画,想想如何安排建筑与景物的关系? 小结: 建筑造型不要画大、充满。景物要有主宾,主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形象,有了主还要有陪衬就是宾。 与景物进行对比,增强高大深远的效果。 适当留白,拓展画面的空间。 避免居中对称的构图。 5.欣赏作品 吴冠中是大家熟悉的画家,他曾说:“绘画就是把心里感觉的美感、感情表现出来,艺术要推陈出新”。 教师和学生互动示范,点染色彩,浓破淡等创意方法。 探讨创作方法,出示范画。 欣赏学生作品 你们也能用笔墨进行创意吗?出示实践要求。 | 学生分组欣赏 殿、堂、亭、台、楼、榭、轩、阁等。(学生能说出 3-4种即可) 学生分组欣赏 对比观察、讨论写意山水中的建筑比真实的建筑造型简练概括。 观察分析笔法、墨色。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演示)。
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观看
| 解决教学重点,培养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解决景物表现构图的主宾关系,培养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和语言阐述观点的审美判断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的美术表现能力。
| 课件、实物投影 |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6分钟
|
实践操作 | 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绘画表现过程中。 | 学生进行表现。 | 学会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校园景物。 | 课件 | 20分钟 |
效果评价 | 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进行总结 国画技法表现的风景作品有着独特的味道,谈谈你的感受。 | 1、说说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2、自己说说是怎样用国画技法表现景物的。
| 培养审美判断与评价能力。 |
| 2分钟 |
拓展提高 | 欣赏:建筑可以让山水画更有生气。 | 欣赏
| 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 课件 | 1分钟 |
板书设计:
中国画——建筑画法 笔简意远 简化细节 突出特征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评价方式 1. 步步点播评价。 • 在了解雕塑的含义时—— • 在欣赏雕塑作品画面表现内容时—— • 在分析雕塑细致描绘动态的地方时—— • 在感受雕塑表现的办法时—— • 在尝试方法时—— • 在总结概括时—— 2. 指导、启发式评价。 •教师通过把问题分解,分层次思考,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指导。 •在思考问题之前,学生只是凭借生活经验和一般知识对雕塑作品做出反映,他们储备的知识极为有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查证,可以使知识面得到扩大、丰富,审美感受得到深化。 3.学习结果的评价。 采用评价自己的作品和互评作品。它的目的不在于“做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是课堂教学进行的前半部分,是学生即“我”已经完成的内容,评价的环节出现了又一个“我”,要站在另外的角度,审视“我”的作品,从而意识到“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使过去盲目的认识逐渐转向清晰。 |
评价量规 1、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独特、唯一的,每个人的作品也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内心体验的呈现。 在欣赏、分析、尝试中通过评价感受 (1)如何体现国画的水墨变化。 (2)采用什么方法创作作品。 (3)如何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4)如何体现国画的意境美。 2、课后反思填写评价量表 通过评价,重新审视他人和自己的作品,并对他人和自己的画法有所意识和醒悟。 |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
1、与语文课相结合 通过诗文把学习内容迁移到本节课中,感受中国文化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2、在观察上图与画相结合 从整体观察图片了解建筑的特征,再观察作品发现问题对比表现的方法。 3、学生体验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在学习建筑画法时教师根据问题进行指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尝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14. 中国画——建筑画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14. 中国画——建筑画法教学设计,共7页。
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15. 中国画——山水画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15. 中国画——山水画法教学设计,共6页。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艺术实践,展示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