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综合训练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
展开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淮海平原
2.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
A.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气旋控制
D.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
3.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C.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子成熟的季节
D.我国北方地区多出现沙尘暴天气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7、8月份的地下潜水位比6月和9月低,地下潜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可知该地7、8月的降水比6月和9月少;长江中下游平原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地下潜水获得的补给少,水位较低,故选C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B项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区6月地下潜水获得补给最多。6月为北半球的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A项错误;6月为南半球的冬季,巴西热带草原正值干季,草类枯黄,B项错误;6月为我国江淮地区梅子成熟的季节,6月前后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连续性降雨称为“梅雨”,C项正确;我国北方地区夏季较少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多出现在冬春季节,D项错误。
答案1.C 2.B 3.C
(2021全国Ⅰ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5.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解析第4题,以我国某大城市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区和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原因。在绝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小。读图可知,该城市城区相对湿度略小于郊区,说明城区气温较高;由热岛效应导致大城市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可印证以上判断。由于热岛效应,城区空气对流较强,降水量往往大于郊区,会导致相对湿度增大,与图示结果相反。城区硬化面积大,绿地面积小,导致蒸发(腾)作用减弱。第5题,以我国某城市城区和郊区月平均相对湿度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不同城市相对湿度的差异。读图可知,该城市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大,相对湿度大时气温高,可排除气温的影响,结合我国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推断水分为主要影响因素。北京7—8月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与图示信息相符;乌鲁木齐地处干旱地区,相对湿度终年较小,与图示信息(最大湿度可达90%左右,多在60%以上)不符;上海、广州湿度最低值不会低于50%,与图示信息不符。
答案4.A 5.B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流( )
A.有两个汛期,分别为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
B.7、8月汛期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4月份的汛期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
7.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解析图中各月径流量呈现不均匀的现象,其中在7、8月和4月分别出现汛期,可知此河有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答案6.D 7.D
根据某河流域图(左图)及该河流河口附近观测站测得的径流和降水的逐月变化曲线图(右图),完成8~9题。
8.该河流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9.水文工作者发现,该河流中游两岸常见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 )
A.植被破坏严重 B.地理位置特殊
C.水利设施失修 D.河水暴涨暴落
解析第8题,根据经纬度,该河流位于北温带,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项正确;北方地区春季降水少,A项错误;图示区域的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融水补给,B项错误;根据径流量和降水量曲线,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在秋冬季节,D项错误。第9题,沙洲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因水流变慢,在河床沉积,露出水面形成。河谷地带风力强盛,露出水面的沙尘被风吹走,随着风力减弱,所挟带的泥沙堆积在河流两岸,形成奇特的沙丘连绵景观。该河流中游两岸常见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地理位置特殊,B项正确;植被破坏严重是河流泥沙含量大的原因,A项错误;水利设施失修是调蓄能力下降的原因,C项错误;河水暴涨暴落,不是沙洲形成的直接原因,D项错误。
答案8.C 9.B
读洋流模拟实验(北半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实验中,茶叶的运动轨迹模拟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 )
11.图中,甲对应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
A.暖流,降温增湿
B.暖流,增温增湿
C.寒流,降温减湿
D.寒流,增温减湿
解析第10题,读图分析,图中吹风机通过模拟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从而模拟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和中纬环流,其中低纬环流呈顺时针方向,中纬环流呈逆时针方向,C项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甲对应的洋流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洋流,其性质为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C项。
答案10.C 11.C
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完成12~13题。
12.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寒暖流交汇 B.上升补偿流
C.径流入海 D.人工养殖
13.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2题,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第13题,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答案12.A 13.A
读图,完成14~15题。
14.从开普敦到珀斯的最佳海上航线是图中的(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d航线
15.如果从珀斯到开普敦必须走d航线,那么此航线上对航行最有利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4题,从开普敦到珀斯的最佳海上航线是图中的d线,顺着洋流航行,节省燃料,节省时间,D项正确。a航线、b航线都是逆洋流航行,航线长且浪费时间和燃料,A、B两项错。c航线速度比d航线慢,耗费燃料较多,C项错。第15题,如果从珀斯到开普敦必须走d航线,那么此航线上对航行最有利的季节是夏季,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d航线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逆风时间少,B项正确。其他季节逆风时间多,A、C、D三项错。
答案14.D 15.B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6~17题。
16.图示洋流中( )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17.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④洋流增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解析第16题,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洋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寒流;②和③洋流位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大洋环流,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②为暖流,③为寒流;④洋流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自北向南流,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寒流。第17题,③为寒流,其同纬度大洋对面为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温差。
答案16.C 17.C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8.C 19.B
2020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季节性气候更新》中指出,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今年的强度可能为中等到强,并将持续至明年。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会引起气候异常。下图是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低纬度海域的洋流均呈顺时针方向
B.①洋流受东北信风影响,自东向西流
C.②洋流比流经海域的水温低,为寒流
D.③与④洋流的成因相同,性质也相同
21.甲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流流经使当地空气受冷凝结
B.暖流流经使所经地区增温增湿
C.陆地气温比较低,导致水汽冷凝
D.气候炎热空气上升,水汽易凝结
22.拉尼娜现象可能会造成赤道附近太平洋( )
A.西岸森林火灾频发
B.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
C.东岸地区降水增多
D.表层海水运动速度减慢
解析第20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的洋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A项错误;①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影响,自东向西流,B项正确;②洋流为日本暖流,比流经海域的水温高,为暖流,C项错误;③与④洋流都是受西风吹拂形成的,但③为暖流,④为寒流,性质不同,D项错误。第21题,甲海域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当地较暖的空气遇到低温洋面以后水汽凝结成海雾,A项正确。第22题,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异常偏低的情况,发生期间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表层海水运动速度加快,B项正确,D项错误;增强了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域的大气环流,使太平洋西岸的上升气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不易发生森林火灾,A项错误;太平洋东岸下沉气流增强,变得更加干旱,C项错误。
答案20.B 21.A 22.B
圣劳伦斯河(图甲)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乙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 23~25题。
图甲
图乙
23.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4.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25.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23题,读图b可知,蒙特利尔一年内气温低于0℃的月份为1月、2月、3月和12月,共4个月,故选C项。第24题,比较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加上该河段有水电站,受水电站冷却水影响水温相对较高,因而其冬季可能不结冰,故选B项。第25题,加深河道是为了蓄洪、行洪,绿化河堤是为了美化环境,这些措施对应对凌汛几乎没什么作用;分段拦冰能够控制上游来冰,拓宽河道能够有效地防止冰坝的形成,减少凌汛危害。故选C项。
答案23.C 24.B 25.C
二、综合题
26.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甲河流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月份,其原因是 ; 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 ;5月份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 。由此可见,该河流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
(2)乙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 种补给类型。
(3)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所处的地区分别是( )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解析结合甲、乙两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特点可知,甲河流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影响河流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乙河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受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
答案(1)8 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1—2 气温低于0 ℃,冰川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 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气温
(2)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3
(3)A
27.(2021广东卷)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解析第(1)题,洋流的形成受盛行风、海陆轮廓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要因素是盛行风。读图可知,该海区南部盛行东风,北部盛行西风,受其影响,南部洋流自东向西运动,北部洋流自西向东运动,受陆地的阻挡作用及水体的补偿作用影响,会形成环流。南部的陆坡流与罗斯环流南部支流方向一致,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第(2)题,冰筏运动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风、洋流和地转偏向力,将这三个要素的具体影响交代清楚即可。第(3)题,海冰融化加速可从海冰形成量减少和融化量增加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降雪变为降雨,海冰补给来源减少;另一方面降水使得冰面减少,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且雨水的温度更高,使海水升温,进一步加速海冰融化。
答案南部受极地东风吹拂,自东向西流动;北部受盛行西风吹拂,自西向东流动;受到海陆轮廓约束,发生旋转。离岸的陆坡流也对罗斯环流起到驱动作用。
(2)受到极地东风的吹拂,向西北方向漂移;受到罗斯环流的影响,沿着环流顺时针漂移;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移。
(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气温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雨水的温度较高,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海水的温度,加速海冰融化。
28.读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热量收支差额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曲线可能是 洋,理由是
。
(2)各大洋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差异显著,其中C大洋 到 之间热量盈余,但这一带并没有出现水温越来越高的现象,其原因是自然界可通过 、 把能量向高纬度输送。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洋的海域轮廓以及大气环流、洋流在平衡全球热量中的意义。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从低纬到高纬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热量从富余地区向不足地区输送,从而改变着全球的热量分布,维持着地球上热量的平衡,使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趋缓。图中A曲线主要分布在20°N以南地区,可判断是印度洋;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由于不同海区所处的纬度不同,各地的热量收支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C大洋在50°S~30°N热量盈余,但没有出现温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的作用。
答案(1)印度 主要分布在20°N以南地区
(2)50°S 30°N 洋流 大气环流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记者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通过对我国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厄尔尼诺现象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强,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
材料二 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时海面水温异常示意图(单位:℃)。
(1)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选择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a.西 b.东 c.海平面上升 d.海平面下降
e.升高 f.降低 g.干旱少雨 h.湿润多雨
(2)上图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因及其结果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特点。
(3)材料一显示我国的河西走廊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发生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夏季均温 ,降水 ,此时段内,河西走廊的 短缺现象会更明显。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对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并结合所给的选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填写。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第(3)题,根据材料一可知,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河西走廊夏季高温,降水减少,干旱加剧。第(4)题,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但是增加了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结合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可知,秘鲁附近海域上升流减弱,从下层海水中带来的营养盐类减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减少,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答案(1)(自左而右、自上而下)bdcfegh
(2)整体性
(3)升高 减少 水资源
(4)沿岸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增加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