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综合训练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2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综合训练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2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综合训练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2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综合训练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
展开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完成1~2题。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的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锋,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
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解析第1题,依题意,该诗句的大意是:夏日的晴空,忽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这种天气与快行冷锋有关。第2题,每年6月中旬,我国锋面雨带移至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在此徘徊形成准静止锋,从而导致该地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诗句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正是梅雨季节。
答案1.A 2.C
读某市2019年11月28日、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完成第3~4题。
日 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风 力 | 天气状况 |
11月28日 | 22 | 11 | 微风 | 晴 |
11月30日 | 7 | 2 | 北风3级 | 小到中雨 |
12月2日 | 9 | 2 | 微风 | 晴 |
3.11月28日、30日和12月2日对应的下图中的序号是 (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⑥⑤④ D.③②①
4.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B.中午,狂风暴雨
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解析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判断,为冷锋过境。11月28日,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说明受暖气团控制,对应③;11月30日,阴雨天气,降水较多,说明受冷锋过境影响,对应②;12月2日,气温较低,天气转晴,说明冷锋已过境,受冷气团影响,对应①。第4题,在单一冷气团的控制之下,天气晴朗,气压升高,降水之后空气湿度大,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可能会有白霜。
答案3.D 4.A
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锋面系统,其中B、C为准静止锋。读图,完成5~6题。
5.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A.A、B B.B、C
C.A、C D.都可能
6.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解析在我国冬半年常出现的锋面为冷锋和昆明准静止锋;而江淮准静止锋的出现时间为6月前后,此时形成梅雨天气。
答案5.C 6.B
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反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气旋
8.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某地,该地可能出现(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台风
D.寒冷干燥的天气
解析第7题,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说明中心气压低,为气旋,图中气流方向呈逆时针旋转,判断为北半球气旋。第8题,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答案7.B 8.C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反映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正确表示气旋与反气旋的是( )
A.③① B.②④
C.③② D.①②
10.容易形成阴雨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9题,气旋水平气流辐合,垂直方向以上升气流为主,对应③图;反气旋水平气流辐散,垂直方向以下沉气流为主,对应②图。第10题,③图垂直气流以上升为主,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答案9.C 10.C
下图示意某气象站测得的本站某日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12题。
11.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2.这一天,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小
B.受冷气团控制
C.云层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逆辐射弱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受该天气系统控制时,气温上升,气压急剧下降。因此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不可能是锋面,应是气旋。第12题,该地午后受到气旋控制,形成阴雨天气。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下降。
答案11.C 12.C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④
C.甲—②,乙—④ D.甲—①,乙—③
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①②③④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其中属于北半球的风带是①②,属于南半球的是③④。甲、乙两风带属于南半球,分别是信风带和西风带。
答案13.B 14.B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6.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第15题,气压带、风带随季节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第16题,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风。
答案15.C 16.A
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8.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7题,根据乙地的风向偏转可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第18题,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答案17.D 18.B
(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9~21题。
19.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0.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21.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解析第19题,山峰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不易发生辐射逆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地表气温差异不大,很难产生辐射逆温;冬季,冷空气沿山谷下沉到谷底,导致谷底冷空气积聚,容易加强下冷上热的辐射逆温;丘陵相对于谷地地势起伏小,辐射逆温相对较弱。第20题,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等知识可知,一天中逆温易出现在日出前后,因为日出前后是一天中近地面气温最低的时候。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较为稳定,利于辐射逆温的出现。第21题,黄河源地区冬季锋面气旋较少,且锋面气旋对辐射逆温影响较小;黄河源地区冬季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大气静稳,且近地面气温低,使得辐射逆温多发;准静止锋一般会造成持续性的降水天气,不利于辐射逆温的产生;黄河源地区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不强盛。
答案19.C 20.D 21.B
读图,完成22~23题。
22.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7月份,亚洲低压
B.1月份,亚洲高压
C.7月份,亚洲高压
D.1月份,亚洲低压
23.①②两处盛行风特征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因相同 B.风向相同
C.性质相同 D.势力相同
解析第22题,图示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由此可判定图示月份为7月,A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第23题,①处是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②处是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两者性质相同,都是炎热、湿润,但势力不相同,①强于②。
答案22.A 23.C
下图是北京市某老师微信朋友圈的截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西雅图位于( )
A.东二区 B.西二区
C.西五区 D.西八区
25.西雅图在47°N附近,阳光明媚的天气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原因是( )
A.地处西风带背风坡
B.受极地东风带影响
C.高压出现频率高
D.多温带气旋活动
解析第24题,图中18:10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据截图中“西雅图都凌晨2:00了”可推测西雅图与东八区之间相差约16个小时,故西雅图位于西八区,D项正确。故选D项。第25题,若西雅图地处西风带背风坡,则应全年降水相对较少,阳光明媚不会只出现在7月,A项错误。该地在47°N附近,未受极地东风带影响,B项错误。高压出现频率高会带来干燥天气,多阳光明媚的天气,C项正确。温带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不会导致阳光明媚,D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24.D 25.C
二、综合题
26.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a)和该日北京气温变化图(图b)。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a
图b
(1)判断甲地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
(2)据图分析北京气温变化的原因。
(3)简述此次天气过程对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从中心向四周降低,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第(2)题,北京气温持续下降,结合图a可知,该时段内北京有冷锋经过,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夜间地面降温,气温下降(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图a14时有降雪,降雪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第(3)题,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分析,此次天气过程带来大风、雨雪、降温天气,大风、降雪会破坏农业基础设施;降温使病虫害减少;雨雪增加土壤墒情,缓解春季旱情。
答案(1)天气特征:晴朗。原因: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2)此时段北京经历了冷锋过境,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夜间,地面辐射减弱(地面降温),气温下降;14时有降雪,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
(3)雨雪增加土壤水分,缓解春季旱情;低温冻死害虫;大风、降雪可能破坏农业设施(暴雪压塌大棚等设施);等等。
27.读北半球某地区某时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1)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上静风的地方,指出图中A、B、C、D四地中最易出现雾霾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2)图中三条虚线处易形成锋面的有 ,试说明判断理由,并判断锋面性质。
(3)简述C地近几日天气可能发生的变化。
(4)试比较该日B、E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B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且风力较小,最接近静风的条件,故最易出现雾霾。第(2)题,低压槽处气流辐合,易形成锋面,①②两处均为低压槽,锋面气旋的西部为冷锋,东部为暖锋。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地即将经历暖锋过境,暖锋过境易出现阴雨天气,气温也会有所升高。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E地处于低压中心,往往会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B地处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
答案(1)B地。该地处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风力较小,易出现雾霾。
(2)①和② ①和②两处均为低压槽,易出现冷暖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①为冷锋,②为暖锋。
(3)C地近几日即将出现阴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气温会略有升高。
(4)B地气温日较差大。E地处于低压中心,往往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B地处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
28.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表示 (填“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2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2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图1中⑥气流来自 气压带。说出⑥气流与⑦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
解析第(1)题,极地附近为高气压带,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应为北半球。第(2)题,B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北半球夏季北偏,冬季南偏。第(4)题,图1中⑥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暖而轻,⑦气流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相遇后⑥向上爬升。
答案(1)北
(2)画图略。(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4)副热带高 ⑥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⑦气流,被迫抬升。
29.读回归线附近某类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类气候类型是 ,主要气候特点是 。
(2)这类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
(3)这类气候在非洲和南、北美洲的分布特点有何不同?
(4)从气压带、风带角度分析此类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
(5)亚洲东部相应区域没有分布此类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其形成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有关,这种气候多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中部和西部。南、北美洲由于山地阻挡,分布与非洲不同。亚洲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2)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大陆中部和西部
(3)南、北美洲该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侧,呈带状南北延伸;非洲特别是北回归线地区几乎全是该类气候。
(4)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5)亚洲东部地区位于世界最大大陆和最大大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独特的季风环流;夏季盛行来自海上的夏季风,非常湿润;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冬季风,较为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