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背景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精读课文,举例论证,“实验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并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在复习议论文这种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抓住论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并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丁肇中(1936-)祖籍山东日照,美籍。
    “格物”和“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应有”表明作者对待“格物致知精神”的倡导态度。标题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一句话,观点明确的一句话。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肇(zhà)    埋没(mò)  缅怀(miǎn)  彷徨(páng huáng)正心:端正心思,使自己的心不妄动,不生邪念。 修身:修治自己的品德,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齐家:使自己的家庭或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2.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
    3."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文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已成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之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作者对《大学》中 “格物致知”的主张怎样评价?
    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5.《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7.这个目的和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8.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怎么证明的?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明?
    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
    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
    9.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际上是“格己”,证明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没有真正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所以称之“唯心主义哲学家”
    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 (提示:先看作者怎样主张,再补充自己见解)
    作者主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
    10.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实验是获得新知的惟一途径。
    11.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12.第8段举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13.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地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4.在这个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15.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这个文化背景”指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16.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17.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①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可观的探索。②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探索。
    18.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的“新的认识和思考”的结果是什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讲道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第2段:引用《四书》上的《大学》里的话,解释“格物致知”的出处与含义。第3段:引用《大学》里的话,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原因,是由于格物致知不是为探求新知识,而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举例论证第4段: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证明了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5段:继续举王阳明观点的事例论述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真正意义。第8段:举研究竹子事例,论证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第12段:举个人经历事例,具体说明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或论证了在王阳明的思想下,中国的学生普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3)正反对比论证第7段: 只能……不是第8段:不是……而是第9段:不是……它需要……它是要有……突出强调,论证有力,使观点更加鲜明而更利于人们接受。
    3、说说作者所讲的“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第2段:探察事物而得到新的知识,即实地的探察,即所谓的实验。第13段: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第二,探索应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在作者的认识中,格物致知可以用一个词语来代替,那就是“实验”。文章(6)—(12)自然段都围绕着“实验”展开,论述了“实验”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展开实验等。我们将题目替换一下,就成为“应该有实验精神”。作者在文章要讲的是“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现在的答案就很清楚了,中国学生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应该有实验的精神。
    中国学生到底有没有这种精神?答案是NO。首先是因为格物并不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其次,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四海海,传之于万世”的。因此(2)-(5)自然段举例论证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这正是讲格物致知的现实意义。
    1、思路清晰,说理缜密。(引论-本论-结论)2、事实道理相结合,正反事理结合。(王阳明格竹反例与作者实验正例对比)
    本文节选自丁肇中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的阐述思路灵活有序,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平实严谨,灵活运用了各种论证手法,娓娓道来,亲切有味,现身说法,少说教气,引人深思,给人启发。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释义,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诵读感知,知人论世,理清思路,品析方法,高瞻远瞩的眼光,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授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格物致知,举例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析问题,传统教育弊端,实践精神的重要性,摆事实讲道理对比,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品格素养,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文体知识,必考字词梳理,读读写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