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1页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2页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3页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4页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5页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6页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7页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对比阅读课件(附译文及答案)第8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4 孙权劝学复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4 孙权劝学复习ppt课件,共38页。
    1.解释(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   (4)相寿流涕而去( ) (1)只是 (2)不再是 (3)这 (4)离开2.翻译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1)略(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5.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二、阅读【甲】【乙】【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1.解释(1)及鲁肃过寻阳(      ) (2)恐已暮矣(   ) (1)到,等到 (2)迟、晚2.翻译(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日出时的阳光;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1)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2)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想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1.解释(1)即更刮目相待  (2)及鲁肃过寻阳(3)恐已暮矣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1)重新(2)等到(3)迟、晚(4)怎么2.翻译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1)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年纪大 事务多。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三、【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译文: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人可以整天做却不感到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那个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惧怕,他的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
    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污水池,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
    1.解释(1)但当涉猎(     )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其勇力不足惮也(    )  (4)虽或以观之(     )(1)粗略地阅读(2)知晓事情(3)害怕(4)有人2.翻译下列语句。(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1)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2)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之 效 也?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4.你能写出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吗? 示例: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B.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C.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D.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A
    四、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hng,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1.解释   ①及为相( )       ②家人发箧视之( ) ③卿今当涂掌事( )   ④但当涉猎( )①(等到) ②(打开) ③(当道,当权) ④(只)  2.翻译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非/复吴下阿蒙 C太祖/常劝以读书 D.家人/发箧视之 B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二点)) 成就都很大;原先学问都不多;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五、阅读[甲]……权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发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头上,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但他命太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1.解释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门人益亲( ) ⑷不迁怒,不贰过。( )⑴研究 ⑵另,另外 ⑶更加 ⑷转移2.译语。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⑵不迁怒,不贰过。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⑵(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六、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我最近军务事情纷繁紧迫,吃睡不安。我们家本是知书达礼名门贵室,勤奋和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心又是勤劳朴实的根源。我虽然在军队中,还天天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红笔圈批,每天必定了结这些功课为自己定下的好习惯。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偶然遇到事情繁忙,虽然第二天补充书写补看,也不高兴,所以一定要忙里偷闲而为之。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下策,所以一定要早起些,当时就是这样认为的。决不肯今天耽搁,对有第二天可以朴实;也不肯把明天有事,今天准备。这样的几年,不曾间断,也没有任何痛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①研究   ②因为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在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D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 结友  有恒(勤朴)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七、【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译文: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1.D; 2.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蒙辞以军中多务。⑵何异断斯织乎?3.A 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八、[甲]孙权劝学[乙]孙权谕吕蒙读书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B.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C.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D.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B
    2.请将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①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②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坚定志向,不知疲倦。3.吕蒙为什么能为鲁肃“陈三策”?请结合[乙]文回答。 因为吕蒙通过学习,坚定志向,不知不倦,博览群书。增长了见识和远见,因此能“陈三策”。
    九、【甲】孙权劝学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而已,罢了)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     (若:好像)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解析】“异”应该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B【解析】B项中的“旦”均译为“早晨”。
    3.翻译(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1)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得的好处很多。(2)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D【解析】王冕面对神像“恬然不见”,所以D选项中说他内心惊惶不正确。
    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笔法非常绝妙。
    1.解释(1)但当涉猎 (2)及鲁肃过寻阳(3)肃遂拜蒙母(4)蒙乃始就学(5)下陈芦席 (6)如是二十余年(粗略地阅读)(等,等到)(于是)(于是,就)(陈列)(这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擦亮眼睛,重新看待对方,兄长怎么知晓事情那么晚呢!(蒲松龄)给村子里的孩童当老师来自给自足,不用乞求别人。
    3.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见 行 者 过/ 必 强 执 与 语/ 搜 奇 说 异 /随 人 所 知见 行 者 过/ 必 强 执 与 语/ 搜 奇 说 异 /随 人 所 知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启示?吕蒙:要多读书,开卷有益,坚持学习,才能到达更高的境界;积极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蒲松龄: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十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点评: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及鲁肃过寻阳(      )    (2)未穷青之技(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等到  (2)即指没有学完 D
    3.翻译(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十二、【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点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解释(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4)有人从学者       (1)推辞  (2)等到  (3)重新 (4)跟随,跟从2.翻译(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课内容ppt课件,共44页。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9 桃花源记/陶渊明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9 桃花源记/陶渊明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图文课件ppt,共28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