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导学案设计 学案 2 次下载
- 第2单元第1节第2课时《包含分》导学案设计 学案 2 次下载
- 第2单元第1节第3课时《除法》导学案设计 学案 2 次下载
- 第2单元第2节第1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导学案设计 学案 2 次下载
- 第2单元第2节第2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学案 2 次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课题
平均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促使生成多样化的分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设计引入具体生活情境,通过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在已有“数的组合”经验的基础上动手分一分,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为下一步学习平均分奠定基础。
2.加强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设计在学生进行动手分配以后,设计了展示不同的分配结果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哪种方法更公平,并说一说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通过从“形”到“数”等多方面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糖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6=( )+( )
6=( )+( )+( )
6=( )+( )+( )+( )+( )+( )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6的组合。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8页例1,体会平均分。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8页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6.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9页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7.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8.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1.说一说6能分成几和几,并完成学情检测卡。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糖果,然后汇报分法。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3.观察、比较,引发思考: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颗,都一样多,这样分比较合理。
4.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组内动手分配,交流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5.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先独立完成,组内说明方法,再全班汇报。
(2)先自己动手分一分,再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分的方法: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因为每份都是4片,一共是4份,求一共有多少片枫叶,就是求4个4是多少,所以用4乘4,等于16片。
6.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用小棒代替橘子)。然后汇报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7.各组汇报分法,然后比较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分,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最后是每份3个。
8.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5盒。
2.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画“√”,不是的画“×”。
◆◆ ◆◆◆
◆◆ ◆◆
( )
★★★
★★★
★★★
( )
3.先圈一圈,再填空。
○ ○ ○ ○ ○
○ ○ ○ ○ ○
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 )个。
4.分一分,填一填。
15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5.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3份,每份( )根。
(3)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4)平均分成6份,每份( )根。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10分钟)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完成教材11页1题,并说明理由。
2.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完成教材11页2题,小组内交流分法,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结果。
3.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1.完成教材11页1题,并说明理由。
2.亲自动手画一画,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并汇报分的结果: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3个。
3.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分法及分的结果。
6.填空。
(1)6个,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2)6个,每个小朋友分3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优质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优质第1课时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整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交流算法,应用新知,巩固方法,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旧知引入,激发兴趣,学习新知,理解含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