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2 姓氏歌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会写7个字。
难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
2.搜集相关姓氏的资料,了解姓氏的知识。
课时目标
1.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会写“姓、什、么”3个字。
2.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
3.关注课文介绍姓氏的方法,学习用“加一加”“说偏旁”“组词”等方法识字,并在实践中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4.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姓氏分为单姓和复姓,体会姓氏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师生对话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都叫我什么?
生:刘老师。
师:嗯,刘老师,那大家为什么不叫我张老师、王老师、李老师呢?
生:因为你姓刘。
师:那你姓什么?(指名答)
生:张。
师:你的同桌姓什么?
生:周。
师: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姓氏有关的儿歌——《姓氏歌》吧。
2.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姓”。
(1)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的写法。
(2)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儿歌,读好节奏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试读。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自己试着读,争取不错字、不漏字、不回读。
(2)教师引读。
师:你姓什么?生:我姓李。师:什么李?生:木子李。……
古月—— 口天—— ……
中国姓氏有很多——
2.指导认识顿号并学会停顿。
(1)同学们,你们发现文中有哪些标点符号?
提示:句号是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2)谁能说说我们在读的时候遇到不同的标点符号要注意些什么吗?
提示:句号停顿最长,逗号短一些,顿号最短。
(3)教师范读句子,让学生注意体会逗号后的停顿有什么不同。
(4)学生练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5)同桌问答读,能读正确、不打绊、顺利地接上。
(6)小组比赛读。
三、认读姓氏,区分单姓与复姓
1.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姓氏:课文介绍了哪些姓氏呢?
2.交流圈画的姓氏,教师随机指导。
(1)指名一位学生上台通过投影交流圈画的姓氏并领读,其余学生校正。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圈画姓氏、对比朗读姓氏等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体会姓氏的多样性。(2)其余学生补充未交流到的姓氏。
3.区分单姓和复姓。
(1)出示两排姓氏,上排为单姓,下排为复姓。
(2)引导学生认识单姓与复姓,发现单姓与复姓的区别。
(3)利用“司马光、诸葛亮”的图片,拓展生活中的复姓。
(4)齐读姓氏。
四、借助姓氏识字,学习介绍姓氏的方法
1.学习课文中“加一加”介绍姓氏的方法。
(1)自由读第1~4行,指名读,随机正音。
(2)识记“李、张”两个姓氏。
①读一读,圈出这四行儿歌中介绍的两个姓。
出示字卡:李、张。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
问问答答,这种互动活动式的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朗读形式,同时也提示了介绍姓氏经常运用于与人交往的互动活动中。②开展问答形式朗读:假如班级里有姓李和姓张的同学,可以请他们上台,与师生开展问答活动。
第一遍,师问生答。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木子李。
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张。
师:什么张? 生:弓长张。
第二遍,同桌问答读或男女生问答读。
(3)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记住“李、张”两个姓氏,随机落实弓字旁的学习。
“加一加”的方法:“木+子”组成“李”;“弓+长”组成“张”,认识弓字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既揭示了生字的识记方法,也为学生之后运用这些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作好铺垫。2.学习“说偏旁”介绍姓氏的方法。
(1)读第5、6行,读准字音,注意:“胡、吴”的声母不同;“徐、许”的声调不同。
(2)圈出这两行儿歌中的姓氏读一读:胡、吴、徐、许。
(3)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师问生答:
什么胡?古月胡。
什么吴?口天吴。
什么许?言午许。
设计意图:
在学习了“加一加”和“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之后,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介绍姓氏,将所学的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有所成的乐趣。(4)出示“徐”字,师问生答:
什么徐?双人徐。
说一说:介绍“徐”姓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5)拓展练习,运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
何(单人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6)通过生生合作、拍手打节奏等形式朗读第1小节。
3.学习课后习题中“组词”的姓氏介绍方法。
(1)朗读对话,学习“组词”的介绍方法。
①出示课后习题中的对话: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学生自由朗读。
②教师提问:这里又用了怎样的方法来介绍姓氏呢?引导学生发现“组词”的方法。
(2)小结方法: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介绍自己的姓氏,可以用“加一加”“说偏旁”“组词”这三种方法。
(3)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向同桌介绍自己的姓氏。随机提醒学生注意礼貌用语。
(4)实践运用。
①引导学生了解介绍姓氏的时机,提问: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呢?
②请学生尝试找到不太熟悉的同学,进行自我介绍。
五、指导书写“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这2个字,并提醒关键笔画撇折。
2.教师强调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提示:“么”第一笔与第二笔撇折中的撇平行,起笔重,收笔轻,并略短于第二笔。
课时目标
1.复习“姓、氏”等12个生字,会写“双、国、王、方”4个字,认识走字旁、金字旁2个偏旁。
2.结合姓氏的介绍方法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赵、钱”等8个单姓,自主学习“诸葛、东方”等4个复姓,感受中国姓氏的多样性。
3.正确朗读课文,体会句子的节奏感,背诵课文。
4.在《百家姓》中寻找自己的姓氏,了解姓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再现姓氏,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既能达到复现巩固生字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对识字方法有一个整体性的回顾,便于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1.复现姓氏。课件出示:
李 张 吴 赵 钱 孙 周 王
诸(zhū)葛(ɡě) 东方 上官 欧(ōu)阳
学生认读,教师再次强调单姓与复姓。
2.引导学生回顾介绍姓氏的方法。
3.学生拍手朗读第1小节。
二、学习《百家姓》的前8个姓氏
1.学生自读第2小节。
2.认读前8个姓氏。
(1)教学“赵”。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②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随机落实走字旁的学习。
(2)教学“钱”。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②教学金字旁,引导学生体会形旁表义的特点。
3.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运用上节课学习的介绍姓氏的三种方法,介绍一下这8个姓氏。允许一种姓氏有多种介绍方法,也鼓励学生运用其他方法介绍。
设计意图:
在识字学词的同时,引入《百家姓》,让学生在书中寻找自己熟悉的姓氏,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魅力。4.拓展了解《百家姓》,记住《百家姓》中前8个姓氏的顺序。
(1)了解《百家姓》。教师引导: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把四五百个姓氏都编到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就是《百家姓》。
(2)出示《百家姓》中的一些姓氏,引导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姓氏。
(3)引导学生齐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说明这八个姓氏就是《百家姓》里面的前8个姓氏。
三、学习4个复姓
1.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的4个复姓。
2.拓展认识其他复姓。
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学生交流。
3.师生、生生合作朗读复姓。
4.教师补充资料讲述复姓的由来。
四、指导书写“王、方、国、双”
1.出示“王、方”,强调“方”的笔顺。
2.出示“国”,引导学生关注全包围结构,提醒最后一笔再封口。
3.出示“双”,学生观察字形后,自由练写。
方:点在竖中线上,横笔要略长,笔顺是先写横折钩再写撇,撇要舒展开才大气。
国:外框方中见长,左边的竖与右边的折分别向外略张开,被包的部分要写得丰满、居中、靠上。
双:左边的“又”字一捺变成点,右边的捺舒展开。
4.学生描红、练写,比一比、评一评谁是今天的小书法家。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背诵课文。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教学反思
《姓氏歌》这首儿歌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每个人都有,大家都不陌生,所以在介绍百家姓的资料时,孩子们不陌生,但是让他们说出大量的姓,对孩子们来说可能一时说不完整,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对百家姓的认识、对姓氏歌的学习,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产生了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错,我认为主要是内容吸引孩子们,孩子们的兴趣被激起了,有了兴趣后孩子们会跟着你走,迫不及待地想学习后面的内容。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了,这是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此,你要想办法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姓氏歌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姓氏歌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立足学情,促进自主学习,引导发现,设计多元活动,重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引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姓氏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姓氏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识字学词,书写指导,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 姓氏歌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 姓氏歌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