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何异断斯织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孙权谕吕蒙读书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B.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C.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D.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2.请将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3.吕蒙为什么能为鲁肃“陈三策”?请结合[乙]文回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 (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选自《新世说》)
【注释】①蒲留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 ②落拓:落泊,穷困失意。③瓷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 ④茗:茶。 ⑤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但当涉猎( ) (2)及鲁肃过寻阳( )
(3)肃遂拜蒙母( ) (4)蒙乃始就学( )
(5)下陈芦席( ) (6)如是二十余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
3.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见 行 者 过/ 必 强 执 与 语/ 搜 奇 说 异 /随 人 所 知
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启示?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及鲁肃过寻阳( ) (2)未穷青之技( )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 (4)有人从学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
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寻阳( ) (2)恐已暮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八、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但当涉猎( )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其勇力不足惮也( ) (4)虽或以观之( )
2.翻译下列语句。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之 效 也?
4.你能写出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吗?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B.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C.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D.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及为相( ) ②家人发箧视之( )
③卿今当涂掌事( ) ④但当涉猎(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非/复吴下阿蒙
C太祖/常劝以读书 D.家人/发箧视之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二点))
十、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1)孰若孤( )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寻复南奔( ) (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十一、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 (2)非复吴下阿蒙( )
(3)是使为善者惧。( ) (4)相寿流涕而去( )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5.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十二、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1.解释加点词。
(1)即更刮目相待 (2)及鲁肃过寻阳
(3)恐已暮矣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十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⑵即更刮目相待( )
⑶门人益亲( ) ⑷不迁怒,不贰过。(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⑵不迁怒,不贰过。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十四、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在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
对比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1.D; 2.B 3.A 4. 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B
2.①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②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坚定志向,不知疲倦。
3.因为吕蒙通过学习,坚定志向,不知不倦,博览群书。增长了见识和远见,因此能“陈三策”。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B【解析】“异”应该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
2.B【解析】B项中的“旦”均译为“早晨”。
3.(1)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得的好处很多。
(2)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
4.D【解析】王冕面对神像“恬然不见”,所以D选项中说他内心惊惶不正确。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2)及鲁肃过寻阳(等,等到)
(3)肃遂拜蒙母(于是) (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5)下陈芦席,坐于上(陈列) (6)如是二十余年 (这样)
2(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擦亮眼睛,重新看待对方,兄长怎么知晓事情那么晚呢!
(3)(蒲松龄)给村子里的孩童当老师来自给自足,不用乞求别人。
3.见 行 者 过/ 必 强 执 与 语/ 搜 奇 说 异 /随 人 所 知
4.吕蒙:要多读书,开卷有益,坚持学习,才能到达更高的境界;积极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蒲松龄: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等到 (2)即指没有学完 2. D
3.(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1.(1)推辞 (2)等到 (3)重新 (4)跟随,跟从
2.(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
(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3.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问题。
1.(1)到,等到 (2)迟、晚
2.(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日出时的阳光;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
3.示例(1)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2)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想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八、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1.(1)粗略地阅读(2)知晓事情(3)害怕(4)有人
2.(1)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
(2)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
3.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4.示例: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 5.A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1.①及(等到) ②发(打开) ③当涂(当道,当权) ④但(只)
2.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B
4.成就都很大;原先学问都不多;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十、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1)哪里(2)了解历史 (3)不久 (4)浏览阅读
2.(1)略(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十一、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1)只是(2)不再是(3)这(4)离开
2.(1)略(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5.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十二、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1)重新(2)等到(3)迟、晚(4)怎么2.(1)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3.年纪大,事务多。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十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⑴研究 ⑵重新 ⑶更加 ⑷转移
2.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⑵(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凿壁偷光程门立雪(2分)
4.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十四、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1.①研究 ②因为 13.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结友 有恒(勤朴)
5.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专题10 孙权劝学-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孙权劝学-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孙权劝学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10孙权劝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0 小石潭记/柳宗元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0 小石潭记/柳宗元达标测试,共61页。
初中语文4 孙权劝学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4 孙权劝学精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甲,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做小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