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物质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973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物质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973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物质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973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物质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物质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制备与性质实验》专题
过关训练试题(原卷版)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关于下列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①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B.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④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2.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NH3
B.乙装置构成了铜锌原电池
C.用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D.丁装置验证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3.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铝不能熔化
金属铝的熔点较高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4.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Ⅰ:制备金属钠
B.实验Ⅱ:制取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实验Ⅲ: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铝
D.实验Ⅳ: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
5.取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白色沉淀是难溶的AgCl
B.由实验②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
C.若按①③顺序实验,看不到黑色沉淀
D.若按②①顺序实验,看不到白色沉淀
6.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①能组成Zn-Cu原电池
B.②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③说明反应2NO2(g)N2O4(g) ΔHI2
答案:D
解析:A项,过量Fe和稀硝酸反应最终生成硝酸亚铁,加入KSCN溶液时,溶液不呈红色,错误;B项,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可能是碳酸钠不干燥导致的,错误;C项,铝能熔化,错误;D项,该反应中氯化铁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Fe3+>I2,正确。
4.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Ⅰ:制备金属钠
B.实验Ⅱ:制取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实验Ⅲ: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铝
D.实验Ⅳ: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
答案:B
解析:电解NaCl溶液得到的是氯气、氢气、氢氧化钠,不会得到钠单质,A错误;煤油的密度小于水,在溶液的上层,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将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硫酸亚铁溶液的液面以下再挤出氢氧化钠溶液,防止亚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可以生成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B正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溶液,氢氧化钠过量,则开始生成偏铝酸钠,而不是氢氧化铝沉淀,C错误;将NaHCO3、Na2CO3互换位置后可比较,D错误。
5.取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白色沉淀是难溶的AgCl
B.由实验②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
C.若按①③顺序实验,看不到黑色沉淀
D.若按②①顺序实验,看不到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A、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发生Ag++Cl-=AgCl↓,即实验①中白色沉淀是AgCl,故A说法正确;B、实验②中加入过量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产生AgI,即发生AgCl(s)+I-(aq)=AgI(s)+Cl-(aq),推出AgI比AgCl更难溶,故B说法正确;C、实验③得到黑色沉淀,该黑色沉淀为Ag2S,推出Ag2S比AgI更难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gCl>AgI>Ag2S,按①③顺序实验,能观察黑色沉淀,故C说法错误;D、根据选项C分析,按照②①顺序实验,生成更难溶的AgI,不能得到AgCl,即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故D说法正确。
6.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①能组成Zn-Cu原电池
B.②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③说明反应2NO2(g)N2O4(g) 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50 物质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 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专题突破 (含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50物质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