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随堂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米,远低于往年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单选题钓鱼是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垂钓点的选择受水温、浮游生物、水体溶氧量和鱼类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1.秋季午后吹偏南风时,垂钓者多在池塘南岸的树荫下作钓的原因可能是( )A.南岸向阳,光照条件好,浮游生物多 B.南岸树荫下,水温较低,鱼群聚集C.南岸风浪大,鱼类喜戏水,鱼群聚集 D.南岸离岸风,水上泛,带来底层鱼类2.河流洄水湾(流速较缓的浅水湾)也是许多钓鱼爱好者喜欢选择的钓点,原因可能是( )A.水流缓慢,泥沙沉积量较大 B.水流缓慢,水体溶氧量高C.水流缓慢,微生物存积量较大 D.水流缓慢,适合鱼类栖息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下图是某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吸作用量与气温关系统计曲线。完成下面小题。3.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差异性 C.可塑性 D.临界性4.气温25℃以上,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C02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主要位于巴西西部,部分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境内。由于气候变化加剧,2020年潘塔纳尔湿地段的巴拉圭河水位仅为2.1米,远低于往年5.6米的正常水平,是47年来最低水位。今年潘塔纳尔湿地遭受严重火灾,在8月的前两周,该湿地发生3100多起火灾,是去年同期的5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潘塔纳尔湿地火灾较去年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异常偏高 B.降水明显偏少 C.湿地植被茂密 D.人为纵火开荒6.潘塔纳尔湿地发生的严重火灾,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A.生物多样性受损 B.水质显著下降 C.气温日较差减小 D.土层厚度增加归一化植被指数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表征植被状况的指标。它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土地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图是世界某区域2000-201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各月多年平均值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依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格陵兰岛北部 B.朝鲜半岛北部 C.新西兰的北岛 D.中南半岛南部8.影响该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人类活动9.研究该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有助于了解该区域的( )A.物种丰富程度 B.大气污染程度 C.生态环境演化 D.地形起伏状况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水华,说明该河出现了富营养化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发生的频率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但无论结果怎样,三峡工程建设利大于弊。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0.材料体现了自然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里的“发”是指(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11.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会使(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地方气候更加温和湿润C.土壤肥力下降 D.洪涝加剧12.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有( )①含沙量提高 ②水位上升 ③水流缓慢 ④水量增大A.①②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造”村落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的白山山麓。该村落房屋采用传统木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七八十厘米厚的茅草覆盖,两侧夹角约有60°,如同双手合十,故得名“合掌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有关岐阜县合掌造房屋结构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大,房屋设计可抵御洪涝B.冬季降雪量大,屋顶设计不易积雪C.当地木材丰富,建造房屋时就地取材D.地壳运动活跃,房屋建材可减少地震危害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段每年6月-10月定期泛滥。研究发现,在尼罗河口附近海城有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的沉积层。学者认为这种沉积层的形成和尼罗河流域的季风有着虫切的联系。但近几十年来,该沉积层中沉机物的形成速度变慢且腐殖质含量降低。图a为尼罗河流域年降水悬及风向图,图b为尼罗河口附近海城沉积层垂直剖面图。(1)指出沉积层中腐殖质可能的物质来源。(2)分析季风是如何影响高腐殖质沉积层形成的。(3)说明近几十年来沉积物形成速度变慢且腐殖质含量降低的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答案】1.B 2.C【解析】1.注意时间信息“午后”,午后水温高,池塘南岸的树荫下,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水温较低,鱼群聚集,所以垂钓者多在池塘南岸的树荫下作钓,B正确,A错;秋季午后吹偏南风,无法明确风力是否强劲,所以南岸风浪不一定大,排除C;底层鱼类更喜池塘底层水域环境,并不一定随水上泛而向表层聚集,D错。故选B。2.河流洄水湾处,流速较缓,微生物存积量较大,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C正确;根据材料“垂钓点的选择受水温、浮游生物、水体溶氧量和鱼类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可知,材料并未点明垂钓点与泥沙沉积量之间的关系,且泥沙沉积量的大小与河流含沙量大小有关,A错;水流缓慢,水体溶氧量较低,B错;水流直接影响了水中微生物存积量的大小,相比而言,D选项描述无C选项准确,排除D。故选C。【答案】3.A 4.B【解析】3.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说明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等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4.读图可知,自然界中影响绿色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水、土、气等。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在25℃以上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由于热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多,光合作用是化学反应,其速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从图像信息看,气温25℃以上,说明该地以晴热天气为主,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植物的呼吸作用量明显增大,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会较高,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却增长缓幔,说明只有一个条件制约着,即气温愈高,土壤蒸发愈强,土壤水分呈现不足,植物吸收水分少而影响光合作用量增长。故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水分。故选B。【答案】5.B 6.A【解析】5.由题中“2020年潘塔纳尔湿地段的巴拉圭河水位仅为2.1米,远低于往年5.6米的正常水平,是47年来最低水位”可知,潘塔纳尔湿地今年降水异常偏少,土壤、湿地及空气水分含量低,较为干燥,湿地植被覆盖差,是火灾较去年多发的主要原因,C错误,B正确。题中无气温升高和人为纵火的信息,AD错误。故选B。6.火灾导致森林焚毁,沼泽湿地植被死亡,动物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A正确。火灾因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会影响水质,但水质不是火灾的主要影响,B错误。湿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地面裸露,气温日较差增大,C错误。火灾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厚度会减少,D错误。故选A。【答案】7.B 8.A 9.C【解析】7.由图可知,该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季节变化大,12月一次年3月较低,说明植被覆盖度小、生物量小,最可能为该区域的冬季;6-8月较高,说明植被覆盖度大、生物量大,最可能为该区域的夏季。格陵兰岛终年气候严寒,归一化植被指数全年都很低,且季节变化比较小,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符合图示特征,故B选项正确。新西兰北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终年都较大,故C项错误。中南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终年都大,故D选项错误。8.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朝鲜半岛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季节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影响该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气温,故A项正确。B.该区域位于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不明显,故B项错。归一化植被指数低、与土壤关系不大,故C选项错误。当地冬季树木落叶,归一化植被指数偏低,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D选项错。9.由材料可知,归一化植被指数可反映植被状况,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等密切相关,因而其时空变化有助于了解生态环境演化状况,但不能体现物种丰富程度、大气污染状况和地形起伏状况,故C项正确,ABD选项错误。【答案】10.C 11.B 12.D【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水文特征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故这里的“发”指的是水文。故选C。11.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调节流域小气候,使地方气候更加温和湿润。A错误、B正确;库区形成人工湖泊,会减少当地洪涝灾害的发生,但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12.结合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水流缓慢使泥沙淤积加重,自净能力降低,所以水污染增加;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②③正确,故选D。【答案】13.B 14.C【解析】13.从图中看樟树液流量白天高,晴天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可知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最大的为夏季,B正确。14.由材料可知樟树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水分蒸发主要通过叶子,树干脱皮不会抑制水分,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根系向下生长,以增加地下水吸收,C正确。【答案】15.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岐阜县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的日本海沿岸一侧,冬季受经过日本海的暖湿的西北季风的影响,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该村落房屋采用传统木质结构,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木材丰富,建筑房屋时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木质结构的房屋可减少地震危害;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但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不利于抵御洪涝灾害;B、C、D都体现了合掌造房屋结构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A不能体现,符合题意。故选A。16.【答案】(1)尼罗河中上游东非高原被侵蚀的土壤;尼罗河两岸的农田;河口附近海洋中被分解的生物。(2)来自海洋上偏南的夏季风为东非高原带来丰富的降水,并导致尼罗河泛滥,泛滥的河水带来大量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在河口附近海域堆积。尼罗河泛滥携带大量营养物质致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3)沉积物形成速度变慢:水库的修建,使入海的泥沙减少,沉积作用减弱;尼罗河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入侵作用加剧。腐殖质含量降低:尼罗河携带的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海域海洋生物减少;农业生产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有机质分解加快。【解析】(1)尼罗河泛滥时,从中上游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加上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是主要农耕区,受洪水影响,耕地大量营养物质流失,河流入海口处鱼类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的遗体残骸被分解后营养物质丰富。(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夏季东非高原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从海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河流为入海口处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海洋生物缺氧而死亡,海洋生物的遗体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较厚的腐殖质。(3)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导致入海口处的水量变小和河流含沙量变小,故泥沙淤积变少,埃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沿岸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导致尼罗河的水量变少,尼罗河携带泥沙的能力变弱,故入海口处的河流水量和含沙量变少,海水水位上涨,海水侵蚀严重,故导致沉积物变少;河流的泥沙淤积变少,故导致入海口的营养物质变少,同时沿岸农业发展,使得沿岸土壤的有机质下降,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微生物较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17.【答案】(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解析】(1)由题可知,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湖沼面积越大,水分条件越好,风沙活动越弱。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逐渐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呈现负相关。(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较小,无明显变化。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沙化减弱,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所以要结合人类活动进行分析。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开垦、灌溉等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汇入湖沼水量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作业案教师版docx、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作业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巩固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9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